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丁开 《新闻导刊》2005,(6):37-38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开全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1999年的《北京青年报》已发展到每周数版的专题类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2.
在我担任报社摄影记和图片编辑的13年中,通过不断地向《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及各军区、军兵种报学习、求教,既使自己的摄影水平和编辑能力有了提高,也使自己分管的《火箭兵报》摄影工作有了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摄影专题报道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读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7日,世界新闻摄影的历史又被改写了——英国伦敦一天发生多起地铁和公共汽车大爆炸,令人猝不及防,事件让世人震惊。当那些以捕捉新闻为己任的摄影记者还没来得及赶到现场时,一些携带摄影手机的摄影爱好者已经将这一事件的现场记录了下来,上网传出,在第一时间就被采用了。美国纽约《时代》和《华盛顿邮报》在大爆炸后均刊发了由普通市民在现场拍摄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专题摄影与摄影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开 《新闻知识》2005,(10):52-53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辟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率令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火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5.
我很喜爱摄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曾是出国部队新闻资料摄影员、兵团宣传干事、大学校报总编兼新闻摄影,《解放军报》、《兵团战士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摄影通讯员,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一百多幅,可以说是一名业余新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的增加,我特别珍惜过去那难忘的战地摄影岁月。  相似文献   

6.
肖勇 《传媒观察》2006,(4):52-53
十运会尘埃落定,来自全国数以千计的专业摄影记拍摄了大量的体育照片,其中不乏令人回味的佳作。我拍摄的一幅作品《并蒂莲》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在高手云集的“尼康杯”十运会即时摄影大赛中荣幸地夺得最高奖——一等奖,这多少有些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7.
蒲学光 《新闻窗》2014,(3):33-34
2014年2月14日,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在阿姆斯特丹揭晓,3名中国摄影师获奖:贾国荣作品《杠上竞争》获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陈坤荣作品《健身》获体育特写类组照二等奖;樊尚珍的单幅作品《大漠狼行》获自然类三等奖。其中两组属体育类别作品。  相似文献   

8.
沙飞是我军第一位随军新闻摄影记者。作为中国摄影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沙飞以年仅38岁的生命,留下了1221幅照片,《鲁迅与青年版画家在一起》《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生活情态》《古长城的战斗》等,以生动而真实的画面,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最珍贵的历史瞬间。本文对沙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摄影实践和摄影思想做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尼康国际摄影比赛7月3日揭晓,来自越南的摄影家TungKhanh—k拍摄的《破浪》赢得了赛事大奖。尼康国际摄影比赛创办于1959年,2006—2007年度赛事是其第31个年头,主题仍然为“影像从心”(At the heart of theimage)。根据主办单位统计,作为一个旨在为专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提供的一个交流和研究摄影文化的影赛,  相似文献   

10.
《摄影世界》、《中国摄影》、《人像摄影》同属于摄影类杂志,对于色彩的准确性要求都极高,而其承印商同为杭州影天快速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影天)。在这些“相同点”下,亦存在一个相同的原因,让我们去一究竟。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宋举浦报道:2015年1月8日晚,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盛典在浙江宁波大剧院隆重举行。29位摄影家分别获得摄影创作、摄影理论、摄影传播和终身成就四大类奖项。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主编朱金平荣获摄影理论奖,是这届金像奖中军队唯一的获奖者。两年一度评选的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的由中国文联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摄影界个人最高成就奖。自1989年以来,共有313位摄影家和摄影工作者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2.
照相技术和照相机是舶来品,是谁译出了“摄影”这个贴切的中文词语呢?11月18日开馆的我国首家摄影博物馆--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展示的史料显示,广东人邹伯奇在1844年写作了《摄影之器记》,他是“摄影”一词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3.
宋卫中 《青年记者》2007,(10):56-56
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许多人拿起了照相机,数码相机的即显即删的可操作性,又为摄影通讯员扫除了摄影的技术障碍。通讯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大量的来稿,丰富了摄影报道的数量和内容,提高了编辑的选择余地,活跃了报纸版面。通讯员的大量来稿,也给摄影记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德州日报》的做法是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繁荣摄影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记者》2005,(2):i001-i001
孟宪华,1956年出生,1974年入伍,现任某部参谋长,大校军衔,他工作之余酷爱摄影,尤其喜爱舞台摄影和军事题材的拍摄,并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创作实践,作品多次在《解放军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他的摄影感悟是:生活创造了美,摄影使美的瞬间变成了永恒。  相似文献   

15.
将军与幼女     
沙飞是中国的第一代革命摄影工作,最先使摄影成为我党整个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创办了我军第一个革命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晋察冀画报》第一期,发表了沙飞拍摄的《将军与幼女》组照,记载了一代名将抢救日本幼女的佳话。  相似文献   

16.
《新闻爱好者》2011,(6):161
常法武,男,1951年生,河南省汝州市人,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主席,多次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从事新闻摄影活动,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半月谈》、《河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数百幅,多次参加省内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0日《,哥伦比亚人报》(El Colombiano)摄影记者亨利·阿古德洛(Henry Agudelo)的新闻摄影作品《麦德林的斗牛·公牛冲向牛仔》,获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体育专题类单幅一等奖(参见本期封三图1)。《麦德林的斗牛》是一幅拍摄角度十分独特的作品。它采取了顶角拍摄方式(也有称之为俯角的),就是将摄影机镜头几乎垂直于地面、位于被摄体的正上方,自上而下地进行拍摄的角度。顶角拍摄常常被摄影者无意忽略或者有意回避。它不但画面拍摄难度大,而且有悖于人类的视觉习惯。在习惯了平视的人类来看,这样的角度在摄影表达上,既不便于…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牡丹江晨报》推出了视觉·深度专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通过新闻策划以摄影手段开展深度报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此,笔者将《牡丹江晨报》开展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的感受作以浅议。一、策划在新闻摄影报道中的作用新闻摄影报道策划是新闻策划概念的延伸和内容的丰富,它使新闻策划范围更加广泛。对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笔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河北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上作已经结束。全省30家日报、都市报、晚报、行业报送评和推荐了180幅(组)作品,经过评委会先后三轮的认真评议,《莫让假货在烈火中“永生”》等15幅作品获奖。其中《一个人的考场》、《撕开暴风雪》、《“3·16”爆炸案元凶靳如超伏法》三幅作品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中获奖。 宏观审视送评作品,从题材  相似文献   

20.
新闻组照《黄石村民在印尼客机坠毁中遇难》继荣获第十二届(2005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二等奖之后,最近又荣获2005年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这也是本人继2003年度新闻摄影《放鞭炮岂能驱邪保平安?》和2004年度新闻摄影《日夜守着电话机,祈盼儿子平安归》分别荣获第十届(2003年度)和第十一届(2004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一等奖之后的第三次获省级以上新闻摄影的一等奖。这在莆田当地新闻史上属少见,也是本人始料不及的。但细想起来,这近三年“偶然”的新闻摄影“三连冠”蕴含着一定的必然,也包含着《湄洲日报》老总的良苦用心和甜酸苦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