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商隱的<錦瑟>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篇.在中國,所謂名篇的含義就是誰都説不清它是什么意思.關於這首詩,各種各樣的説法大概有一二十種.有以爲悼亡者,有解以咏物者,有釋爲諷喻者,有歸於自傷者,有釋作哀時者,有謂爲暗戀者,有視爲集序者,有疑爲思鄉者①.但諸家之説皆爲鈎沉史料、稽考史實,試圖由復原詩之背景來尋繹詩之主旨,乃至以詩篇爲斷片,以背景爲主旨,最終也都是無充足理由的推理,亦即猜測.  相似文献   

2.
李若暉 《中国文化》2007,(3):202-208
李商隱的&lt;錦瑟&gt;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篇.在中國,所謂名篇的含義就是誰都説不清它是什么意思.關於這首詩,各種各樣的説法大概有一二十種.有以爲悼亡者,有解以咏物者,有釋爲諷喻者,有歸於自傷者,有釋作哀時者,有謂爲暗戀者,有視爲集序者,有疑爲思鄉者①.但諸家之説皆爲鈎沉史料、稽考史實,試圖由復原詩之背景來尋繹詩之主旨,乃至以詩篇爲斷片,以背景爲主旨,最終也都是無充足理由的推理,亦即猜測.……  相似文献   

3.
"格物"与"致知"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哲学家们对之论证甚多,特别是宋明以来的哲学家,几乎无人不论,无人不释,故使之歧义很大.本文择其要者,加以综合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名片古今谈     
陈益民 《寻根》2014,(6):94-98
中国古代称名片为"名刺"。它的前身可以溯源到秦汉时期,当时称作"谒"。《释名·释书契》云:"谒,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郦食其求见正驻军于陈留的刘邦,让使者拿着他的"谒"进去通报。刘邦认为他是儒生,拒绝接见。  相似文献   

5.
吴正格 《寻根》2016,(4):29-32
正"二荤铺"这个词目,《辞源》《辞海》里均未收录。1992年出版的《中国烹饪辞典》里释"二荤铺"为"茶饭店"。近阅《小说词语汇释》,见有"二荤铺"条,释为"北方一种卖简单饭菜的小饭铺"。从笔者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较早载有"二荤铺"的是清人陈森的长篇小说《品花宝  相似文献   

6.
丙戌年说狗     
倪宝诚 《寻根》2006,(1):50-54
狗,又称犬。《故训汇纂》解释说:“狗、犬同实,异名。”《尔雅·释畜》说:“大者名犬,小者名狗。”从目前已掌握的考古资料看,中国最早的狗遗骨,是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共出土9副完整的狗骨架,经专家鉴定属驯化家犬。此外,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仰韶、半坡、  相似文献   

7.
砂糖的原料甘蔗原产于印度。释迦一族有五个姓氏,其中之一称甘蔗王,因这一家族发明甘蔗汁的浓缩法而得名,由此中国古代亦称释尊为甘蔗氏。甘蔗随同佛教传入中国,但中国最初种植甘蔗,只是嚼其茎部,吸  相似文献   

8.
张旗 《大理文化》2003,(1):30-31
知道法国作家阿尔方斯·都德,当然是由于他的名篇<最后一课>,一直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作教材,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我读到他的另一名著<磨坊书简>,那是太偶然了.  相似文献   

9.
黄刚 《华夏文化》2008,(3):19-2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国历代思想家在论述其思想体系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和”或“和谐”问题,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融于儒、道、墨、法、阴阳、释等各家各派的普遍文化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10.
︾□ 孙焕英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 ,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教科书中的名篇 ,千百年来为国人传诵。但人们对该诗的理解 ,尚有诸多疑点 ,本文拟作新的解读。  一、《木兰诗》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作品 ?木兰参加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传统观点认为 ,《木兰诗》是一部反侵略主题的文学作品 ,木兰是一个爱国主义英雄。诗中所写 ,是中原人民反击外来强敌的事迹。实际上 ,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该诗的本义正好与此相悖。《木兰诗》描述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发动的征战。有几点为证 :1 .诗中有“可汗大点兵”、“可汗问所欲”句。汗、…  相似文献   

11.
《西安晚报》1996年8月13日5版副刊载阿房先生的《“床”字试解》一文,略看似有新意,细辨则讹误明显。其致误的根本原因,乃在于根据古今错误片面的材料,试图推论出新的结论。首先,作者所援引《说文》释“床”为“安身之坐者”就是片面错误的。由于现在流行的...  相似文献   

12.
记者:书法是集审美与阅读于一体的特征鲜明的中国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入的时代中,如何认识书法于当代社会的价值?鲁振汉:中国书法的确是中国独有的集审美与释意为一体的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与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具有广泛的联系,因而被誉为最高境界的抽象艺术。改  相似文献   

13.
冉苒 《华夏文化》2020,(2):37-43
正在中国诗歌的长河里,《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而且也是最特殊的诗歌。"诗三百"不仅仅是盛开在文学花园里的奇葩,还是根植在伦理道德土壤中的药草。如"关关雎鸠",传诗的毛公释"关关"为"和声",暗拟男女情投意合。但千百年来,学者们对此的阐释从来都不是"和声"一片,罕有"情投意合"者,《关雎》的主旨之争更是众说纷纭。本文拟从名物角度,结合周代文化现象和儒学思想,探寻《关雎》作为"纲纪之首,王教之端"的言说进路,从中得出结论,那些把《关雎》当作民间恋曲、婚庆礼歌的解读行为,都是在"矮化"《诗经》这部文学元典。  相似文献   

14.
彭霓 《华夏文化》2000,(3):38-40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中的名篇。早在儿时,就对文中庖丁解牛,秦失吊丧等故事有所了解,然而其时的认识未免流于浅陋。长大之后,再三品读,便又多了些许未曾有过的领会,不禁为庄子博大、浩阔的思想所折服、震撼,尤其是他对生死独到的体察。  相似文献   

15.
东汉晚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宗教史上的重要阶段,释之入、道之兴几乎同时,相互借用模仿之迹甚多。当时道教与房中密切相关,是治道教史者不可忽视。而佛教初入中国,也有类似传授,对研究密宗的早期发展亦极为重要。惜史料缺佚,学者留心措意者少,很多情况都昧而不明。作者有感於斯,对有关线索细心钩稽,撰为丛考,论房中经典七书,析容、彭、玉子三派,释《黄书》二种之疑,解无谶授法之秘,为探讨早期的释道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论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其文化意义屈小强一、中国佛教的"本末会通"入唐以后,特别是进入中唐以后,伴随着中国佛教各大宗派建构的完成和佛教内部急剧出现的两极分化(即出现了平民僧侣阶级与享有特权的贵族僧侣阶级)以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大起大落(以"安史之乱"为典型...  相似文献   

17.
唐诗是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其华美的篇章久为人们所喜爱、传颂,但是,跨越289年的时空岁月、五万首的庞大数量也使普通人望洋兴叹。而大量的名篇赏析和精深的著作不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就是感觉过于艰深。在人们心中,唐诗是绮丽的,也是难以企及的,对其只能留下“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的怅惘。能否有一种深入浅出、短小精悍的著作将唐诗亘古不衰的魅力展示出来,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全面领略唐诗的风采?余恕诚先生的《唐诗风貌》堪当此任。  相似文献   

18.
陆西星为明代著名的道士,道教内丹东派的创始人。他生活的时期是晚期内丹学的发端期,内丹学的大量细节问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讨论;许多内丹理论家援引儒释的思想来充实他们的内丹理论,大量儒释思想融入道教。陆西星的三教合一思想,从一个侧面揭示明代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深度融合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释“后羿” 王“后”:甲骨文中有“后”字,作“ ”等形,刘兴隆曰:“象妇女产子之形,为毓、育之初文,典籍作后。”(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981页)“后”又假有“後”的意思,放在祖先的名字之前,指后来的祖先,区别于“高祖”。《说文解字》云:“后,继体君也。”段玉裁曰:“《释诂》、《...  相似文献   

20.
关羽现象与儒、释、道三教蔡东洲"关羽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以关羽信仰和关羽崇拜为内容特征的文化现象。关羽本为蜀汉政权一位功过参半的大将,自唐朝起关羽开始被神化,至元代已成为"宇祠遍九区"的尊神①,形成了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信仰和崇拜。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