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必须明确三个问题:一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由来及人民群众的内涵,人民群众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具有主体性的大多数人;二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方法论意义,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及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挺立。  相似文献   

2.
政治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紧密联系着,两者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受影响、受制约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须适应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要求,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心态(社会态度及其状态和动态)。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须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顾及人民群众的要求。政治也影响、制约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产生相应的社会心理效应(社会心理的效果和反应)。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须以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为中介而付诸行动,而且其实效也不能缺少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效应的验证。社会心理效应常可作为修正路线、方针、政策或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治措施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参照系。  相似文献   

3.
政治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紧密联系着,两者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受影响、受制约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须适应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要求,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心态(社会态度及其状态和动态)。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须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顾及人民群众的要求。政治也影响、制约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产生相应的社会心理效应(社会心理的效果和反应)。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须以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为中介而付诸行动,而且其实效也不能缺少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效应的验证。社会心理效应常可作为  相似文献   

4.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一个政党必然存在的根据在于是否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只有坚持群众史观,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5.
参政是人民群众的原始权力.原始社会“自然产生的民主制”,是群众参政的最初形式。到了阶级社会,群众参政的权力被剥夺。但人民群众曾以各种方式试图“回复”到“原始”的民主制度,以维护和争取自己应有的参政权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人民群众重新获得参政权力.人民群众参政程度的高低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标尺。  相似文献   

6.
本专题知识误区剖析 误区一: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剖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部分是劳动群众。说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其构建过程必然要凸现人的主体性。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中演绎出和谐社会建构路径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社会,要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人民群众追求真善美的活动中积淀出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人民内部的和谐,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坚持群众英雄观、群众利益观,树立公仆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重要手段、根本出发点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社会历史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过程,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但是,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因此,如何解决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就成了能否正确阐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键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因此,如何正确地阐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提出来的迫切问题。这说明,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  相似文献   

10.
焦点新闻是党和国家向人民群众传达其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群众表述要求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呼声的有效途径。地方台焦点新闻报道必须确定选题和角度,从而把握住时代脉搏,感受群众心声,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民众动员的政策和策略,在陕甘宁边区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教育运动的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民众动员运动,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广大民众所支持、认同和参与,这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共产党也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同质性和"互文性",大众文化是历史叙述的后现代文本。作为一种话语,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了现代主义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二元对立结构后,成为一种以大众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作者从哲学基础、美学倾向、艺术追求、文化态度和价值立场五个层面考量,认为后现代主义无疑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辩护理论。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的研究源于西方社会.从不断发展的市民社会理论中,可归结出三个层面的核心内容,即市场社会是市民社会的生长基石;社会团体是市民社会的现实表征;婚姻家庭是市民社会的隐性实体.这些要素构成市民社会的理论的基本内容,其理论内涵和方法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权主义运动的经典作家,在创作后期,她摆脱了女性作家的身份焦虑及社会荣誉、头衔、地位等对作家精神的束缚,奉行“匿名”哲学,坚持“局外人”立场。在创作上积极转向大众,关注原始的天然之声;鼓励普通读者介入文学,努力弥合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5.
可以说,“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函盖了老舍生命与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本内容;亦点示出老舍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决定了老舍本的向个太不同:感情投向,素材选取,人物塑造,思索焦点等。可以说,老舍学中,写得最美,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考察了清代台湾教案中官绅民反教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文中认为,官府反教偏重于政治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干绅反教在于维护自身民间领导权的需要,民众反教则侧重于个人实际利益的得失与否,由于社会地位、知识层次等的差异,官绅民在教案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在台湾反教斗争中,官、绅、民三者结合,逐渐形成了以地方士绅为中坚力量,以广大人民为主力军,以地方官府为保护伞的三位一体的反教格局。  相似文献   

17.
受父母、恩师、最高统治者以及社会氛围的影响,林则徐虔诚地信仰观音菩萨。出于对观音法门真谛的参悟,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成了林则徐信仰观音的最力修持。就儒教信仰而言,民为邦本,救难济困是治国平天下的需要,是一种社会使命,一种外在的要求;就观音信仰而言,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是信徒们修行的需要,是一种个人愿职,一种内在的需求;观音信仰与民本主义的内外统一,塑造出了百姓心目中的“林青天”。  相似文献   

18.
平民思想是墨子思想的基点 ,是墨子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学说 ;它强调了平民阶层的物质利益及其基础性。本文主要从墨子对平民的认识方面来分析其平民思想  相似文献   

19.
报告文学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特强的文学形式,为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劳动群众呐喊,是它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今天时代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劳苦大众没有政治、经济地位的状况已根本改变,早已免去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社会的变革,贫富差距的拉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然而在当代文坛上,“时尚文学”存在着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商业化、享乐化的倾向。关注人生、关注弱势、关注民族的未来,是报告文学当仁不让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只有从思想、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发挥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