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我国目前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都提高了很多,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逐步的调整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的提出再一次唤醒了国人心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伟大实践目标.“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仅是“中国梦”的现实诉求,而且还构成了“中国梦”的实现方式,另外文化自强与“中国梦”体现出一致的文化话语表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文化途径.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述了“中国梦”。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显然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没有众多人才的理想教育,“中国梦”的实现就会失去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如何将“中国梦”融人到中小学理想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在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的实现过程中,电视新闻是重要的传播平台,其在整合社会意识、构建国家共同体、提供身份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仪式功能,这将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主权者”拥有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关系到共同生存及公共幸福的“公意”.“中国梦”属于一种“公意”.今天的“中国梦”是以现代梦和复兴梦为基础的人民幸福梦,它的提出时间切合了“公意”的一种表现——法律提出的时间规律;“公意”与“众意”不同,“中国梦”不是某个政党梦、政府梦,也不是所有“我的梦”的集合,它的基础是公共利益;“公意”的实现没有统一模式,需要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个人的力量的结合,公共权威促进这种力量的结合,中国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要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要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其基本原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具理性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的统一,其入口是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不争的事实。寻求对策调控收入分配差距,是学界和政界的理性之思。其实,现实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并不是部分人的收入增长得太快,而是部分人的收入增长得太慢。而收入增长慢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一、促进教育发展的分配功能(一)教育发展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为增加人们收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奠定物质基础在收入(财富)的创造与分配问题上,人们常用“做蛋糕”和“分蛋糕”来形容。“分蛋糕”就是收入分配问题,它要以财富为基础,而生产财富就是“做蛋糕”。要解决好收入分…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通过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创立了让一部分地区、单位、个人先富、先富带后富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伯正确的收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常委在北京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系统论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习总书记的讲话在社会各界产生巨大反响,教育界人士更是倍感鼓舞.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必选的根本路径.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委员提问“教育复兴的中国梦是什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教育中国梦第一句是有教无类.不分男女,不分民族,不分地域,都应当平等接受教育.第二句是因材施教.因为不同的人,兴趣、爱好、特长不一样,他可以选这个路,也可以选那个路,这是老百姓的选择权.第三句是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要一辈子学习.最后一句话是,每个人都应当成为有用之才.这对教育“中国梦”作了具体描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有梦理就有追求,有追求就要奋力拼搏.作为教育人,要有“教育梦”,并要为实现“教育梦”作不懈的努力,以“教育梦”助力“中国梦”.在基础教育领域,应该有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基础教育“中国梦”?这是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本刊推出《我的基础教育“中国梦”》专栏,约请福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勇、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吴飞、厦门海沧实验中学校长肖学平等教育界人士撰写专文,他们从不同的站位、不同的视角分别描绘了他们心中的基础教育“中国梦”.期望广大读者共同关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张月 《华章》2013,(25)
2013年3月随着我党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正式组建,我国进入了继往开来继续走中国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时代。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向我国及全世界人民全面阐释了我国要实现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主要联系时政,从我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出发,浅析如何在具体党建工作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在实践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梦”为主线,从论述当代青年与“中国梦”的密切关系入手,深入阐释了“中国梦”与“理想梦”、“中国梦”与“成才梦”、“中国梦”与“报国梦”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要自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从上到下,从国家到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中国梦”不仅是许多渴望成功的中国人,希望凭借自己的坚持、创造力、聪明才智,去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梦想,而且是全中国的梦,中华民族的梦,中国人民的梦,而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更要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对“各得其所”的内涵和要求要做具体的分析,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各得其所”是指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又未充分发展、社会阶层分化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和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问题。理顺收入分配、提供公平机会、提升公共服务、通畅利益表达,是“各得其所”实现的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古来有之,而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奋斗目标的中国梦,不仅有其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还有着深厚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考量,中国梦的真谛应该是真正属于每一位中国人心目中的梦。“五位一体”战略的提出虽先于中国梦,但作为当下实现中国梦最为直接的战略举措,必将在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同时,更好的激励全体中国人追寻自己的梦,实现共同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对“各得其所”的内涵和要求要做具体的分析,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各得其所”是指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又未充分发展、社会阶层分化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和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问题。理顺收入分配、提供公平机会、提升公共服务、通畅利益表达,是“各得其所”实现的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上的所有民族和海外华侨同胞的统称,它包括人数最多的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它的文化极为丰富和多样,是由各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经过互相交流、有机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如果各个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就可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民族团结问题是“中国梦”实现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所以,一定要搞好民族关系,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争取尽早实现“中国梦”。文章对“中国梦”的含义及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中国梦”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晏阳初作为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思想家,其平民教育之梦与“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平教思想推崇创新意识,关注教育公平,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将“中国梦”与晏阳初的平教思想相结合,有利于教育研究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从而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要让梦想变成现实,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要脚踏实地地实现每一个梦想,必须要求我们每个少先队员努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即将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担负起这个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将自己的小小梦想汇聚在一起,就能编织起一个大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中国梦,这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重大思想成果,还明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脉动.而当前关键性的工作在于对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提出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个人梦、地方梦和中国梦的关系等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正确把握.因此,就从本质内涵认知看中国梦、从核心价值认同看中国梦、从重要遵循看中国梦、从实现途径看中国梦、从地方表达看中国梦等方面作解析,必将有益于形成对中国梦的认知与共鸣.国家梦需要地方梦来表达,“中国梦六安表达”应该是基于中国梦而演绎出的“幸福六安”的个性表白、皖西人民凝心聚力地“转识成智”、地方经济社会劳动创造的发展表现,进而创造性地承载中国梦而地方担当.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2012年11月29日和2013年3月17日的两次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用“中国梦”来命名这-梦想,并科学全面地阐释了“中国梦”理论.该理论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明确解答了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一方面,它是对晚清以来“逐梦”之路上各种学说(“中国梦”理论的历史形态)的理论总结.具体而言,建国之前,中国人的梦想之旅经历了“维新之梦”、“启蒙之梦”到“革命之梦”三个历史阶段,并产生了严复“三民思想”、鲁迅“立人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三种理论构想.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