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1973年在狱中写给中央专案组的抗议书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尽管杨献珍被监禁、放逐,失去了自由和发言权,但造反派依然把他作为攻击讨伐的靶子、批判斗争的对象。1970年12月29日和1971年1月9日中央党校革命大批判写作组先后在《人民日报》第二版显著位置上发表了《哲学斗争与阶级斗争——建国以来哲学战线上的三次大斗争》和《哲学路线上的一场严重斗争——揭露叛徒杨献珍在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的反革命阴谋活动》。杨献珍所写的这份长达两万余言的抗议书,  相似文献   

2.
(上接本刊2007年第3期)吴江在《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中对杨献珍的诬蔑攻击和栽赃陷害的事例,远不止杨献珍致《哲学研究》编辑部那三封信中的内容。其他比如说,1952年杨献珍提出“综合基础论”,认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必然是“综合性”的,即社会主义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林彪、“四人邦”横行时,他们打着“反对修正主义”的旗号,只能反右,不准反“左”。谁反“左”,谁就被认为是反对革命,反“左”成了禁区,从而取消了两条战线的斗争。这样一来,林彪、“四人邦”就更加疯狂地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失。为了肃清林彪、“四人邦”的流毒,有必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把颠倒了的理论再颠倒过来,恢复两条战线的斗争这个科学概念,彻底清算林彪、“四人邦”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批判极左思潮,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前进。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在两条战线的斗争中成长、壮大的。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基本经验之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相似文献   

4.
(上接本刊2007年第4期)四、段、张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最高问题和哲学上两条路线的理论,不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和其他一切马克思主义者都毫无疑义地确认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哲学,而决不是唯心主义哲学。恩格斯还特别批驳了折中主义者混淆哲学上的两条路线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理论学术界就吴江的哲学观点进行评析、批判、反驳声中。1983年《安徽大学学报》第一期发表了江焕湖的《与吴江同志讨论辩证法问题》一文。这是一篇曾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备受关注的文章。该文针对吴江的《历史辩证法论集》和《认识论十讲》以及《确立两条战线斗争的思想》以及吴江1985年5月14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首怀念刘少奇的诗《林海行》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但他对于唯心主义的理解本身也存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他认为唯物主义哲学要使现实趋于本真化,从现实出发又对现实进行批判和改造,它为批判社会理论提供真正的基础。批判社会理论以批判开路,驻足于唯物论以超越社会现实作为自己的理想标的。  相似文献   

7.
(一) 十九世纪末叶和二十世纪初期,哲学上唯物论对唯心论的斗争要数唯物论对实证论的斗争最为尖锐。列宁为了这个斗争,曾写了“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这部经典著作。列宁这部经典著作出版已经有了半个世纪。在这个期间,从孔德以至马赫等的旧实证论已经没落了。但是由于两个阵营的世界观上的斗争日益尖锐,于是在旧实证论基础之上,产生了从维也纳学派发展出来的新实证论,即一般称之为罗辑实证论或罗辑经验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形成它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特有的精神实质,即批判革命的精神。这一精神不能凝固、淡化和弱化,只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遭到的“冷遇”和“不景气”,主要原因不在于我国市场经济对哲学的冲击,而在于淡化和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革命精神。只有在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革命精神,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战线上的两军对战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它承认物质决定精神,同时又极其重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它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就是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客观现实决定我们的思想感情。”“物质决定精神”,或者说,“存在决定意识”,这句话说明了世界的本质——世界是什么,也说明了人们意识的来源——意识是从哪里来的,教我们认清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意识的本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孔子,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提出唯心主义先验论,替行将崩溃的奴隶制度辩护。列宁说:“最新的哲学象在两千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继承了孔子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为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服务。批判孔子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反动实质,进一步揭露林彪一类骗子宣扬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罪恶阴谋,是当前深入批林中的一项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11.
张岱年是我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他建立了“新唯物论”哲学,实际上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条新途径。他早期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充分肯定了中国哲学的地位和价值,揭示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精华是固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以及人生理想的优良传统;在辩证法、本体论等方面突出了中国哲学的特色。研究方法上,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中国哲学并注重比较法、逻辑解析等方法;他从经济、政治因素的制约以及哲学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他预测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是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与自然科学相呼应,走综合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富有批判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反动唯心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儒家学派的老祖宗孔丘、孟轲进行了勇敢的挑战,表现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的精神。通过学习王充反对儒家、批判孔孟这段哲学斗争历史,对于认识孔孟儒家哲学的反动性和欺骗性,揭露林彪宣扬孔孟之道、吹捧董仲舒的反革命本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红旗》杂志一九七三年第十期《论尊儒反法》一文指出:“卖国贼林彪也吹捧孔子,大骂秦始皇‘焚书坑儒’,公然标榜要学朱熹的‘待人’哲学。”对于朱熹“待人”哲学的反动实质,以及林彪吹捧朱熹“待人”哲学的罪恶目的,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加以彻底批判! 朱熹(公元1130——1200年)是我国南末时代人,是孔孟之后反动影响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继承孔孟和程颢、程颐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把“理”作为万事万物的根本。他  相似文献   

14.
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以感性作为基础来建立他的“新哲学”,把感性实体--自然和人--作为他哲学研究的对象,并试图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人身上统一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但由于他的新哲学的基础是感觉论,其方法是感性直观,最终使它摇摆于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作为“感性实体”的人上升为“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成功地克服了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唯心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都是先验论,或者说实际上都是先验论。有的还把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先验论作为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不能把唯心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简单地归结为先验论。首先,这不符合哲学史的真实。客观唯心主义者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理念”、“绝对精  相似文献   

16.
列宁提出的哲学的党性既是指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党派斗争,又是指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与社会上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相联系的.这是适用于认识和了解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派别和哲学斗争的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我们在分析和把握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哲学斗争和社会斗争时必须全面贯彻哲学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对黑格尔哲学真正生长点的辨析中可以发现,黑格尔哲学还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因此不能简单地把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归结为“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非批判的唯心主义”。事实上,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就指出过黑格尔的《现象学》在自身中隐藏着哲学批判的一切要素,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切辨证法的基本形式,是思想史的概括。  相似文献   

18.
在经过了第一个回合交锋后,王若水于1981年4月2日又撰写了《辩证法的命运——从列宁到斯大林再到毛泽东,并谈重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合二而一”之我见》一文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上。顾名思义从文章的标题就可看出这是王若水对我国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哲学战线上发生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和关于“合二而一”论的两次大论战发表他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两千年的历史中,始终贯穿着儒法两派的斗争,这个斗争反映在军事问题上也是很尖锐、很激烈的。军事从来就是政治的一部分并为政治服务。林彪和孔孟之流有一条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也必然有一条为其反革命政治路线服务的军事路线。认真研究儒法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历史,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研究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作用,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对于深入地批判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自觉地执行毛主席  相似文献   

20.
文艺领域中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文艺思潮的出现,一种文艺观点的提倡,总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反映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同当时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有着明显的或隐蔽的联系,从属于一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顽固坚持唯心主义的“天才论”的同时,又极力鼓吹唯心主义的“灵感论”,这并不是偶然的。“天才论”是“灵感论”的理论根据,“灵感论”则是“天才论”在文艺问题上的具体表现。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众所周知,“天才论”是林彪反党的理论纲领,其实质是妄图篡改党的基本路线,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在中国复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专政;那么,以“天才论”为理理论根据的“灵感论”,就是林彪反党的文艺纲领,是在文艺领域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反革命理论,他所散布的一系列反动文艺观点都是和这个黑纲领有联系的。我们要清算林彪的反动文艺观点,就要揭露批判林彪鼓吹“灵感论”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