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五大理念,归纳起来就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思想政治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发展,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校特色构建。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并以高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校本课程为例,介绍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及成效,最后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实践的困惑、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方军 《基础教育研究》2012,(22):44-45,47
一、课程的低选择性是制约课程改革实效的桎梏起始于 2006 年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继续深化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思想政治课程选择性不足,教学内容基本以四个必修模块为主,鲜有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个性化课程;二是教学实施方式与评价标准单一,课程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性与开放性不足,评价基本以纸笔测验为主,未能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三是未能基于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方向引导,在如何尊重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上还显不足。因此,  相似文献   

4.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大约经历了一个恢复与形成、调整与提高、发展与规范、整合与升华的和合过程。通过对课程设置的历史考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始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始终保持与党的中心任务一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重在育人"的科学理念;始终体现继承与超越统一和发展的和合过程。其目的是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推进课程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之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大约经历了一个恢复与形成、调整与提高、发展与规范、整合与升华的和合过程。通过对课程设置的历史考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始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始终保持与党的中心任务一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重在育人”的科学理念;始终体现继承与超越统一和发展的和合过程。其目的是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推进课程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之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与原来旧的思想政治课程相比,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在理念、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回归实际生活"的教育理念,这无疑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考核是对课程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最佳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程,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贴近生活,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考核;在进行考核时,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教书、育人紧密的联合起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主要是建立以能力为目标,全面评价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形成考教相融、教学互动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互动是在教学情境中师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运用校园网计算机信息系统,利用和开发政治教学信息资源,建构“情境——探索”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推进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以充分发挥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联系现行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现状,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优化整合现有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以充分发挥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联系现行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现状,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优化整合现有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媒体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以学科为基础、以知识为中心的思想政治课程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推行思想政治网络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根据ADDIE课程开发模型、Karen在线课程设计模式、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念等课程开发与教学理论,从开发团队与管理制度、课程需求与目标、课程网站、课程内容、教学策略、互动平台、学生考核、课程实施及评估等方面,进行思想政治网络课程开发,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理念的变革,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出现的问题表现得越来越具体化和形式化。通过电子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教师层面存在用课堂设计替代效率、用勾画替代效率、用促进背诵替代效率的问题,学生层面存在认知误区降低效率、问题意识不强恶化效率的问题。原因在于学生需求与教学方式不一致、考试机制与理念变革的脱节、评价机制出现断层。针对此,应营造轻松有趣、生动活泼、自由发言、讨论互动的课堂氛围,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自主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评价体系,以此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高效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生活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把“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之一,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教学中仍存在严重的非问题化倾向和非大众化倾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存在严重问题。临沂师范学院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层面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推进课程建设;实践自我教育的教育理念,追求教学的有用与有效,有力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创新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课程的低选择性:制约课程改革实效的桎梏起始于2006年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要继续深化改革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思想政治课程选择性不足,教学内容基本以四个必修模块为主,鲜有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个性化课程;二是教学实施方式与评价标准单一,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起现状保证作用的单一型教育,而是为职业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发展引导作用的综合型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各有所长、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在高职院校,构建显隐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助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促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起现状保证作用的单一型教育,而是为职业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发展引导作用的综合型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各有所长、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在高职院校,构建显隐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助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促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8.
熊泽南  李明 《考试周刊》2007,(42):85-86
以环境为切入点,从我国体育课程发展历史来研究政治对体育课程的影响,运用系统的、整体的、环境的观点,探讨体育课程与政治环境之间联系:政治需要因素决定体育课程的发展规划,影响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政治思想意识因素影响体育课程的思想理念和发展方向;政治制度因素对体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促进或者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以课程设置的改革为标志的。在课程建设中课程文化起核心和引导作用。课程文化在理念上应体现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目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目标上建设师生视域交融、共同参与、共享共生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0.
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以及考核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多种关键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将学生培育成为“全人”.内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借鉴其特色和经验,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理念,培育优质公选课,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域外功能,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