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作为体能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能水平对训练水平的提高和优异运动成绩的获得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后体能恢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相关内涵的基础上,通过陆地恢复性体能训练陆冰结合的着眼点与主要目标,对陆地恢复性体能训练进行理论厘清,旨在为我国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项目教练员备战下一阶段的比赛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笔者长期在国内一线女排运动队从事体能训练和伤病防治康复工作,通过对中外女排强队训练理念的对比分析,对排球的训练理念、方法及伤病防治提出一些思考,希望排球届人士从中能得到一些启发。一、中外女排训练周期安排的比较训练周期从时间上讲可以是一次训练课、一个训练阶段或一个训练周期。1.一年比赛的周期安排作为高水平的排球运动员,一年比赛周期可分为两个:职业联赛和国家队比赛。联赛赛期一般从当年12月初至次年3月  相似文献   

3.
对比赛增多形势下大周期训练理论的局限与完善进行了研究,分析讨论了在比赛增多形势下大周期训练理论局限的主要表现,并对其完善途径进行了思考,强调了要重视和加强在比赛增多形势下成功的大周期训练实践经验的总结,重视比赛增多形势下大周期训练实践的理论概括,加强其大周期训练理论创新发展研究,同时重视对大周期训练理论进行生物学研究,并指出:当今的运动训练计划安排出现了常规大周期和微缩大周期两种类型,并且出现了短-短结合、长-短结合的形式,有效地发挥了不同类型大周期训练的功能优势,使大周期训练安排更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女子足球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需求日益提高,甚至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主要因素.对中国女子足球队备战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体能训练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板块周期的集训组织方式更有利于国家女子足球队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形成,在训练过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着力加强对训练负荷强度的控制,同时应该适时安排机能水平测试与机能状态监控,以确保训练负荷的安排能给予运动员最大适宜刺激.此外,在持续时间较长的集训期,应该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痕迹效应的持续时间以及赛程科学合理地插入微型训练小周期,避免已获得的竞技能力出现消退,确保比赛期运动员的比赛体能需求.  相似文献   

5.
越野滑雪运动员的体能是发挥其动技术、战术的基础和保证.将运动员陆地体能训练获得的效果转化为雪上滑行的竞技能力是提高与比赛成绩的关键.在备战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时,探索适合运动员陆地体能训练效果转化为雪上比赛竞技能力的手段,认为体能训练之前必须进行功能性动作质量筛查,依据动作质量筛查的结果设计针对性矫正康复训练,确保运动员在新一轮的训练中不再因伤病影响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灵敏素质与协调能力的训练,并通过灵敏与协调素质的训练提高动作速度与上下肢配合能力,构建陆地训练向雪上竞技能力转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全面了解体能训练以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体能训练的内容和特点;运用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近5年的年度计划和各阶段训练计划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和负荷结构。通过研究得出各阶段训练中体能训练应占的合理比例,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合理比例,体能训练的两个关键时期以及如何在这两个时期做好体能储备,并针对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调整力量训练和恢复性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参加全国甲级队集训的实践基础上,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准备期训练安排做了深入研究,力求探索出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准备期训练的特点及负荷安排状况,将准备期训练的理论与实际训练状况相对照,分析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准备期训练现实状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集训期的训练有两个主要特点,即围绕体能测试所进行的体能训练和为了解队员特点而进行的练习比赛。本研究力求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准备期训练做有益的探索尝试,为尽快提高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训练水平做出绵薄贡献。  相似文献   

8.
罗晓珊 《精武》2012,(22):85-86
网球赛事多,比赛频,如何处理好训练与比赛的关系是关键,合理优化地安排训练和比赛是获取比赛胜利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奥运积分周期为例,分析国家女子网球队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的训练和比赛安排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奥运积分周期这一特殊赛季的训练和比赛安排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如何选赛、参赛是奥运积分周期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新周期网球训练总指导思想的系统梳理和总结,结合当今世界青少年网球体能训练的新理念、新方法,对我国青少年网球体能训练指导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研究意义:体能训练指导思想为我国青少年体能训练计划的设计、内容的确定、方法手段的选择等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指导思想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研究结论:1)激发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兴趣;2)紧抓身体素质敏感期训练;3)突出协调能力和专项灵敏训练;4)注意力量安排的全面性和身形塑造的专项性;5)重视关节养护和有氧能力训练;6)掌握基本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7)加强体能训练过程监控和体能状态的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足球专项体能训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符合足球运动的专项特征及比赛特征,并结合足球比赛的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以及智力训练来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期营养补充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红 《冰雪运动》2009,31(5):27-29
体能是运动技能的基础,营养补充则是体能的核心,合理的营养补充对提高我国短道速滑训练质量和竞赛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短道速滑项目比赛的特点,提出运动员比赛期营养补充的原则,以及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不同阶段的择时营养及营养补剂。  相似文献   

12.
对速滑短距离项目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为了探寻与揭示短距离速滑运动的规律,对短距离速滑若干项目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短距离速滑竞赛规则的改变使项目对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冰陆结合训练可有效解决某些技术与体能问题,速度和快速力量是素质训练的核心内容,肌肉的发力和收缩速度达到最佳的配合与连贯、有序和爆发式用力的蹬冰过程是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3.
保护好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预防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膝关节结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过大、技术不正确、心理因素等是诱发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避免过多屈伸跳跃练习、保持训练和比赛的平衡、坚持正确技术动作、加强对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培养、加强对膝关节的保护和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等预防措施,为短道速滑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短道速滑属于技能型竞速项目,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尤其是在陆地训练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运动损伤的高发率直接影响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创造优异成绩,目前短道速滑的运动伤病问题已成为困扰运动训练和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的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探究与分析,希望能为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效地防治运动损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短道速滑训练分为陆地训练与冰上训练两种模式,冰陆交界区是由陆地训练向冰上训练过渡的训练阶段,起到将陆地训练成果转化到冰上训练的作用。针对5名优秀短道速滑冰运动员进行了六个训练时期,为时10个月的有氧训练生理生化指标追踪测试,研究其在指定时期内的变化特点。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运动员冰陆交界区的有氧代谢能力低于陆地训练期有氧能力的最高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随着冰上训练的深入,检测数据呈上升趋势并超过陆地训练最高水平,达到年度最高峰值,也就是有氧能力达到本年度水平最高点。根据这一特点,指导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提高冰陆交界区有氧训练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训练的水平,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来探讨和摸索我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训练的实效手段和方法。研究表明:应掌握短道速滑项目的致胜规律,明确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应注重竞技人才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陆地和冰上基本功训练水平;利用好竞赛杠杆优势,切实提高短道速滑竞技人才技战术的运用能力;抓好基本功训练的跟踪与监控,全面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和思想教育。旨在为我国短道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短道速滑基础比较薄弱,后备人才缺乏,是严重制约山东省短道速滑项目发展的瓶颈。为实现山东省短道速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一条适合山东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道路。通过对山东省短道速滑队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明确短道速滑项目在山东省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山东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指出普及轮滑,改善场地条件,扩大短道速滑项目的社会影响,发挥竞赛的作用,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等策略。研究表明,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山东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瓶颈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8.
短道速滑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犯规或有意或无意,但犯规的后果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轻者干扰比赛,影响运动员获得好的比赛成绩;重者会给运动员造成人身伤害,甚至使运动员过早地结束运动生命。通过对18次国际比赛中各种干扰关犯规的统计、分析,试图为我国短道速滑队参加世界比赛及抗干扰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每次比赛平均发生12例干扰犯规,占总例数(包括犯规和非犯规性的干扰)的46.4%;比赛中犯规干的性质、数量扰具有项目、赛场区域、滑行位置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短道速滑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欣  官明坤 《冰雪运动》2009,31(1):15-18
在短道速滑训练与比赛中,运动员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对于取得比赛的胜利起着关键性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自信心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影响与作用,及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的各种表现,认为动机、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情绪状态、外界环境变化是影响运动员自信心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明确奋斗目标、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提升运动员的个人综合素养等方法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早期技术训练、身体素质与心理训练等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提出改进训练方式、方法,为今后高水平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对改进短道速滑少儿业余训练工作提供几点建议,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