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研究了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这其中技术获取模式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政府补助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供给侧改革加强了这种促进作用;(2)政府补助通过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国内技术购买以及国外技术引进作用于企业创新;(3)国外技术购买在企业创新中产生了一定的负向效应,供给侧改革对其具有一定纠偏作用;(4)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受制于区域的金融效率、产业结构水平。基于此,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视角提出了优化财政支持模式、注重内部研发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地区行业内产业集聚和竞争状况对上述影响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研究发现:(1)随着地区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的升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减少,即,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2)在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会显著加强;(3)在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则会显著减弱。本文为政府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战略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开局关键期,如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以驱动企业创新备受关注,本文立足于有为政府的监管视角,认为证监会派出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能够影响上市公司创新绩效。本文以200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监管距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监管距离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即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地理距离越远,企业创新绩效越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总体上监管机构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呈现出“鞭长莫及”效应;(2)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监管距离主要通过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以及内部控制质量两种公司治理效应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并且盈余管理程度与内部控制质量在监管距离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部分中介效应;(3)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监管距离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在高铁开通前以及制度环境更弱的区域中更显著。本文基于地理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的融合框架丰富了传统基于“制度环境—产业/行业竞争—企业高管”驱动企业创新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4.
王旭 《科研管理》2015,36(11):184-192
动态变化的竞争格局为银行债权人从对企业技术创新厌恶到创新包容提供了充分的演化动力。本文在分析银行债权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基础上,探索了制度效应和资源效应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进而辨析了银行债权治理的创新效应的产生机理。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债权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银行债权人已由创新厌恶向创新包容演化;银行债权治理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优化企业原始制度安排的方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即制度效应在二者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银行债权治理并不能通过提升创新资源投入的方式促进企业创新,即资源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因此,"债权治理——制度效应——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对创新包容效应更具理论解释力。研究结论能够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对融资优序理论和银行代理监督理论进行回应和补充,并为企业创新和银行债权治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十五"计划以来两个时段的科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考虑政府对企业投入(GTC)、对大学投入(GTU)、对研究机构投入(GTI)三种情形,分别考查其对企业创新效应的影响,发现在时段1政府投入对企业创新的引导效应远远高于其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效应,而在时段2则表现为激励效应。该结论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投入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意义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5-2012年中国五个一级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对资本、人才、外部技术、政府资助等投入要素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时期的创新成果转化活动具有正向累积影响效应,即前期的创新转化成效对本期创新转化活动产生显著促进作用;(2)资本性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起显著抑制作用;(3)人才资源投入显著推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4)外部技术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呈显著倒U型趋势特征;(5)政府财政性激励并未有效促进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反而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相关结论和建议可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装备制造业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探究政府如何更好地帮助装备制造企业取得技术创新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中国沪深A股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外部性理论和双元理论,实证检验了2010-2020年间,政府创新补助对装备制造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政府创新补助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企业双元创新绩效;(2)政府创新补助对装备制造企业独立和合作创新都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3)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对装备制造企业双元创新绩效都具有正向影响,但独立创新模式对装备制造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强于合作创新模式;(4)独立创新模式与合作创新模式在政府创新补助促进双元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入理解政府创新补助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内在机制;在管理实践上,为我国政府制定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5-2012年中国五个一级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对资本、人才、外部技术、政府资助等投入要素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时期的创新成果转化活动具有正向累积影响效应,即前期的创新转化成效对本期创新转化活动产生显著促进作用;(2)资本性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起显著抑制作用;(3)人才资源投入显著推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4)外部技术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呈显著倒U型趋势特征;(5)政府财政性激励并未有效促进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反而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相关结论和建议可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方政府异质性的角度出发,探究区位导向性政策——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熵平衡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方法对开发区政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开发区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区内企业创新;(2)地方政府效率越高、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也越显著;(3)开发区政策对民营企业和中低技术行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阳镇  凌鸿程  陈劲 《科研管理》2021,42(5):143-152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式,如何驱动企业可持续性的社会责任行为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社会信任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企业市场活动的“润滑剂”,对企业的市场行为与社会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外部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忽视了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驱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外部正式制度与企业内部高管激励制度在社会信任(非正式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工具竞争逻辑主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验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价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产权、披露环境以及行业追随等方面存在异质性;(2)外部正式制度(市场化环境)在社会信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呈现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协同倍增效应;(3)企业内高管股权激励制度在社会信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呈现出企业内激励制度与企业外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替代效应;(4)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即Porter和Kramer(2006)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竞争工具效应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基于“内外结合”的视角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的研究,拓展了社会信任作用与企业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在实践层面为政府以及企业重新审视社会信任的价值效应提供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社会责任的竞争工具效应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政府补贴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探讨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本文运用我国2007-2019年上市企业数据,基于信号理论分析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非对称影响,并探讨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联合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政府的研发补贴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倒U型影响,政府非研发补贴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积极影响;(2)企业金融化会使得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影响效应更凸,并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3)国有企业属性会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且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对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弱于非国有企业;(4)不同地区和上市板块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的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非对称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创新综合能力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2)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财务风险,抑制委托代理问题促进企业创新;(3)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实质性创新相比,企业社会责任对策略性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在国有控股企业和社会责任非敏感行业企业中更显著。本文从实证角度肯定了社会责任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对进一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企业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的现实需要,深入探究银行业竞争如何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以2010—2019年我国29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业竞争与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银行业结构性竞争、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两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识别出以信贷配置为中介渠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降低信贷成本、增加信贷供给和优化信贷结构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形成企业创新投入的规模效应,同时通过增强银行对创新项目的筛选能力和创新风险偏好,激励企业提升创新产出质量,带来创新的学习经验曲线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且这一机制在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高的地区作用更为显著,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效率发挥作用更强。基于研究结论,分别从国家、企业和地方政府层面得到的政策启示为:大力发展股份制银行,鼓励银行业适度竞争;完善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打造创新型企业;加强金融支持,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研发投入结构调整视角探讨实现高质量创新的有效途径,从理论上分析不同研发投入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作用以及政府支持和市场化的调节机理,运用中国省级区域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的申请数据,从经费和人员两个层面实证检验了研发投入结构对高质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显著促进中国地区高质量创新,而试验发展没有发挥作用;(2)政府支持基础研究显著扩大其对高质量创新的促进效应,而政府支持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3)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基础研究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更大,而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仍没有显著影响。因而,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创新有必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注重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推手,政府通过补贴与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并为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制定了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为系统研究补贴与税收优惠的实施效果,本文基于小微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补贴与税收优惠是否对小微企业创新投入存在正面效应,并结合寻租理论,讨论了补贴与税收优惠对小微企业创新投入差异性影响的机制.实证结果发现,补贴与税收优惠显著激励了小微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然而补贴容易引发小微企业寻租,导致补贴对促进创新投入的正向作用不如税收优惠.同时,研究也发现,补贴与税收优惠对微型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更强;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补贴对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创新投入、产出以及效率等创新过程的影响,并通过浙江省1 216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卓越绩效模式能够从整体上促进企业创新,在影响机制上,卓越绩效模式有助于合理规划创新投入,促进企业形成创新产出,与此同时,卓越绩效模式对创新效率也有着不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体来看,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正面效应强于负面效应。研究结果对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企业优化创新过程、提高创新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质量管理创新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与经营绩效优化效应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但通过打开企业产品创新的过程来考察质量管理创新对产品创新影响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打开企业产品创新的过程,分析质量管理创新与作为知识显性载体的产品创新投入、间接的隐性知识转移和产品创新投入转化效率的关联,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质量管理创新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方向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质量管理创新对产品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影响机制上,质量管理创新通过对产品创新投入的拉动效应和基于隐性知识的溢出效应促进产品创新,但也通过对产品创新效率的抑制效应阻碍产品创新。上述结果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企业产品创新过程机理和质量管理创新经济后果的文献,而且可以引导企业准确把握质量管理创新利弊,为实现产品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6-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RD投入强度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Super-SBM模型度量的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符合实际,八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地域差异;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变量,RD投入强度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市场环境、政府资助、产业集聚均与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劳动者素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0—2020年八大创新试验区高校样本,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职务成果赋权改革对高校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及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职务成果赋权改革显著提升高校成果产出、转化与创新绩效,人力资本规模、中青年与高层次人力资本结构是显著的中介变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东、中、西部高校职务成果赋权改革的直接效应与人力资本规模的中介效应依次增强,但中青年与高层次人力资本结构的中介效应依次减弱。以上结论为识别高校创新的影响因子、赋权改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丰富证据,拓展了现代产权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激励与创新理论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20.
谢乔昕  张宇 《科研管理》2021,42(1):124-134
文章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公司经验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转型的影响效应以及政府补助在其中扮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整体上,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了企业创新转型,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创新强度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政府补助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在重污染企业与非重污染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转型的影响及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因企业产权性质、债务杠杆以及地区市场化水平差别存在异质性。本文从微观企业创新转型视角拓展绿色信贷政策效应研究,为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创新转型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