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是缓解企业资源与能力约束进而推动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载体,但数字平台生态嵌入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尚未被充分揭示。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并检验了数字平台生态嵌入通过能力进化式重构与能力替代式重构作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双中介模型,并探讨了组织敏捷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平台生态嵌入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进化式重构与能力替代式重构在数字平台生态嵌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双中介作用;组织敏捷性不仅会强化数字平台生态嵌入与能力进化式重构和能力替代式重构之间的正向关系,还会正向强化数字平台生态嵌入通过能力进化式重构与替代式重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路径。研究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研究,并为企业嵌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以能力进化和能力替代为中介变量、以战略柔性为调节变量的跨界搜索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被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对国内290家制造企业的调研问卷进行假设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跨界搜索对能力进化与能力替代都有积极影响,能力进化和能力替代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积极影响;跨界搜索通过两种能力重构的完全中介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战略柔性正向调节以能力进化为中介的跨界搜索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积极效应;战略柔性负向调节以能力替代为中介的跨界搜索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积极效应.研究结论为回答“跨界搜索如何影响创新”提供新思路,也为企业管理者突破资源及能力局限、快速推进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重塑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拓展了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引发关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本文提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两种表现形式:创新导向的数字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以及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创新导向型的数字生态系统旨在促进数字创新的产生、应用与扩散,这一围绕数字主体而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延续了数字生态系统收敛性、可扩展性、自生长性和模块性的基本特征。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化进程与创新主体间价值共创行为深度融合的结果,实现了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结构、制度、功能和演进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与Ⅱ型彼此渗透、相互促进,改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推动了创新能力与创新效能的全面提升。最后,建议未来研究从案例分析、形成机制分析、发展战略分析、政策研究和监测研究等方面来健全和完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转型彻底颠覆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组织要素联结关系,但其驱动组织协同管理与创新的内在机理仍然不甚清晰。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出发,对人瑞集团2010—2021年从需求拉动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到智能匹配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过程进行了全景展现。结果表明,数字时代的资源编排过程包括业务资源数据化、数据资源场景化、数据资源智能化三个阶段,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影响组织的资源编排过程,继而影响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同时,数字资源编排基础上的数字化转型还重构了人力资源服务的价值创造机制,包括价值感知机制、价值联结机制和价值共创机制,继而驱动形成“客户—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劳动者”多主体间协同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本研究结合案例研究和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两者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机制,并追踪其转型过程的进化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赋能转型机制可分为管控赋能、价值赋能和级联赋能;(2)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创收型和编排型商业模式,且对数字化转型具有倒推作用;(3)协同驱动路径有集群创导驱动、价值创新驱动、资源连接驱动和精益管控驱动路径;(4)在协同推动转型过程中,价值赋能、级联赋能、创收型商业模式和编排型商业模式均是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条件,管控赋能是边缘条件。本研究拓展揭示了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的轨迹,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传统零售行业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数字化转型,这一变化使消费者福祉受到协同影响。由此,数字化零售及其对消费的效应影响受到持续关注。文章从数字化零售增进了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能力;零售企业数字化能力增强了零售企业的价值共创能力;零售企业数字化的价值共创能力提升了消费者福祉3个方面对数字化零售对增进消费者福祉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构建数字战略导向、组织文化和资源禀赋三个核心组织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创新平台数字化/创新业务数字化)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国内109家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为样本开展实证检验,以探究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组织条件。结果表明:(1)数字战略导向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都有直接正向影响;(2)组织文化仅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数字化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对业务数字化无直接影响,它通过数字战略导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新业务数字化;(3)资源禀赋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均无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数字战略导向和组织文化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胡畔  于渤 《科研管理》2017,38(7):72-80
本地搜索通过相邻知识的搜索和挖掘,保证了组织常规的延续性和连贯性,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把追赶进程划分为追赶早期和追赶晚期,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能力重构在本地搜索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追赶阶段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本地搜索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2)能力重构在本地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追赶阶段显著调节了能力重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体而言,追赶早期,能力进化对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能力替代对创新绩效有消极影响;追赶晚期,能力进化对创新绩效有消极影响,能力替代对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丰富了本地搜索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验证了能力重构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追赶企业的本地知识搜索和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球大型家电企业海尔集团1992—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智能制造转型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三个维度(感知能力、获取能力和重构能力)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在智能制造转型的三个不同阶段,海尔集团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分别发挥主导作用。在智能制造萌芽阶段,感知能力占主导地位;在数字化制造阶段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形成阶段,重构能力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数字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字服务化是解释数字化与服务化双重变革的重要概念,而数字技术如何在其中赋能价值创造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内在机理,结果发现:第一,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遵循“生产要素数字化—数字服务能力形成—数字服务价值创造”的三阶段路径。数字服务价值创造所依赖的3种数字服务能力由赋能机制驱动形成。第二,在基于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平台后端、中部和前端的数字赋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包括生产要素数字化的相互依赖及数字服务能力的相互依赖。第三,产品—服务—软件系统在数字化与服务化之间发挥桥接功能,促进数字化与服务化的价值创造协同。  相似文献   

11.
胡凯  汪兴东 《科技广场》2012,(12):30-35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协同创新战略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意义.创新过程包括认知机会、形成创意、解决问题、形成原型方案、商业发展、技术运用和扩散等几个阶段.本文基于创新过程,对企业实施协同创新必须解决的选择合作伙伴、确定合作组织形式、提高合作效率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重塑价值创造、交付和获取方式而实施的变革,在数字经济时代备受政府和业界关注,但既有研究对此却鲜有涉及。基于2013--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差异以及情境调节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第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作用。第三,战略激进度在企业数字化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却并不显著。本文丰富了关于企业数字化后果的文献,亦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尚品C2B个性化定制模式创新案例,应用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大数据赋能的C2B个性化定制价值共创机制创新,结果显示:C2B个性化定制价值共创包括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三个阶段。产品大数据资源积淀,可促进企业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精准解读,赋予企业C2B供需对接动态能力;订单大数据资源联结,可促进企业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协调,赋予企业C2B资源协奏动态能力;生产大数据资源聚合,可促进企业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并行响应,赋予企业C2B协同制造动态能力。C2B供需对接动态能力,推动用户个性化需求定位和企业个性化方案制定,驱动C2B个性化定制价值形成;C2B资源协奏动态能力,推动用户个性化需求分配和企业个性化方案分享,驱动C2B个性化定制价值传递;C2B协同制造动态能力,推动用户个性化需求满足和企业个性化方案落地,驱动C2B个性化定制价值实现。研究结论可为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企业实施C2B个性化定制模式创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时代,新创企业依附数字平台赋能整合内外资源并创造价值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关于如何更好地“借力”数字平台,突破新创企业“新”和“小”所导致的资源约束,仍尚待深入探析。基于资源基础视角和网络关系视角,探讨了数字平台能力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合法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平台整合能力、平台重构能力均显著正向影响新创企业成长;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分别在平台整合能力、平台重构能力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合法性分别调节了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平台整合能力、平台重构能力与新创企业成长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新创企业借助数字平台来缓解资源不平等行为并实现成长的内在机理,对数字经济情境下平台创业具有较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赵立龙  魏江 《科研管理》2015,36(5):118-126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案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索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技术能力的战略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技术能力较弱时,实施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为顾客提供完备的产品支持服务,能有效增加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绩效。当技术能力较强时,实施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能够与技术能力形成知识溢出效应,更有助于市场和财务绩效提升。本研究拓展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研究的理论边界,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选择和实施服务创新战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下,传统行业中在位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面向数字化的战略更新,以应对竞争环境带来的挑战。然而,在位企业如何构建能力进行数字化战略更新的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答。本文通过对24个案例的质性元分析研究,识别出驱动在位企业数字化战略更新的两类能力,即动态能力和运营能力。前者强调能力的重构和动态性,后者强调能力的维持和稳定性。进一步地,从能力的构成要素和来源方面探究能力的形成机制和过程,剖析了不同类型能力背后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以及现代工业体系的建设推进,复杂产品的系统创新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案例研究作为主要方法,对浦镇公司1949年至2012年的创新过程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通过企业网络能力、创新结构和创新模式共同协同演化而成,并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自组织行为的阶段性特征,即:(1)涨落阶段:系统企业通过网络能力形成了有利于利用式创新模式的结构;(2)役使阶段:系统企业通过网络能力形成了有利于探索式创新模式的结构;(3)相变阶段:系统企业通过网络能力形成了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协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崔淼  周晓雪 《科研管理》2022,43(10):89-98
摘要:数字经济下的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开展数字导向战略更新活动成为传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此,本研究选取林清轩的单案例研究,探索数字导向战略更新的实现机理和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企业在开展数字化活动时,存在着认知、行动及商业模式等惯性力量,而组织学习是一种克服组织惯性的有效方式;(2)实现数字导向战略更新是一个过程,经过了数字化探索、数字化提升和数字化赋能阶段,在各阶段中,企业依次克服了认知惯性、行动惯性和商业模式惯性;(3)数字导向战略更新活动呈现出从IT端、营销端到流程端的数字基础设施改进、数字营销活动推广和数字业务流程构建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知识共创引入到服务创新绩效的研究领域中,探索其在客户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关系中所扮演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服务化转型背景,供应商协同水平和技术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予以进一步的阐释。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基于329份有效问卷检验了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客户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共创在客户导向和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供应商协同水平和技术能力能够正向调节客户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即供应商协同水平越高、企业技术能力越强,客户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15名企业中高层干部的问卷调查,对领导风格与组织战略的协同和组织创新气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能动式战略有显著正向影响,变革型领导对反应式战略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正向调节了变革型领导与能动式战略的协同对组织创新气氛之间的关系,即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越强,变革型领导与能动式战略的协同和组织创新气氛之间的关系就越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