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分析杰克·伦敦的《海狼》《马丁·伊登》两部小说中的超人式人物,以及作家本人奋斗和悲剧中的超人色彩。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揭示了美国20世纪人们狂热追求"美国梦"的失败.小说的主人公马丁·伊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跻身于上流社会,但进入上流社会后,他反而更加痛苦、精神更空虚,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这是杰克·伦敦思想的真实写照,他以同样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见,马丁的人生悲剧也是杰克·伦敦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传统的白宫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载入历史史册的.埃莉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关键因素之一是她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传统的白宫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载入历史史册的。埃莉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关键因素之一是她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理论 ,是对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对美国 2 0世纪 40~ 70年代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总结而形成的。他的理论除了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外 ,西欧、日本的高等教育发展也不符合这种理论预测。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更为复杂 ,因而 ,不能照搬马丁·特罗理论来规划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倡导者 ,他公开反对天主教会 ,把矛头直指罗马教皇 ,引发了德国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从而使他成为市民阶级的宗教改革家。但是他反对农民运动 ,最终成为封建诸侯镇压农民战争的帮凶。  相似文献   

7.
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和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初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就这两部小说的题材特点、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重审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特罗教授的自我解释出发重新审视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由此对其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进行分析,从而对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重新定位,还大众化理论“真面目”。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采用地方语言创作并获得成功的作家。文章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背景、语言和人物等方面 ,探讨区域色彩的运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敦是美国 19和 2 0世纪之交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其创作富有美国特有的鲜明民族色彩。其小说按题材可分为四类 ,细节真实、动作描写、象征拟人、语言凝练是其基本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Martin Eden is one of the famous novels of Jack London,who is a distinguished writer in America,and now it still wins great popularity in the whole world.In this novel,the author Jack London depicts the protagonist Martin Eden’s striving for success incisively.This thesis,based on the theory of feminism,will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traits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Martin Eden and Jack London’s attitudes towards women.  相似文献   

12.
杰克.伦敦是美国以描写北极淘金而饮誉文坛的著名小说家,一般的文学史教材都认为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而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海狼》,体现了他的主要哲学思想和创作特点,比《马丁.伊登》更适合做他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一生奋斗不息、辛勤耕耘,功成名就之后因看破人生而英年早逝。其代表作品《马丁.伊登》中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无论在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还是在人物命运、社会背景等方面都深深地折射出作者杰克.伦敦的影子,可以说《马丁.伊登》即是杰克.伦敦深沉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14.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最具特点同时也是主题最具疑问的一部短篇小说。作为一名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霍桑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利用圣经原型构建了一个尘世的伊甸园,但男女主人公伊甸园中堕落的结局却是一幕凄婉的爱情悲剧。对替罪羊原型的分析与阐释揭开了伊甸园神话这一另类结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赵谦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18-119
当代著名的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任何生命都有着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一切生命应该得到尊重。杰克.伦敦在他创作的多部小说中,都反映了对"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否定,这种思想在马丁.伊登与海狼拉尔森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悲观厌世情绪与其生活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从《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的不同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克·伦敦的信仰多种多样并相互矛盾冲突。本文着重分析了对杰克·伦敦人生观影响最为深远的斯宾塞主义、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希刺克厉夫一向被认为是个恶魔式的复仇者,但笔者认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奋斗者.少年时,他执着地追求和凯瑟琳相互拥有的幸福;失败后,他转而不顾一切地追求金钱与地位.笔者认为他人生目标追求的转变,是其被社会同化的结果.希刺克厉夫终究还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其人生悲剧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他的悲剧生动地表明了作为作家的艾米莉对社会和人生的怀疑与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8.
19.
现代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既是对男权文化的逃避与批判,又是异性爱的替代品,难逃男性意识与审美趣味的窠臼。当代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是女性的一种深刻自恋,无意中满足了男性的窥淫欲,陷入了消费社会的商品陷阱中。女同性恋书写表现了男权文化下女性的永恒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