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魏晓彤 《职业圈》2008,(26):88-8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新时期应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时俱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彰显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新时期应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时俱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彰显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困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十六大”报告在论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时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  相似文献   

4.
王贺 《文化学刊》2023,(5):52-55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是我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孕育的近现代时期的革命文化是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众的、科学的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今我们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0,(6):141-141
夏海军、张燕荣等在《理论月刊》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识别码,体现了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如同浮萍一样,没有根基,必然不会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华文化经过五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深深融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道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是道德的精神寓所,有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积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追求。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基于农耕文明,在茶叶的种植、生产及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包含茶礼、茶德、茶事、茶道等在内的中国茶文化,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内涵和价值意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习惯。该文旨以“中国茶文化”为载体,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探究其中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冈石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标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和文化承载,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平台。该文通过挖掘、阐释云冈石窟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探究文物背后的多民族融合因素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轨迹,体悟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旨在从各民族创造的文明遗存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织一条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陈剑晖、司马晓雯在《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散文是文类之母,是人的心灵的自有表达和人类精神的实现方式。就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来说,散文更是中华民族文学传统中最重要的文体之一,它的精神孕育着一个民族的心智发展和文化创造的活力。因此,说散文是不朽的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9.
文化,即文而化之、以文化人,也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文明与开化。它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刻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还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自信建设中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因此,该文对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徐春风 《职业圈》2011,(17):14-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是如此,企业也是这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德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洛文化所走过的八千年漫长里程,确证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河洛文化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乃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深入研究河洛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的向心力,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无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永庆为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他通过50年的企业实践不仅缔造了一个石化王国,更总结出了一套对中国企业有益的管理思想。企业管理之魂: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就是要靠中华民族的"勤劳朴实""止于至善"的精神来办好企业,这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只要以这个民族精神为"根",经过不断实践和思考,再实践再思考,没有企业办不好的。什么时候企业经营偏离了民族信仰和文化,什么时候我  相似文献   

13.
辛建中 《职业圈》2008,(14):131-13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大学生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大学生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10,(3):130-130
<正>涂刚鹏在《理论月刊》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弘扬民族精神是高等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在21世纪,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就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易正春 《职业圈》2012,(34):94-94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脉,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为此,建设既富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立足古老中国大地,又面向多元文化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发展的新文化,是新的发展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和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与腾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没有思想、灵魂的人只能是白痴。一个拜倒在外族文化膝下的民族 ,它只能是外族的奴隶与附庸。中华民族必须有先进的思想 ,有自己的灵魂——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与停滞 中华民族由 56个民族组成 ,中华传统文化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瑰宝与灵魂。在历史上中华民族虽遭外族的入侵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但是它并未因此沉沦或消失。相反 ,中华民族却因外族的加入而壮大 ,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而发展 ,使它成为地球上人口最多又统一的伟大民族和文明古国 ,成就了它独领风骚数千年的历史辉煌。近代 ,清朝的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 ,使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连宇 《文化学刊》2023,(4):166-169
文化自信是对一个国家本土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可与肯定,是对未来本土文化发展的一种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是唯一没有间断传承古代文明的国家。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包括了音乐文化自信。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非常悠久,根基深厚、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几千年来深厚的音乐文化渊源和历史底蕴,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9.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60多年服务基层的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乌兰牧骑精神。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乌兰牧骑精神的内涵所在。乌兰牧骑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纽带,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加强乌兰牧骑的队伍建设,推动乌兰牧骑的创新发展,增强乌兰牧骑精神的宣传效果,优化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的组织协调是传承乌兰牧骑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庆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大庆精神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鼓舞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面临的全新发展道路,大庆精神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才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着中华民族的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