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每次应邀参加书画笔会,总有人要求书"难得糊涂"条幅,年龄不一,身份有别。余有时看到求字者年龄尚轻,似不谙世事,便不禁问:"为什么想要这几个字?"对方腼腆一笑:"就觉得好玩。"  相似文献   

2.
以往,杭州人晚饭后都习惯往南去,因为南边是市中心,更热闹.然而,不知何时起,住在信义坊的老百姓却发现这些散步人群的方向在悄悄地改变了."不仅是我们拱墅人喜欢到拱宸桥一带散步,就连住在市中心的人也喜欢开着车子来运河.这里不仅有水,还有一片片绿地和公园."市民王先生将这一变化与这座城市水的变化联系在了一起--杭州之于水,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3.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是企业家的用人之道,倾听群众的声音是"知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百练干将成此笔,一泓秋水净无尘",这是文怀沙先生给庄培森的题辞.  相似文献   

5.
仰俯之间     
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登上了山的顶峰.它望着山下星罗棋布的农田,十分骄傲地说:"怪不得古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我总算是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6.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日:"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日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  相似文献   

7.
一 进化论在本土的萌芽与外采传播 进化论是戊戌变法至五四前后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思想潮流。但在严复译介赫胥黎的《天演论》之前,进化的观念在本土已经开始萌芽,只不过由于持有这一观念的思想家理论上的朦胧和论述的缺乏系统性,没有、也不可能造成理论的冲击力罢了。 中国近代哲学的先驱人物龚自珍在哲学思想上就具有了进化观的雏形,他变易的社会历史观已经很接近进化论了。他说“古人之世,倏而为今之世;今人之世,倏而为后之世;旋轻簸荡而不已。”这是对历史演化之快的悠长喟叹。“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便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是对《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进一步阐释,虽然带有实用性很强的经世致用之风,为他的变法革新提供理论依据,但它毕竟体现了早期历史变易的进化观。  相似文献   

8.
陈文成 《文化博览》2005,(11):24-25
刚出国的那几年,一位老朋友每次打电话都会问:"孩子多大了?能打酱油买盐了吗?"知道是玩笑话,但还得真诚地回答:"没有呢,才三四岁.你的呢?"朋友回答:"也没呢,不过快了吧."在我们心里,打酱油买盐的年龄,大概应该是七八岁吧.  相似文献   

9.
王依虹 《文化交流》2016,(11):74-77
正青藤道士徐渭生前寂寞,而在其逝后二十年间,文士袁宏道偶然翻到其诗文,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后为之做传。戏剧大家汤显祖见到其剧本《四声猿》赞叹实在太精彩。一代怪才郑板桥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一枚著名的"青藤门下走狗"印章,常常钤于得意之画上。国画大师齐白石对他亦推崇备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相似文献   

10.
"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观念与规范,其基本涵义是真实不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传统"信"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具体言之,"信"的核心是哲学之"真",精髓是道德之"善",结果是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11.
始于孔子的儒家文化已传承了2 500余年,虽也历经风雨、饱受磨难,却始终支撑着中华文明不竭于世。一种文化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绝非偶然,究其原因,是因为儒家文化有"道"。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将殷商时期就有的本只是一种职业的"儒"赋予了"道"的内涵,彻底改变了传统"儒"的形象,使之成为孔子群体中的士或君子,即后世所称的儒家。  相似文献   

12.
20世紀是人類集體劇變的時代,是東西兩大文明由對峙走向對話的時代,也是飽嘗西方列強"堅艇利炮"之苦、身受鎖國禁閉之朗的中國人,從長夢中驚醒,"睜眼看世界"的新時代。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大背景下,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有不少圖強思變的中國學子紛紛踏上了西去求知的旅程,一時間便形成了海外留學生群,構成中外文化關係史上一個特殊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司马迁父子表现其史官文化使命感的著作。《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太史公司马谈去世前,执其子司马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 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者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打天下用人在人和,治天下用人在于无才不用、用尽天下才."这句话前半句强调的是团队的重要性,后半句强调的是让人才各尽其能.其实,建立良好的团队和学会广泛用人这两点是密不可分的,对于管理者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中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可见,将上级的决策与下属的执行统一起来,上下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才能夺取组织经营和管理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艾珺 《文化学刊》2010,(3):189-189
<正>印文为":昔司马温公藏书甚富,所读之书终身如新。今人读书恒随手抛置,甚非古人遗意也。夫佳书难得易失,稍一残缺,修补甚难。每见一书或有损坏,辄愤惋浩叹不已。数年以来搜罗略备,卷帙颇精,伏望观是书者倍宜珍护。后之藏是书者,亦当谅愚意之拳拳也。闻斋主人记。"以司马光藏书、爱书为例,感  相似文献   

17.
微软前CEO比尔·盖茨说:"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说:"管理者的执行力决定企业的执行力,个人执行力则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关注执行力就是关注企业和个人的成功."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相似文献   

18.
疯狂的网虫     
室友老张,人送外号"上网中毒分子",一日"网络狂人"。此人可以一日不上课,断不可一日不上网,否则腰酸背疼,哈欠连天,眼泪鼻涕齐下。一旦有人邀其上网,则精神大振,奔走跳跃,兴奋之情,不能自已。曾有人发问:所爱何事?答曰:上网。又问:所怕何事?答曰:停电。其人又有名言:饿死事小,断网事大,吾生也有涯,而网络也无涯。网管,过来!一日适逢停电,无网可上,老张遂跟众同学前去上课,堂中老师布置下习题,游走教室逐个指点,行至老张身旁,老师打量再三,思考良久,终于发  相似文献   

19.
艾珺 《文化学刊》2010,(1):25-25
<正>印文:"寒可无衣,饥可无食,至于书,不可一日失,此昔人诒厥之名言,是可为拜经楼藏书之雅则"。"此昔人诒厥之名言"者,确属古代藏书家的传统。据载,不仅是北宋资政殿学士、当时著名藏书楼"清风!!  相似文献   

20.
刘昕 《生态文化》2013,(4):64-64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古人优美的诗句,高度概括了对杏的赞赏。阳春三月,远眺漫山遍野山杏树,错落有致、繁花似锦、微香袭人,不由联想起山杏味美与价值的不凡。正可谓"花奇、树成、果甘、仁香",四佳奇艳汇集一身而不虚小赞:虽无垂柳妖娆、白杨挺拔、青松俊美,但也春华秋实、坚韧质朴、无私无畏!为人类重点关注之佳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