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学科主干知识考查为载体,将多种数学思想集中在一个试题中作为压轴题,是近年命题的趋势之一。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数学第22题就是在函数、导数、方程、不等式的知识网络中命制的试题,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对于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用好数学思想要求较高,是2007年试题中一个出色的且有一定难度的把关题。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高考数学命题,精选命题情境,突出“基础性”考查要求,出现了许多文字表达明快简洁、思想方法蕴含丰富的经典试题,2023年高考甲卷理科第4题就是其中的一道典型试题.下面对试题解法从多个视角进行探究.一、试题呈现(2023年高考甲卷理科第4题)  相似文献   

3.
高考命题趋向 高考数列文科解答题与理科解答题的区分度很明显.文科解答题常以等差、等比数列或简单的递推数列为载体,以分步设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组合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应用和简单等式、不等式证明的推证能力.而理科解答题多为中档题或压轴题,它常以递推数列为载体,融方程、不等式、数学建模、数学归纳法与探索性问题于一体,主要考查数列求和、不等式证明和归纳猜想的创新意识与解题实践能力.这说明理科解答题比文科解答题在难度系数上至少提升了一个档次.预测这仍是今后高考数列综合试题的考查特点和命题趋向.因此,在复习数列时,应根据高考对文、理科考生要求不同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4.
1 高考展望 1.1 考点回顾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综合题以主干知识为支柱,注重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尤其是在数列与不等式、数列与解析几何、向量与解析几何、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导数与不等式等知识中命题.全国各地的创新综合试题归纳起来有:构建新数域(譬如福建省数学高考文科试题第16题);创设新变换(譬如北京市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22题);  相似文献   

5.
以高等数学为背景的高考试题,背景比较新颖,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继续学习数学的潜能,因而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宠儿”.例如,2006年四川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6题的背景是群论,2006年北京市数学高考试题第15题的背景是定积分,2007年四川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21题的背景是牛顿切线法,2007年山东省数学高考试题第21题的背景是泰勒级数,2007年广东省数学高考试题第21题的背景是牛顿迭代法,等等.  相似文献   

6.
不等式常以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含参数的不等式较多,解此类题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不等式的证明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点,经常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等知识相结合.近几年高考题中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点与不等式交叉命题较多,重点考查不等式的基础知识,试题的形式灵活,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应用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且应用题多与不等式相关,需要我们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关系并求解,或利用均值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预测2009年高考数学对不等式的命题趋势为:1.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都有可能出现,可能有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还有一道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结合的解答题.2.从内容上看,选择题、填空题仍以考查不等式的性质与求解为主,解答题可能是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也可能是不等式和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综合命题,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从文理角度看,估计理科会出现一道不等式的证明题,且是压轴题,文科则以解不等式为主,难度可能会增加,解含参不等式的试题出现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7.
2012年高考对“选考内容”(四个专题)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考查的重点是“几何证明选讲”中的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和圆幂定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中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和直线、圆、椭圆的参数方程,“矩阵与变换”中的平面变换与二阶矩阵,“不等式选讲”中的不等式证明(比较、证明分析法)和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试题的难度一般为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出现了许多带有导向性的好题.总结和分析这些试题的命题特点,对做好新一轮的复习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重庆市高考理科试题仍以突Ⅲ高考的选拔功能为宗旨,以考纲为准绳.此套试题首先立足知识重点,如对函数的考查占较大比重,多达5小题;解析几何仍围绕“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性质”命题.其次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第8、14、21题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第18、20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  相似文献   

9.
根据题设条件求一元二次方程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是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例如八六年高考理科第七题,八七年高考理科第五题,八八年高考理科的第七题,今年高考理科的第24小题都出现过这类问题,而且所占分数也比较高,分别是5分、12分、12分、7分.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设条件或隐含条件得出一个和题设条件等价的不等式组,即题设条件应是所得不等式组的充要条件.这类问题不易觉察的错误昌得出的不等式组和题设不等价,仅是题设条件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下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题中,通常有一道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其中的末尾小题又可能是不等式证明问题或探究问题,这往往会诱使一些考生落入俗套地运用前面小题的思路或结论来解答,企图与命题专家的命题思路不谋而合.其实,有时另辟蹊径地解答高考数学试卷中函数与不等式综合题的末尾不等式小题,能化难为易、巧中取乐,下面以2014年高考的两道题为例说明之.例1(2014年北京市高考理科数学第18题)已  相似文献   

11.
高考命题趋向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和椭圆的参数方程; ②掌握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圆锥曲线方程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近年高考中主要出现三种类型的试题,一是考查圆锥曲线的概念与性质;二是求曲线方程或轨迹;三是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向量、不等式、参数范围等交汇问题.而高考圆锥曲线方程基础试题多为基础题中档题,  相似文献   

12.
1 试题评析顺应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不断优化 .2 0 0 1年高考数学试题可以说是一套在命题立意、题型创新、情景设置、控制难度、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应用及考查素质与能力上更臻成熟的试题 .1.1 注重“三基”突出重点以高考理科试题为例 .试题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以“三基”知识为载体全方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系统掌握其内在联系并运用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有很大数量课本原题或其变式题 ,又有源于课本并适度延拓的发展题 .如 ,第 1题是高中《代数》课本 (上册 ) …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纲扣本”是命题的主方向,数学课本成了高考命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2009年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第20题起点低,入手易,植根课本,拓展创新,完美地诠释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14.
1高考展望 1.1考点回顾 随着高考命题立意的转变,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更加注重.从2005年起,陆续在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数列、函数、不等式、二项式定理等为背景的“恒成立问题”的试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近3年的理科数学高考试题中,有10多个省市出了恒成立问题的试题.从题型变化看,2006年各省市的高考卷中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的比例基本相当;2007年和2008年,  相似文献   

15.
对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第13题的条件等式进行变式处理,并结合余弦定理和均值不等式,可以揭示出2012年陕西省高考数学理科第9题的编制背号,由此入手打开思路进行研究。能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姊妹题”,从而为高考试题的研究提供一份丰富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高考对“选考内容”(四个专题)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考查的重点是“几何证明选讲”中的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和圆幂定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中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和直线、圆、椭圆的参数方程,“矩阵与变换”中的平面变换与二阶矩阵,“不等式选讲”中的不等式证明(比较、证明分析法)和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试题的难度一般为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出现了许多带有导向性的好题.总结和分析这些试题的命题特点,对做好新一轮的复习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高考浙江理科第20题是以数列和不等式为载体,融函数、递推、等价化归等基本思想于一体,注重综合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猜想、推理论证等基本数学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拟对此题的立意、解法、题源、拓展和教学启示等方面作一探析,供读者参考.一、试题呈现试题(2016年浙江高考理科第20题)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纲扣本”是命题的主方向,数学课本成了高考命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2009年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第20题,起点低,入手易,植根课本,拓展创新,完美地诠释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19.
借“题”发挥,从六种思维视角切入,多角度地对2023年高考乙卷理科第20题进行探究,旨在通过一题多解、寻根溯源、拓展延伸,深入挖掘试题背后隐藏的“秘密”,剖析此类问题的本质,归纳解题策略,提炼数学思想,实现从“一道题”到“一类题”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卷第12题的命题秉承了推陈出新、凸显能力的原则,本文对理科综合卷第12题进行解析,充分挖掘试题亮点,并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的2015年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