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看到因特网上有这么一则报道,题目是《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演讲:听众为何沉默不语》。“2004生命科学论坛——诺贝尔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记者注意到,每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完报告后.全场均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当每一个演讲结束后,主持人问现场听众“有没有问题”时,全场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2.
笔者看到因特网上有这么一则报道,题目是《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演讲:听众为何沉默不语》。“2004生命科学论坛——诺贝尔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记者注意到,每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完报告后,全场均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当每一个演讲结束后,主持人问现场听众“有没有问题”时,全场鸦雀无声。在持续了近4个小时的4个主题报告间隙,在总计预留40分钟的提问时间里,千余名听众竟然没有提出一个问题!是的,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上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虔诚的“听众”。学生无需去对自己的课堂学…  相似文献   

3.
晨星 《教育艺术》2004,(7):55-57
参加过演讲活动的青年朋友都知道,很难有一个演讲者,能让全场的听众都聚精会神地听他的演讲,尤其是在演讲比赛中,大家都在讲着同一个话题,听着听着就会让人不耐烦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听众爱听你的演讲呢?这就需要你出奇制胜,采用与众不同的手法。比方说:你可以为听众制造一  相似文献   

4.
事件回放:在“2004生命科学论坛——诺贝尔日”活动中,每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完报告后,全场听众均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每当主持人问现场听众"有没有问题"时,全场却是鸦雀无声,竟然没有人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安 《教师博览》2005,(10):40-41
2004年春天的一天,南开数学楼前贴出学术演讲的海报,上面告诉大家演讲的时间、地点,主讲人是陈省身教授,竟然没有演讲题目,只在海报上醒目地注明:听众可以提出任何问题。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当你站在很多人面前演讲的时候,你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大家不仅仅是在听你的演讲,他们还注视着你的形象举止。那么怎样才能用自己的形象举止打动听众呢?  相似文献   

7.
罗素的坦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听众开始提问。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位伟大的学者对那名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演讲中如何调动听众参与江苏叶洪军演讲过程必须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没有听众自觉参与的演讲好比孤掌难鸣。所以聪明的演讲者竭力用计设法,巧妙地驾驭和调动听众的思维、想象、经验、情感、趣味、好奇心、潜意识等等,使之主动配合,踊跃参与,从而双方共同完成演...  相似文献   

9.
演讲是就某个问题在特定的场合面对听众发表个人见解以阐明道理、感召听众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演讲分正式演讲与即席演讲。即席演讲往往是小范围或临时性的社交聚会中的讲话,它常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而正规场合的演讲,它往往是事先准备好演讲稿,或至少是事先已打好腹稿,是经过精心构思、安排的。它有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鼓动性,一篇好的演讲稿还会有感人的艺术性。鉴于演讲是讲给人听的,而不是供人阅读的,以及它强烈的目的性等特征,我们在创作演讲稿时就应充分结合这些特点有的放矢,从听众的角度、演讲稿的语言运…  相似文献   

10.
(五)悬念式悬念能激起听众的好奇心,能促使听众尽快进入演讲者的主题框架。一位同学在演讲开始时首先向听众提问:“人从哪里老起?”(听众纷纷作答,有的说人从脚老起,有的说人从脑子老起,会场气氛十分活跃。)演讲者最后自我解答:“我看有的人从屁股老起。”(全场哄堂大笑。)他继  相似文献   

11.
“观众,听众就是歌唱家的上帝,没有观众和听众,我宋祖英就一文不值了!”  相似文献   

12.
蔡爱兵 《师道》2005,(4):22-22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是某位演讲家准备登台演讲,他问台下的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回答:“不知道”。演讲家淡然一笑:“连我要讲什么大家都不知道,那还有什么必要讲呢?”第二天演讲家又登台演讲了,他再问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怕演讲家再次罢讲,干脆回答:  相似文献   

13.
坛7月17日,“2004生命科学论——诺贝尔日”在北京举行,每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完报告后,全场均报以热烈的掌声。可在持续近4个小时的4个主题报告间隙、预留的总计40分钟的提问时间里,千余名听众竟然没有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所谓演讲,就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在大庭广众中面对广大听众表明立场。阐述观点.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信息交流活动。 成功的演讲,能让人受到教育:听众从演讲者那里获取知识.演讲者从演讲的过程中消化所知,实现提升:成功的演讲,能使人振奋,演讲者将激情传达给听众.听众跟随演讲者的思绪感受心灵的震撼:成功的演讲.是一种美的享受,演讲者尽情享受在自我实现的喜悦中,听众则沉浸于这种令人陶醉的美妙的氛围里。  相似文献   

15.
演讲发表演讲,就是要说服,鼓动和影响听众,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了解听众心理,本试从定势选择,审视评价,从众应和三方面分析了听众心理,并探讨了如何顺应以上心理特点,提高演讲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2004年,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应邀到北京演讲,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场演讲结束,他们都会留出10分钟时间,请大家提问题。难以理解的是,全场一千多人鸦雀无声,竟然没有一个人提问  相似文献   

17.
杨翔 《学子》2004,(6):40-41
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是由演讲的特性决定的。所谓演讲,就是演讲者通过声音和态势,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某一问题或围绕一个中心,面向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从而影响和感召听众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既然演讲的目的在于影响和感召听众,当然就需要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因此,生动的事例、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04,(9):6-7
近日,4位诺贝尔奖获得在北京演讲。每位演讲发言结束,都特地留出10分钟给听众提问,可令人尴尬的是,千余名听众竟无一人提问。  相似文献   

19.
胡景凯 《教育艺术》2004,(12):48-49
演讲是在公众场合下对各行各业的听众进行的一种活动,它是通过口头来表达的。演讲都是经过事先精心准备的,大多是有讲稿的讲话。演讲的传播途径是声音,演讲者通过说,听众通过听来进行交流。演讲又与日常谈话不同,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能有反复的互相交流。这决定了表达和理解都是一次性的,不能像书面文字那样,如果看不懂还可以再仔细研究,反复琢磨。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演讲时说话太快。他们这样做要么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坚信有必要向听众显示自己演讲的流畅,要么是担心听众听久了会不耐烦起来。只可惜,他们却往往事与愿违,由于慌乱而造成的词不达意往往使演讲难以继续下去。其实,语速稍慢、分寸得当的演讲反而更能突出重点,增强戏剧性效果,因而也就更能吸引听众。大体上说,听众的人数越多,演讲的语速应该越慢。我们面对面交谈时判断对方听懂与否相对要容易些,但听众的人数多了以后,你得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有话筒还是有些听众理解和反应的速度要比别人慢些。边讲边斟酌词句,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