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佗南下,给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佗城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佗城,作为一座古老文明而又颇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化城镇,关于其经济、资源环境、历史文物、姓氏之谜、旅游业等的现状研究对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城颇有意义。研究佗城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和保护佗城的资源和更好地发展佗城。  相似文献   

2.
挖掘赵佗文化,要从佗城这座古老文明而又颇具现代气息的点待会城镇开始。佗城的一砖一瓦、点点滴滴无不蕴含着赵佗文化之精髓,赵佗南下带来的文化变迁在佗城可谓是体现淋漓尽致。正因为如此,挖掘赵佗文化就要从佗城的文化挖掘和利用开始。基于此,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考证,分析了佗城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佗城中的赵佗文化,重点介绍了佗城文化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佗城文化挖掘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朝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趁秦未天下大乱之际,拥岭南自立,号“越武王”,建南越王国。关于赵佗和南越王国,涉及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又众说纷纭。本文拟就南越政权兴亡的历史原因、赵佗及南越王国的历史地位进行初步探讨,乞教于各位师长及同行。  相似文献   

4.
镇江地处长江南岸,是一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但无论在物质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特征上明显带有北方的特征。这是因为自先秦至近代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大量的北方移民不断地南下,对镇江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某一历史事件的作用、贡献和地位、意义是不尽相同的。作用、贡献是侧重于事件本身对社会历史的影响;而地位、意义则是以历史的长过程、社会的大剖面为座标来审视历史事件的位置。从这观点出发,本文分别从8个方面讨论了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贡献和历史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辩证地论述了秦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秦律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但是 ,其对中华法系的影响确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已经毋庸置疑,相关的评价和讨论也基本定型。但是,如果我们高中学生仅从经济角度来学习与了解,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历史地位的评价则不但显得单薄,而且过于片面。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等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也同样是多方面的综合体,因而不能孤立地、割裂地进行考察与评价。正是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我们认为罗斯福新政对世界和美国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是深刻和长远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学界的相关研究较多。文章首先对学界关于气候变迁与王朝的盛衰治乱、游牧民族南下以及人口数量增减、迁移等问题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景红玲 《成才之路》2013,(14):78-78
历史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综合影响,是其他学科所不及、更无法替代的。其具有的品德培养功能、发展思维功能、拓展知识功能、能力训练功能,在育才教育中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建设,全国先后有十几个批次、近20万南下地方干部,他们撇家舍业、风餐露宿,为开辟新解放区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一生。"天池部队"作为晋冀鲁豫中原局筹备的第一批南下干部群体,在山西完成组建后随刘邓大军南下,在大别山根据地重建过程中,充分发扬了顾全大局、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南下精神",克服陌生语言、异乡习俗、险恶敌情等重重困难,在宣传革命思想、改善根据地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兴名臣”、晚清著名封疆大吏之一的丁宝桢,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的定位,应该置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看其是否比他的前人提供了新的东西,同时,还应放在同时代及其前代有关历史人物的参照对比中,并历史地看待前人对他作出的评价,这样,才能更为历史、准确、客观地确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反过来则更为深刻地体现丁宝桢其人勋业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1991年和1993暑假都去南国深圳旅游并小住,全然因职业兴趣关系,先后两次去位于广州市区西北部的象岗西汉南越王墓及其新建之博物馆参观,并作详细记录,现经整理,撰成本文。 一、历史上记载的南越 秦末汉初,于今岭南之地,曾建有南越国,立国者赵佗、称南越武王,五传帝位,凡93年。据历史记载,赵佗治国“甚有文理”,其政治建制参仿秦汉,同时推广“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从而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个备受重视的课题。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同五四运动的历史同样长久,因此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呢?本文就这方面谈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历史解释"被《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列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五大素养之一,是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高中生对史料进行诠释、解释和论证,既是当今高考历史命题的要求,更是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清末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是中国新史学最初的实践形式,体现了新史学发轫之初历史书写"增其新而不变旧"的特征。中国历史教科书采用章节体、历史分期等新式编纂方式,注重文明史,显示了新史学的影响;但传统的夷夏民族观、帝王家谱式的政治史等叙述方式还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史学成为新史学实践的一个重要资源。对新史学的研究,既要注意到其对西方理论的吸收,也要注意到其对传统史学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铺开。我国的历史教师频频接触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课程。历史课程到底是什么,与我们的历史教学有什么关系?只有明确了这个概念。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改革当中,并正确地认识到其在课程改革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民族成长发展的见证。学习历史,正视历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开始将历史作为专门课程进行学习。近年来,历史学科的地位有所提高,甚至纳入中考、高考的主修行列。但是,即便是这样,历史学科依旧难以掩饰其悲哀情境,依旧是在各个科目的夹缝中生存,似乎总是难以"扶正"。  相似文献   

18.
民国高校自主办学教育改革立法,既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产物,也对中国近代社会及其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自主办学作为民国高等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结果,其立法进程、法制内容及历史地位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它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不仅是政权之间的关系,更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尽管有不同类型,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既误导现实运动,又消融中华民族精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体来说,在政治上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学术上揭露批判其错误、教育上加强全民的历史知识,从制度、理论、知识上分别切断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传播与影响,为国家的稳定和现代化的推进营造繁荣、先进的文化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