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适应了时代要求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确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材,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好“三个结合”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基本要求。1.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  相似文献   

4.
宋杰  贺林波 《文教资料》2012,(31):101-102,10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升华,也是时代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质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高等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应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论的价值,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育途径等方面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运行机制和实效性等方面构建人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理念和重要方式。“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自从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以来,“以人为本”理念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指出应建立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以一名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身份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具体的学生思想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十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我需要;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心灵沟通。为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和塑造其独立的人格;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试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学的理论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应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根本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的核心思想.作为以大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把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加强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纲领,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以人为本的理论及实践作为依据,提出贯彻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赵少华  李钰 《时代教育》2010,(2):270-271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情感教育是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范式。构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情感教育模式,能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需求、激发大学生潜能、促进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大学生成长和高等教育规律,努力拓展教育途径,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有效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呈现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确立“以人为本、崇尚科学、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发挥高校“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优势,以期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目标,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之所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树魂立根”、“全员育人”四个新理念,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人是什么”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以人为本”的精神缺失,高校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队伍和教育服务体系五个方面构建“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沈维莉 《教书育人》2009,(12):86-87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明确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全面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7.
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的指导下,呈现出人学化发展趋向,这种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三个维度,即人本化、人性化和人文化发展,其旨在追求服务大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注重主导作用与主体平等沟通及重视建构“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育途径等方面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运行机制和实效性等方面构建人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又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聂惠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241-242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的实践模式,依然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权和发展权,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培养和管理的主体。开拓主体性教育,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精神家园。以人为本是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定位的内在要求。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问题,使这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意识内化为大学生行动的指南,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