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赫伯·杰克森 赫伯·杰克森也是李小龙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同时,像乔治·李一样,他也是李小龙的训练器械制造师。当年,赫伯从一位同事那里听说了李小龙和他的振藩截拳道,便兴冲冲来到洛杉矶唐人街小龙的“振藩国术馆”报了名,当小龙听说赫伯是一名能工巧匠,便邀请赫伯来到自己家中,协助制做训练器械。赫伯还记得有一次自己手持  相似文献   

2.
1967年上半年,李小龙在洛杉矶的唐人街开了一间武馆。李恺和杰瑞·泡提特是最早报名参加该武馆的,并被李小龙选入家庭小班接受训练,同时参加小班训练的还包括丹·伊鲁山度、史蒂夫·戈尔登、鲍勃·布莱默和皮特·杰克伯。此家庭小班训练人员很幸运,除参加振藩国术馆的公开训练外,每周还有两次私下接受李小龙教导的机会(周三晚在李小龙家中,周六早上在唐人街闭门授课)。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今天,参加小班的成员各奔东西。李恺在一个实验室担任工程师,研究太穿梭工程(译者注:现已退休,以研讨会形式教授太极拳与截拳道),空闲时在帕萨德纳城市学院教太极拳。在逃避众人目光蛰伏许多年后,杰瑞·泡提特重出江湖,开始传授截拳道。最近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进行小班教学(译者注:杰瑞常年在美国《功夫精深》杂志开办截拳道专栏)。现在,李恺和杰瑞·泡提特重新聚在一起,回忆往昔。  相似文献   

3.
本文撷敢的五组一招制敌的技击方法.都是振藩截拳道的自卫术精华。全部由李小龙本人与他最杰出的门徒共同示范。其中,“振藩拳法”一组动作技术照摄于1963年.示范:李小龙、李小龙振藩拳法大弟子木村武之;“截拳道”部分的四组动作照摄于1967年和1968年,示范:李小龙、李小龙截拳道两大顶峰门徒伊鲁山度、黄锦铭。  相似文献   

4.
在西雅图李小龙墓前,有一本精美的石雕书,在翻开的书页上,左边用中文镌刻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名言和振藩截拳道标志——太极图,高度概括了李小龙一生的学术成就;右边,则用英文镌刻着李夫人琳达女士和振藩截拳道门下众弟子对一代宗师李小龙的献词:“你的在天之灵依然指引我们朝向个性解放之路。”是的。正如李小龙曾说过的那样:“像其他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武术是一种理智的自我认识。一拳一脚不仅打倒的是面前的对手,同时也打掉你的自私心理。打掉你的恐惧感。打掉你所有的一切心理障碍。因为你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使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愿读者在习练振藩截拳道的同时,获得身心解放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李恺师傅,出生于中国上海,李小龙亲传弟子,实战派武术家。10岁时开始练习少林功夫和气功。13岁开始进行西洋拳击的学习,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于1948年参加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取得轻中量级拳击冠军。1952年留学美国,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后又于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6年,跟随杨式太板拳传人董虎岭(董英杰之子)学习太板拳。1967年,正式拜师李小龙,学习截拳道。并成为李小龙在洛杉矾开设的“振藩国术馆”的首位注册学生。之前,李凯师傅曾达到柔道棕带、肯波空手道黑带级别。正是由于李凯师傅深厚的武术知识以及丰富的搏击经验,而被李小龙挑选为“后院训练对手”之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系统地接受了李小龙的训练。 1988年,李凯师傅被美国《黑带》杂志选为“黑带群英殿”年度名人,曾任“振藩截拳道核心”总会创会核心成员之一。为了弘扬截拳道,李凯师傅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了研究与教授工作,同时继续致力于中国武术(杨式太板拳)在美国的推广。 以下这篇文章来自他的网站,我们把他翻译过来,希望能够对一些传统武术家有些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朱保荣 《精武》2005,(6):42-43
拳谚说“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由此可见步法在格斗中的地位。李小龙曾说过:“我的全部武功精粹就是两点——近身和发力。如果有人学到它们,则不管面对任何类型和等级的对手,都能象闪电一样地贴近对手,并以霹雳般重击将对手击倒。”近身就要依靠步法。李小龙把步法训练作为截拳道的重要训练内容。只有真正掌握了截拳道的步法,才能更好地运用截拳道这一搏击武器。下面笔者将截拳道的步法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西雅图李小龙墓前,有一本精美的石雕书,在翻开的书页上,左边用中文镌刻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名言和振藩截拳道标志——太极图,高度概括了李小龙一生的学术成就;右边,则用英文镌刻着李夫人琳达女士和振藩截拳道门下众弟子对一代宗师李小龙的献词:“你的在天之灵依然指引我们朝向个性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8.
按:美国“振藩截拳道会”成立于1996年1月,它由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士,女儿李香凝以及木村武之、黄锦铭、李恺、理查德·巴斯蒂罗等十三位李小龙门下的顶峰门徒共同发起,是一个旨在传播、发展与宏扬李小龙所创立的振藩截拳道的、非赢利性的世界性武术组织。该组织成立近四年来,整理出版李小龙笔记  相似文献   

9.
李小龙夫人琳达·李·卡德威尔女士为中国资深振藩截拳道专家、李小龙门下振藩截拳道首位中国传人、本刊“李小龙网站”栏目主持陈琦平先生题辞,以表彰和鼓励他多年来在研究、传播与弘扬振藩截拳道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陈琦平成为我国获此殊荣 的第一人。题辞: 琦平惠存: 最美好的祝愿! 琳达·李·卡德威尔 (签名) 图照: 1964年琳达(右一)与丈夫李小龙(中)、李小龙助教大弟子木村武之(左一)在西雅图练习三节棍进枪。李小龙夫人琳达为中国振藩截拳道专家题辞  相似文献   

10.
李小龙英年早逝,截拳道在他死之前的后期发展也最不为人们所理解。大多数人根据李小龙的居住地来划分他的发展阶段,他们认为李小龙最初练的是咏春拳,然后在西雅图将其改进为振藩功夫,并在奥克兰进一步发展成为振藩拳道,直到后来在洛杉矶创立截拳道。其他人通过一些武术派别对他的影响来注意其发展变化,这些武术种类有咏春拳、西洋拳击、西洋剑术等等。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些发展阶段并非能够被清楚地划分。因为振藩截拳道中的特定发展是逐渐发生的,而且不同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互重叠的。  相似文献   

11.
张成林 《精武》2006,(6):23-23
一次,李小龙的弟子与人比武,请师傅临阵面授机宜,以求克敌制胜。李小龙笑道:“跳过去,揍他!”此句话不是信口乱说,此中大有深意。在截拳道的思想观念里,所有的技巧与招法均须忘却,一切建立在“无法”之中,以本能和直觉去对敌,你不知道对方是拳打、脚踢、摔你一跤或者击你一肘……以固有的模式应对,是自知与自觉的大敌。在教授弟子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问  相似文献   

12.
雪夜 《精武》2004,(5):42-43
自从李小龙离开人世,截拳道便成了颇具争论的一门武道。由于李小龙的武学思想主张开放性地接受技巧,所以一部分人只说而不练习截拳道,并自以为得到了李小龙的真传——由武入哲。由武入哲是否意味着放弃技术训练,单独追求意境呢?不!如果抛开技术训练而单讲“道”,就脱离了武学体系。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哲学家,但绝不是武术家。武道一体,这才是武之道。  相似文献   

13.
在最初发表于2008年5月期《黑带》采访文章的前言介绍中,原采访者鲍勃·兰德斯写道:“过去十年间,截拳道世界发生了很多事……黄锦铭师傅是主流认可的李小龙截拳道的正统传人,我们应该把他的口述历史记录下来。”遗憾的是,在持续采访过程中,黄锦铭师傅于2010年11月离世。鲍勃·兰德斯原计划是通过提问,解答那些长期困扰着武术家们,且未经黄师傅及其弟子回答过的,有关李小龙和截拳道的问题。黄锦铭师傅当时70岁,却仍致力于通过系统训练增强他的身体机能,加深对截拳道的体悟。他毕生对武术,特别是李小龙截拳道的传承贡献,使他在2006年荣膺黑带名人堂年度人物。采访过程中,黄师傅依然不知疲倦地遍访全球,教授学自李小龙的原传截拳道的科学格斗体系的精髓,籍此缅怀与他亦师亦友的李小龙。有鉴于此,《黑带》杂志2014年9月号重温整个经典采访,以纪念李小龙的学生和朋友——黄锦铭。  相似文献   

14.
每每看到截拳道研修方法系列的“截拳道内功修炼法”、“截拳道基本技法”、“截拳道高超腿法”等等文章及书籍,内文大都以“李小龙曾说……”、“李小龙常日……”之类的,其中还不乏强加自己意愿于李小龙先生身上,把自己的一些所谓片面而又自以为是的观点,附于已故的李小龙先生应该受到后人尊重的名誉之上。这种做法,实在不敢苟同,因为,很多东西已经不是截拳道的本来面目了。截拳道,是以打破传统束缚,引导大家走进创造一个适合于自身的武学体系之道。而并不拘泥于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名人所概定的任何‘名称”─—或者称为“束缚”里…  相似文献   

15.
截拳道是李小龙经过长年累月对不同拳种的研究和锻炼,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实战,博采众长而独创的新技击术。虽然李小龙认为其名称无刻意解释的必要,截拳道的技术和内容很广泛,但他在某一段时期,对截拳道的解释是:“截”的意思是潜步接近或半路拦截,“拳”的意思是拳法或风格,“道”则意味着路数或基本的方法。人们也称截拳道为截击的拳术。后来李小龙认为如此解释易使人们对截拳道的理解陷入刻板、僵化的认识之中,因为截击技术毕竟是其技术内容中的一种。所以他称“任何实用的技术都可称为截拳道”。尽管如此,从他的言行与技击风格中,可以看  相似文献   

16.
1995年,美国遗产制作有限公司曾经公布、出版了一套李小龙1969年前后部分家庭训练纪录片录像带,取名为《李小龙截拳道》(Bruce Lee's JeetKune Do)。影片的主要部分,是李小龙好莱坞明星弟子詹姆斯·科本所拍摄的、李小龙为他进行私人授课的家庭纪录片,穿插以李小龙截拳道助教大弟子伊鲁山度、李国豪等的现身说法。使我们今天仍可有幸一睹李小龙当年截拳道训练的真实风采。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交通大学截拳道协会成立于1991年。我们遵循李小龙"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至理名言,鼓励同学们不怕失败,超越自我,以不馁的精神接受起生活中的挑战。协会现任教练是上海墨生截拳道道馆的主教练。他曾学习李小龙技击法7年,修炼太极拳5年,形意拳3年,有10余年的李小龙研究经验和6年的截拳道教学经验。协会在主教练秉承截拳道"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之下,以《李小龙技击法》(李小龙亲著)作为基本技巧教学内容,同时汲取  相似文献   

18.
《校园足球》2011,(9):52-53
【正】上海交通大学截拳道协会成立于1991年。我们遵循李小龙"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至理名言,鼓励同学们不怕失败,超越自我,以不馁的精神接受起生活中的挑战。协会现任教练是上海墨生截拳道道馆的主教练。他曾学习李小龙技击法7年,修炼太极拳5年,形意拳3年,有10余年的李小龙研究经验和6年的截拳道教学经验。协会在主教...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李小龙文化现象的兴起,关于李小龙截拳道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在国际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振藩学。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论述李小龙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简单、直接、非传统性”和“自知自觉,忠诚求真,最终迈向自我解放”的哲学内涵,进而延伸阐发截拳道所具有的综合性、实证性、开放性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朱保荣 《精武》2004,(7):36-37
截拳道是李小龙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立的一门实战武道:截拳道创立不久,李小龙还来不及将其完善,就撒手人寰:如今三十余年过去了,虽然李小龙已逝,但是他往许多人心目中依旧高大;虽然截拳道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拥有众多爱好者和研习者:那么,截拳道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每个人爱好截拳道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笔者在此发表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