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从去年12月15日起,本报开始实施新一轮编采流程改革。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闻监测和报道策划一体化运作也同步启动。这是大连日报对以前实行的新闻监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竞争新形势催生的新机制。这一新的机制运行两个多月来,先后提出了130多条监测意见与策划建议,被采纳的近百条。其诸多优越性已经越来越凸现出  相似文献   

2.
2003年可谓是报纸号外大展风采的一年。这一年,“号外”伴随着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飞到读者的手中。从年初的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国的“神舟五号”的成功升天到年终岁末的萨达姆被抓,读者都看到报纸“号外”的身影。“神舟五号”飞天成功,中央、北京和许多城市报纸如《人民日报》、《北  相似文献   

3.
所谓“报料”,是指非专职新闻人员有意识地追寻或偶然发现新闻线索并主动提供给媒体,媒体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提供线索的人被称为“报料人”或“线人”。这种现象早已有之,无论西方名记还是中国早期知名记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资源,新中国的通讯员制度也可谓它的前身。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前几年首先为广东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  相似文献   

4.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7,(13):77-77
对于广大读者而言,买报进行新闻消费图个啥?喻国明先生曾非常生动地把传媒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解”,即:“解气”、“解闷”、“解惑”。而另一位传播学者张立伟在其新著《传媒竞争法则与工具)中也提出了两个“帮”,即传媒既要“帮忙”也要“帮闲”,他把“帮助休闲”喻为“开一片竞争的蓝海”。笔者以为,未来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长海 《新闻前哨》2001,(12):10-13
2001年 9月 11日,美国遭受恐怖分子袭击。在事件发生几秒钟内,就有媒体报道此事。之后,世界各种媒体都从不同角度作了详尽报道和跟踪报道。“9.11”事件后,一时间,无论你浏览什么新闻媒体,都会有相关的最新消息、背景资料和深度报道,让你饱览无遗。 在有关“9.11”事件的报道方面,笔者曾作过粗略的统计:2001年9月门日至10月11日,《楚天都市报》共刊发各类报道445条,其中,有消息、简讯,有背景资料,也有连续报道等等,平均每天刊发15条。《武汉晚报》共刊发各类报道398条,平均每天13条。武…  相似文献   

6.
关于传媒发展和经营的一些宏观认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力丹 《新闻界》2003,(1):29-30
以下是读书时的笔记,并不是我的研究成果,只是加了一些个人临时扩展的思想或材料。这里谈谈是为了提供一些话题。一,在传媒发展和经营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知道“在哪里做”和“做什么”。领导者决不能沉溺于“怎样做,只专注于技术性的问题,一味地跟着人家改版、扩版、改进报道形式等等,也许技术上是成功的,但是经营上很可能微效或无效。也就是说,战略性的思考和认识是正确行动的前提。例如,我想做好一个娱乐新闻的专版,那么首先不是做这个专版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要考虑如何“进入市场或“提升现有的市场。如果是进入市场,即新设立…  相似文献   

7.
当今,我国的报业广告经营呈现一种趋势,即由原来制订一种统一模式的广告经营策略——标准化策略,转向针对不同的地区制订不同的广告经营策略——分区覆盖策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继2001年推出《楚天都市报》“宜昌新闻版”后,2004年8月叉相继推出了“襄樊新闻版”、“江汉新闻版”、“鄂东新闻版”,在湖北省形成“哑铃型”的模式——既有覆盖全省的通用版,又有强化重点地区新闻的地方版。  相似文献   

8.
尽管电视台不仅仅是播新闻的,但新闻无疑是电视台的第一语言。尽管杭城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没有像平面媒体“晚报”变“早报”那样让局外人一目了然,但对广大电视人来说,2004年却是不平静的一年。一开年,许多频道就打破了以往沉稳的步调,接连做出调整。这一  相似文献   

9.
最近从2003年第十期《新闻战线》上看到“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目录”。笔者大概统计了一下,总共38个获奖专栏中,纯粹是新闻评论的栏目就有14个,并且这样的栏目多集中在中央级的新闻媒体中,比如《人民日报》的“人们论坛”,新华社的“新华视  相似文献   

10.
洪文洁 《新闻窗》2006,(5):60-61
近年来,随着中国报业的迅猛发展,报纸新锐在不断进入,原有媒体在急速扩张。然而,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强势”媒体,部不可能做到对有限新闻资源的“独占”。此种态势使新闻媒体间的竞争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确立自己新的竞争优势。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重视策划。  相似文献   

11.
面时波澜壮阔的电视改革,“新闻立台”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新闻立台”正从口号式的呐喊变成了媒体的实战演练。由此可见“新闻立台”从理念走向实践不仅艰难而县迫切。因为它不仅是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也是一个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全新理论问题;它不仅是媒体竞争的需要,也是新闻制作与传播技术的全面革命。这既是《“新闻立台”:由理念走向实践》一文的出发点及归宿,也是我们刊发此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由于受到地域性的相对限制,新闻的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这不仅表现在与在当地市场上发行的外地生活类报纸的新闻“同质化”问题,而且还表现在与当地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新闻“同质化”问题。要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防止“同质化”,做自己的“独家新闻”,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写出受众叫好,有社会影响力的独家新闻,历来是记者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新闻竞争强调“快”,所以常用“抢新闻”来形容。独家新闻做为“抢”和“快”的产物,受到格外重视和厚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独家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只此一家首先报道的新闻事实。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却使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陷入了越来越“难产”的境地。 现代通讯技术的强大功能,特别是网络的普遍应用,使各种各样包括突发事件在内的新闻信息,在发生后极短时间内,就能同时传达到各个媒体,成为大家共有的“公共信息”,不仅不能再为任何一家所独有,就是想抢…  相似文献   

14.
谢耘耕 《新闻界》2005,(6):11-13
一、新闻成为电视竞争主战场 上世纪的中国电视新闻一直是“央视为主,一家独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之下的各级地方电视台长期处于相对分割与封闭的状态下,它们在保质保量转播好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前提下制作有限数量的本地新闻节目就已经算是无过即功了。  相似文献   

15.
观察新闻媒体的“奥运大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睿 《传媒观察》2004,(10):19-21
8月14日凌晨,奥运圣火在雅典点燃。与此同时,一场新闻大战亦构成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战场”。据报道,本届奥运会共有来自202个成员组织的代表团共16000名运动员,是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一届奥运会,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参加奥运会的记者人数竟然超过运动员人数,多达2万多名。媒体竞争,开辟了男一“奥运战场”。  相似文献   

16.
报纸专刊,是我国报纸发展出现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以《经济日报》为例,过去只有“理论周刊”、“今日视点”、“汽车天地周刊”、“信息时空周刊”、“证券周刊”、“财金报道”等,持之以恒的也不过10种左右。2002年一下推出“中国人居”、“中华儒商”、“品质平台周刊”、“环球财富”、“县域经济周刊”、“开发导报”、“城市纵横”、“企业发展专刊”等,超过了以往所开办的总量,使报纸显得更有特色。专刊现象,可以说源于周末版,发展于报纸的扩版,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报纸专刊———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回顾一下过去…  相似文献   

17.
环顾四野,报业大战烽烟四起,新闻竞争如火如荼。一份报纸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就要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快餐式”的新闻消费习惯,就得文字与图片“比翼齐飞,图文并茂”,图片领着新闻走,为读者奉献出色、香、味俱全的“新闻套餐”,这样才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抢占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是相对平静的一年,虽然没有像“9.11”和非典那样的“惊世骇闻”发生,但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停止,无论是实践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有不少新的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李文强 《军事记者》2004,(11):32-33
策划是新闻竞争得分的一个重要“砝码”。同样的新闻题材,宣传效果的好坏,策划是关键。为此,许多新闻媒体都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随着策划在新闻界的广泛运用,另一种现象——策划新闻也应运而生。策划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策划呢?结合这个话题,本从“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角度,力求对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的区别、处理好策划与采访的关系、在新闻策划当中应注意的问题略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0.
雅典奥运会,举世一目,万名新闻记置身其中。奥运会的“第二战场”展开了一场新闻大战。虽然看不见硝烟,却同样惊心动魄。本刊特约李建华记,回顾了他在雅典十多天酸甜苦辣的亲身经历。以飨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