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问,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悬念式开头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令其怀着寻幽探胜之情,愉快地读完全文的一种开头方法。考生运用悬念式开头法写作文,应该在文章的  相似文献   

2.
叙事要曲折     
<正>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往往淡而无味,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的叙述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行文的曲折有致、波澜迭起。想要打破平淡,使叙述更为曲折生动、扣人心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设置悬念法悬念就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结局难料的安排。在叙述过程中设置悬念,能够抓住读者急欲得知"后事如何"的期待心理,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  相似文献   

3.
悬念,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传统技法,是指在作品开头或中间故意设置疑团,摆出矛盾,却不立即作答,从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急于弄个水落石出。《脂砚斋》有言:“作人要老实,作文要狡猾。”一篇文章若能巧设悬念,就能使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4):194-196
近年来,我国对于外国文学著作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作为西班牙当代女作家卡门·拉夫雷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一无所获》中的巧妙悬念设置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使情节扣人心弦、扑朔迷离,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别样的审美体验。小说的悬念叙事是对哥特小说悬念叙事的继承,同时也为当时"玫瑰小说"风行的西班牙文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一、何谓悬念 悬念有两解,一是挂念;二是欣赏戏曲、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众所周知,优秀的文艺作品,作者会设置许多悬念,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读者爱不释手,热切关注后事如何;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6.
正记叙文的结构方法很多,"豹头凤尾"法便是其中之一。所谓"豹头凤尾",实际上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新颖别致,与众不同,令读者刮目相看。那么,如何运用"豹头凤尾"法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呢?一、巧用豹头精彩无限方法一:巧设悬念,扣人心弦。即在文章的首段中巧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产生一睹为快的急迫心理。我们不妨来看一篇作文的开头:那一天,风特别大,气温特别低。面对束手无策的人们,面对在河中挣扎的孩子,他迅  相似文献   

7.
《干将莫邪》全篇只四百多字,但在这样的短篇里却异浪突起,波涛浪滚,情节一次又一次出现高潮。开篇异波突起,悬念扣人心弦。《干将莫邪》一开头便写道:“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这如同异波突起,扣人心弦。干将莫邪后果如何?生死如何?种种担忧与猜测折磨着读者,攫取了读者的全部思想,使你急切地想知道下文。  相似文献   

8.
【问题点击】电影"悬念大师"梅里美对"悬念"有个经典的诠释:"我在影片中放置的定时炸弹,它一刻不爆炸,观众的心就一刻放不下来。"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如果能在小小说的写作中不断地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就可以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神奇效果,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强烈的阅读兴趣。【方法指津】所谓"层层设疑",就是连续设置悬念,不作解答,使阅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多为篇末处)彻底交"底"。这种手法一般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设下"谜面",即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将读者置于悬念之中;二是发展  相似文献   

9.
爱读金庸、吉龙小说的读者。常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我本人就有这样的体会: 原想看完这一章,下一章明天再读,但扣人心弦的情节,叫人忍不住又想再读一章,直至一口气把小说读完,方知东方已白。这大概就是小说悬念的作用。小说的悬念是如何设置的?作者可以人物的命运来作线索,也可把情节安排得扑朔迷离。在这方面,金庸、古龙都是高手。  相似文献   

10.
“为人贵直,作文贵曲。”在记事类记叙文中设置悬念,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结构曲折,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有的悬念设置在文章的开头,它先给文章打一个总“结”,而这个“结”就是全文的主要事件或主要情节或主要矛盾,它需要蕴蓄很长时间,在主要事件充分展开,或主要情节达到高潮,或主要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才可“解”开…  相似文献   

11.
悬念设置     
[技法阐释]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把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得扣人心弦,从而唤起读者浓烈的"穷根究底"的兴趣,使之以紧张迫切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而欲知后事如何,这种方法叫做悬念设置法。其作用在使情节充分释放引人入胜的巨大魅力,生动而深刻地  相似文献   

12.
悬念设置     
傅敢泽 《初中生》2007,(5):9-12
[技法阐释]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把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得扣人心弦,从而唤起读者浓烈的“穷根究底”的兴趣,使之以紧张迫切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而欲知后事如何,这种方法叫做悬念设置法。其作用在使情节充分释放引人入胜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而平铺直叙则是古今作文之大忌。那么,怎样构思才能使文章情节兴起波澜呢?设悬法。记叙文要扣住读者,关键一法在于设置悬念,若看头知尾,一览无余,再好的文章也会逊色;反之悬念环生,波澜迭起,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驿路犁花》一开头写“我”和老余投宿于深山小茅屋,不知屋的主人是谁?给读者造成悬念。过了一会儿瑶族老人来送米,满以为他是主人,但他说不是。读到这里,读者自然想问:“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后来老人说自己从一个赶马人口里得知,主人是哈尼小…  相似文献   

14.
毛宗岗说:“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这“猜不着”的含义就是情节起伏、构思奇妙。那么,记叙类文章掀起情节波澜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悬念是作者在文中预先设置的能引起读者兴味、关切、焦虑并急欲知道底细的情境,俗称“扣子”“关子”。简言之,悬念就是让你的心悬起来。先看一则名为《四封电报》的美国故事: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和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收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亡。’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运其尸回家。’三  相似文献   

15.
戏剧情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突发事件以及特定的人物关系等。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借鉴戏剧情境及其包含着的悬念的表现手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小说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要将人物放在特定的人物关系中,故本文省去对特定人物关系的论述。下面我们就从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突发事件、戏剧悬念这三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6.
《白杨礼赞》既是一篇脍炙人口、文情并茂的散文,又是一篇感情激越、诗情浓郁的抒情诗,更是一支优美动人、扣人心弦的乐曲。它不仅思想博大精深,而且艺术完美独特,具有超凡的音乐美。 一、基调 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用一句话点明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既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个人观点,又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不  相似文献   

17.
《草船借箭》一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方法,贯穿始终,可谓是层生迭出,扣人心弦。一、置人死地的十天周瑜借口与曹军交战,急需用  相似文献   

18.
晁艳丽 《语文天地》2013,(20):15-16
悬念是作者有意在情节安排和推进中半露半藏的一种艺术手法。读者因悬念引起紧张心理,作者又适当帮助读者放松和消除,这即是释念。小说作者若能巧妙运用悬念和释念,可以使作品波重浪迭,异彩纷呈,引人入胜。悬念和释念的设置方法很多,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设置悬念,就是在文章开头制造出某种气氛,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情感。这种方法,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很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例如,有一个同学的习作《老师摸了我的头》,开头一段是这样写的:开学了,听说我们班又换了新"老板"。一进教室,果然看见一个戴眼镜的"家伙"。瞧他那笑里藏刀的样子,一定是校长派来的"一级杀手"。哼,不管你是哪路神仙,我准叫你"笑得比哭还难看",反正我是公认的"调皮大王",  相似文献   

20.
"文似观山不喜平",就是说文章故事叙述要有起伏,情节发展要有曲折,情感抒发要起波澜.巧设悬念是使文章情节发展曲折起伏,主题揭示淋漓尽致的方法之一. 同学们在写作时,适当学一点巧设悬念的写作技巧,能够把事件叙述得更加形象生动,情感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情节发展得更加扣人心弦.下面,将结合实例分别就在创作过程中怎样设置悬念来提高文章写作高度谈谈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