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吉思汗八白宫从建立那天起,就有了祭祀仪式。祭祀仪式,来源于萨满教。信仰萨满教的古代蒙古人崇拜苍天、崇拜天体、崇拜祖先,常常举行祭天、祭祖仪式。成吉思汗当年用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祭天,也是来自蒙古族所信仰的萨满教习俗。基于原始萨满教的成吉思汗祭奠,具有诸多的祭文、祭词、祝词、祭歌等。这些祭词,以诗歌为文体,并以口头文学形式一代代相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准。成吉思汗祭奠词,在近八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进行修订,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使祭奠词从内容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宫的…  相似文献   

2.
圣凯 《中国文化》2013,(2):91-97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信仰与生活,是在吸收印度、西域等地的佛教信仰方式基础上,逐渐采取适应了中国人的信仰心理与信仰方式,从而进行吸收与改造,最终成为中国佛教徒自己的信仰方式。忏悔作为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随着佛经忏悔思想的传译,忏悔仪式逐渐被纳入中国佛教徒的信仰生活中。但是,忏法之所以具有中国佛教的特色,其原因在於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道教的思想。佛教忏法的形成,是中国佛教高僧在印度、西域忏悔仪式原有仪式基础上,在魏晋南北朝的三教论争中,逐渐采取了适应中国"礼"文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寻根》2020,(5)
正庙会将具有共同信仰的不同人群聚集起来,以一种仪式将传统记忆延续。在庙会过程中,伴随有大规模的仪式展演,拜神、许愿、还愿是仪式过程的核心。本文聚焦豫东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商丘火神台庙会,在观察、访谈中搜集资料,分析庙会仪式过程及文化符号,探寻现代社会中庙会仪式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道教音乐仪式功能的塑成、流变及世俗化发展倾向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道教仪式音乐的原始形态及文化功能;道乐编创与应用的审美诉求;道教音乐与儒家音乐典籍之间的呈递关系;以及道家音乐由出世到入世的历史转变过程。在对道教音乐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之后,从道教音乐的发源谈起,揭示其与儒家礼制和俗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社会政治形态为背景,思考道教音乐转变的实质性原因和呈现出来的形态效果。以此,对于道教仪式音乐从"成仙"到"成礼"的转变过程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必须解决本民族成员的终极关怀问题。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文化最终形成了此岸信仰体系,即不从彼岸世界寻求终极关怀,而在此岸世界,亦即历史世界寻求终极意义。这个信仰体系的形成从周人怀疑天帝开始,到孔子创立儒学大体形成。宋代理学家面对释道,尤其是佛教的冲击,曾试图将儒学改造为有超验意义本原的信仰体系,但由于理学毕竟不能完全脱离儒学,最终并未建构起彼岸信仰体系。中国文化仍然以此岸信仰为国人提供存在的终极意义。这种信仰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造就了一代代为道义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也为社会提供了特有的精神支柱。此岸信仰靠世代知识分子的道灌输而得以传承不绝,这为当代信仰的维系提供了历史根据和文化地基。  相似文献   

6.
史瑜君 《寻根》2023,(1):34-37
<正>一民间信仰,是民众自发地对某种超自然力量产生的一套崇拜观念、行为和相应的仪式,其观念、仪式等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苗族分布区域十分广泛,不同地区的苗族民间信仰不尽相同。在多民族长期交往的历史过程中,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禾库苗族形成了复合多元且极具特色的地方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7.
孟盏彬  郝海迪 《寻根》2011,(5):102-107
萨满教是达斡尔族固有的宗教信仰,萨满是指可以在神灵和人之间进行沟通的人。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萨满在古代达斡尔族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维护社会稳定、宏扬道德等方面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直至今日,萨满在农村、牧区生活的达斡尔人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地方上的萨满敖包祭祀仪式和萨满定期举办的法会“奥米南”仪式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信仰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具体到清代的诸葛亮信仰,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在中央层面,清代帝王多推崇诸葛亮,康熙视其为"纯臣",雍正视其为"纯儒",乾隆称其为"全人"。诸葛亮崇祀从清初到乾隆皇帝时期,呈现出复兴到稳定的局面,其后则无明显变化。诸葛亮也于雍正二年正式被纳入文庙祭祀系统之中,享受官方祭祀,显然不同于其在明代之前武庙祭祀系统之中的地位和形象。清代民间如南阳、沔县、成都等地的民众往往祈求诸葛亮除灾攘祸、赐福祐民,诸葛亮遂成为具备多种神职的世俗神灵,由此民间的诸葛亮信仰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同时,考察清代诸葛亮信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确立了统治者"立教化民"的模范榜样、寄托了士大夫"君臣契合"的功业理想、丰富了民众"娱神娱己"的民俗文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田探 《华夏文化》2010,(1):45-47
<正>信仰体现了个体对生命最高价值的追求。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中国民间信仰在农村根基深厚,影响广泛。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间信仰环境的宽松,在广大农村民间信仰成为非常活跃的现象,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因而,关注民间信仰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和谐,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过程中,唐代密宗编造的毘沙门天王灵感事迹增强了毘沙门天王信仰的权威性,而尉迟乙僧将具有于阗风格的毘沙门画像介绍到中国来也加速了毘沙门天王信仰的传播,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民众对于毘沙门的信仰,经历了从护佑之神到战神再到财神的演变阶段,毘沙门民间信仰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功利性特点和世俗性倾向。  相似文献   

11.
鬼神志怪之书里包含有丰富的道教的信息,道教信仰的一些变化在古典小说里有很清晰的反映。道教信仰从神、鬼、佛分裂在不同的神灵世界到神鬼同宗、佛道和合的转变与鬼神志怪之书的阶段性特征之间得到相互印证。道教信仰中和合神灵的传统为保持宗教自身的和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说到戏台,凡戏迷都能说出一二。然而,说到御用戏台,还是得说紫禁城的清宫戏台,无论其大小繁简,个个透着皇家气派。在故宫,人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戏曲有关的文物。从唱戏的戏台到演出的道具,从角色的行头到伴奏的乐器,凡与戏曲有关的用品,堪称应有尽有,甚至老唱盘中也少不了名角的唱段。由清宫唱戏盛景可见帝后生活与中国戏曲文化联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13.
王尧 《中国文化》2009,(2):82-91
大家知道,中国有藏传佛教、汉地佛教和南传的上座部佛教三大门派。佛教三大门派,在中国都有传承。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在中国的藏族地区形成与藏区文化结合的特殊形式,然后延伸到蒙古地区、满族地区,在藏蒙满地区比较集中,都信仰藏传佛教。传到蒙古以后,比如现在俄罗斯境内的布理亚特人、卡尔梅克人,都是蒙古人的后裔,也都信仰藏传佛教,到现在也是。  相似文献   

14.
道教以天书神授,创教立说,为维护其神仙信仰,使用符策云篆等神秘的符号来表达其宗教思想。今在成都出土的北宋刘六一娘墓中一组镇墓碑,向大家展示了道教神秘的文字与咒语。本文通过其与道经内容的对照比较,确定刘六一娘镇墓碑的出处与内容,进一步阐释镇墓碑中天书云篆的汉字译文,揭示道教为维护信仰而创造的神秘面纱,分析道教斋醮仪式与当时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直观展示道教文化与民众生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龙安村各族移民分工合作共同建设坝子社会及族际通婚表现出从接触到认可乃至互嵌的族际关系发展过程,形成民族互嵌型的社会结构。日常生活中,各民族在民间信仰多样性的基础上保持着以敬天法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信仰,家家户户都传承着孝道、友爱、互助等良好家风。同时,各族群众自觉维护边境家乡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呈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共享的价值和共通的感情增强了民族互嵌的心理意识。在龙安村的具体场域中,民族互嵌不仅是各民族聚居在同一空间,而且是生活相近、文化相美以及思想相和。龙安村边境民族互嵌交融的个案表明,民族互嵌型社会是在民族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往合作而形成的社会有机团结,建构民族互嵌型社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合理性的社会结构,培育互嵌型心理意识则是合法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元价值的冲击,道德问题和道德信仰已经引起社会和学界的热议。传统道德信仰受到"文革"后期对神圣化的解构和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对物的崇拜的遮蔽的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却是后知后觉、缺乏正确的应对。其原因在于理论上未能给予人们形而上的回应,没有对人的终极关怀予以足够的重视:人为什么要过道德的生活?人为什么要信仰道德?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当下道德信仰建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古印度陶偶     
正古印度河文明中既无埃及法老金字塔一般的世俗建筑,也无类似美索不达米亚大神殿的宗教建筑,但为数不多的出土陶偶却极富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直接描绘各种生活形态,逼真地展现当时的生活场景,可让人感受蓬勃的生活气息;有的塑造为神灵、圣兽,如地母神以及圣兽驼牛陶偶,至今仍为民间普遍信仰,可让人瞭望到昔日信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有在人生的重要阶段举行仪式的习俗.在有些国家,青年人即使身体长成了,具备了一些能力,也不被看作是成人;要通过一定的仪式,得到社会的认可,才算是“成人”.日本的作法是举行称之为“成人式”的仪式.所谓“成人式”,就是为表示一个已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转换而举行的一种仪式,这是日本人在一生中按时间顺序所要经历的仪礼中最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张筠 《中华文化论坛》2022,(4):49-62+156
藏彝走廊东沿的康定鱼通贵琼藏族居处的地理空间处于历史上民族交流频繁的藏彝走廊地带,其民居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又独具本土特色。鱼通建房仪式在对祖先、继嗣子孙、地盘业主神、山神的关系表达以及对创世神话和天、地上、地下的理解和认知中构建了地方性知识和观念体系,表述了当地人对世界的认知,建房仪式中信仰表述具有鱼通人精神世界的象征意义。考察贵琼藏族民居文化及其信仰背景,有助于研究其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变迁,对藏彝走廊民族关系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意识与爱国主义刘志琴一、历史意识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历史意识最原始的形成,就是追本朔源,祭祖祈福,这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本能,也是种族生聚、延续的原动力之一。中国人从祭祖仪式中创造礼器,表现群体的认同和交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的原初形态。进入文明社会后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