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莉丽 《教育》2006,(7):42-4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彭霞光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已在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大多数低视力儿童、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和聋童已成为普通学校普通班中的一员,与正常儿童一起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一体化教育已逐渐被学校、社会、家庭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1.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儿童牛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早于儿童所接受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轻度障碍儿童已经逐渐融入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在结构上发生了根本变化,重度障碍儿童成为主体,残障类型趋于多元化,多重障碍人数逐渐增多。重度障碍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在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开始受到关注,特别是在经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日益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原因之一是学前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基础作用已被人们广泛认同。“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2001)联邦法案的出台要求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能通过适当的学前教育达到某种“学校教育准备状态”。而那些接受过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儿童通常会被人们认为有更好的“学校教育准备状态”。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学校教育已成为“社会化”的同义语,这不仅因为它是有组织的、正规的文化知识传播活动,而且由于它的直接与间接参加者人数越来越多.美国已经形成相当完备的教育体系,它可以将人的一生与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2岁半到5岁的幼儿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学前班,4到6岁的儿童接受幼儿园教育.从6到8岁开始,孩子接受长达12年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  相似文献   

6.
现代特殊儿童的教育主要通过乏种途径来实施,一种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接受特殊教育,一种是父母在家个别指导,还有一种就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随班就读已成为解决特殊儿童受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越来越多,它也正是现代全纳教育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一体化",就是把残疾儿童放到正常儿童的教育环境中去,让他们能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现在这种做法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1994年,世界特殊教育大会发表的《特殊教育纲领》中明确指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少年的教育,能够在面向社会全体儿童的全纳学校里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8.
王叶 《考试周刊》2014,(5):181-182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基础性阶段。作为日后接受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学前教育是一个起点公平的问题。入学前或在幼儿园接受一定教育的儿童,相比那些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在成绩与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旨在探讨学前教育的公平性与公共性。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教育形式与影响力量,应始终以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成熟与独立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学校教育由此不是自儿童迈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自动开始,而开始于教师主动与儿童建立了类似于亲子依恋的亲密关系。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家庭的功能。随着儿童开始愿意接受教师的积极影响,学校教育才真正开始,但其过程不应主要是为了让儿童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而应是让他们通过广泛的接触与深入的探索有机会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从而确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与理想。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实验室的功能。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强大与独立,学校和教师作为支持儿童发展的支架,最终必须撤掉,取而代之的应是儿童自我教育的开始。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孵化器的功能。学校教育自其伊始就应想到自己的终结,认识到自己始终只是为儿童发展服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融合教育已逐渐成为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融合"不是简单机械地将自闭症儿童安排在普通学校的班级就读,而是让他们真正地接受教育。目前,我国融合教育在推进落实过程中的情况不容乐观,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自闭症儿童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探讨现阶段国内融合教育面对的困境,提出建议,供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54):174-175
本研究立足于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教育问题,以问卷、观察、访谈等方式研究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状况(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等方面情况),找出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习教育不够、道德教育不行、安全教育不足、心理教育缺失、情感教育欠佳等教育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在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从社会、家庭、学校和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提出解决教育问题的措施,为苏北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合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全纳教育主张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学校必须接受服务区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通过合适的课程、学校管理、资源利用及与所在社区的合作来确保教育质量。要真正实现全纳教育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必须加强合作,即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不是人德性形成的唯一途径。儿童在校开始接受德性教育也并不是从一种原始的德性荒漠开始的,而是以家庭作为根植的基础。家庭作为学生德性和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植基础使得家庭教育与学生的德性成长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然而,在当代,社会的急遽转型给已处于变化中的家  相似文献   

14.
李茂 《教育》2010,(10)
不久前,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大臣艾德·鲍尔斯表示将接受教育评价专家组今年早些时候在加强学校考试与责任制的报告中提出的所有建议,支持改进教师主导评估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地把教育狭义理解为学校教育,把受教育的对象局限于学生,实际上教育行为发生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教育的对象涉及到每一个儿童,而教育的过程则贯穿于学生的一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立公共教育体系,让所有儿童接受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流动儿童"在城市中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着诸多困难,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虽然关于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政策已较为完备,为其在城市中公办学校入学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流动儿童"在入学机会、受教育过程、学业成就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平等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吴兴区农村小学为例,针对"流动儿童"在农村小学受教育的过程,从学校(包括教师)、学生、"流动儿童"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就目前我国教育情况而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了家庭、学校、政府等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何减少留守儿童、如何使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家庭、学校、政府等都有较大的责任,迫切需要各方认真对待,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百年前的中国国力孱弱,北洋政府虽已尽职向学校划拨教育经费,但仍有七千万儿童无法接受教育。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与贵州教育团的谈话》一文中,陶行知也从教员和师范生个人层面,以小见大,明确指出国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践中,发现普通学校会有一些特殊儿童。这些特殊儿童的家长普遍认为,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未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给普通学校教师带来一些思考。这些孩子最需要什么?日常工作中要如何教育这些孩子?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全纳教育”———使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 (从而成为“全纳学校”)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 ,其深刻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实现教育公平的追求 ,克服现有教育制度弊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而且更有其人格学上的深层意义 :对于特殊儿童 ,使其体验到做“人”的尊严 ,并激励 ,培养其自强的意识其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 ;对于正常儿童 ,激发并深化其善于关心、同情、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对于“全纳学校”的教师 ,促使其真正教育家品质的养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