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权激励制度能够发挥杠杆性作用,以平衡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公司经营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报业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案例分析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对报业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钟绮桃  龙云娇 《大观周刊》2011,(37):84-84,78
以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制造业的数据为样本,对公司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性质和公司绩效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股股东的公司,其绩效明显高于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股东的公司。因此,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并且减少国有控股公司数量,有利于提高整个制造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股市的下跌反映出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疑虑和观望,但这是必须要走出的第一步。其后的上市公司治理改革和政府从资本市场的淡出,将是股市变革系统工程中更为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4.
记者日前从实达集团获悉,《福建实达电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10月10日在公司2008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暨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相关股东会议上审核通过。至此,暂停上市17个月后的实达,在复牌路上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股改通过,预示着实达在复牌路上迈进了关键的一步,对作为集团核心子公司的实达外设来说,市场和资本环境也必将进一步趋好。  相似文献   

5.
徐其桂 《大观周刊》2011,(37):104-104
在公司治理体系的制衡架构中,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对上,董事会是股东的代理人,受股东的委托对公司形式管理权和控制权;对下,董事会是经理层的委托人,对经理层实施监督和激励,从而将产权所有者和公司经营者联系起来,自然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其治理效果直接影响着公司业绩和股东利益。本文将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和股权激励三个方面论述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范学伟 《大观周刊》2012,(25):77-77
公司治理结构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是当前公司法的热门话题,需从调整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解决中小股东利益受损.当下我国的制度设计还存在很多的缺胳,在借鉴外国经验时,要注重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模式上,从分权和监督出发.完善股东会和董事会相关制度调整,提高监事会的地位,保护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方芳 《大观周刊》2012,(15):49-49
随着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代理成本问题是公司必须要面对的一大难题。上市公司通过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平衡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本人通过比较两种主要的股权激励方式,以及对其运用时。所受到的制约因素的简要叙述,阐述股权激励方式抱运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唐衍军 《大观周刊》2012,(9):98-98,68
市值管理产生于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逐步实现股份全流通的背景下, 是西方价值管理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和延伸。本文探讨了市值管理的内涵以及市值管理理念创新的具体内容;最后, 提出了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企的三一重工的方案被通过,而清华同方的方案被中小股东说不,这凸显了此次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性问题:国有资产的持有者如何与流通股东议价?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现象。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1.
目前还没有关于国有股全流通溢价的分配方案,各利益团体还在为此博弈,而在这个过程之后,利益将重新分割自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以来,沪深股市变得越发不可捉摸。到5月22日收盘,沪指下跌了7.7%,并击穿1100点关口,股指连创六年新低。尽管有人称股权分置试点并不是此次股市狂跌的主因,但围绕着此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试点的讨论和思考却越来越多。这其中,有关国有股全流通之后溢价的分配问题是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沪深两市A股传媒公司的实证分析,我国传媒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基本处于相对和高度集中的区间,经营绩效与其负相关,与股权制衡正相关,但整体制衡水平不高;国有股和公众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正相关,这与多数针对其他行业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此外,经营绩效与法人股、资产规模正相关,与财务杠杆水平负相关.因此,提高少数股权分散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适度减持国有股,提升法人股和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使其朝着存在相对控股股东、大股东相互制衡的方向发展应是今后我国传媒公司股权改造的方向.在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内部监督治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对提升公司绩效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正式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突出此次改革的必要性,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现状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缺陷;同时本文对“国有股减持”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便从中吸取有益经验指导本次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9,(5):84-92
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与改善企业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公司治理议题近年来在传媒领域颇受重视。一直以来,美国传媒公司治理模式都是其他国家传媒机构竞相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但现今却深陷治理危机。以新闻集团为代表的美国传媒公司的治理实践中所呈现出的双重股权结构下的控制权集中、一元制权力结构下的内部治理失衡以及竞争性资本市场中的社会责任缺失等治理问题,既源于传媒行业的一些特殊制度安排偏好,更与美国公司治理中所尊崇的股东至上理念密切相关。而在公司治理理论逐渐由股东至上理论转向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理论语境中,以及利益相关者利益在美国公司治理法律规范层面渐受重视的背景下,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将成为美国传媒公司构建良好公司治理时的必要取向。此外,对于正处改企转制关键期的中国传媒机构而言,美国传媒公司治理经验与教训也能提供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性启示。  相似文献   

15.
陆纯 《大观周刊》2011,(42):64-64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决策,体现着公司各方利益的均衡,它是各相关利益方相互博弈的结果。股利政策是否合理、稳定,关系着股东的利益以及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文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孔建军 《大观周刊》2012,(43):148-148
资本多数决滥用会造成公司利益、其他中小股东利益及公司债权人利益被侵害的后果。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控制股东的侵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股东平等原则被“异化”带来的恶果。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保护,有助于落实股东民主的理念,使中小股东从“消极型股东”转变为“积极型股东”甚至“参与管理型股东”;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信用,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本筹集功能。  相似文献   

17.
汤玉琼 《大观周刊》2011,(18):47-47
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董事会的监督管理职能。从而加强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改发挥监管和平衡作用。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绩效产生了一定影响,对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业绩存在较弱的关联性,并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某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司治理研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关于公司治理研究的创新性著作。本书在系统研究企业的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基础上,以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有机结合为主线,通过对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针对我国在国有企业渐进型改革的过程中资本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企业经济型治理模式的若干政策建议。 资本结构体现了公司治理主体的权利基础,决定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本书认为,由于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内在的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在公司怠于向侵权人提起诉讼时,可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利益对侵权人提起派生诉讼。这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与此同时,派生诉讼提起权可能为一些别有用心的股东所滥用,成为其敲诈勒索的工具。本文提出了几种防止滥诉的有效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涛 《大观周刊》2012,(22):63-64
委托代理理论仨过去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发展,文章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新环境下代理理论新的表现形式——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总结了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状况、原因、手段和程度,旨在为公司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