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州商业发达,历史悠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禁忌民俗,其商业禁忌以言语禁忌和店堂禁忌为典型,其内核为"重利"和"崇神",折射出瓯越文化重商与多鬼神信仰的特质,温州商业禁忌民俗是瓯越先民在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下,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意识在文化中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
"温州模式"不足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不足,发展温州城市文化,不失为温州模式谋变之根本措施.对症"文化不足",提出"四个转变""四个结合",着重就刘基"诚信"文化的现实作用和信用温州品牌温州的人文内涵结合分析,认为瓯越乡土文化这种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基因以及个性魅力,将是新温州模式崛起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3.
文中所指村落文化范式,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和瓯越文化背景下的温州村落总的文化运行模式。当代温州村落文化要成为农村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就必须进行村落文化范式转换与创新。其途径主要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克服旧文化范式的缺陷,发掘和利用村落文化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刘基文化与温州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基文化是瓯越文化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刘基著作中经济思想与经济谋略,对于我们今天的商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今后温州的发展必须做到以文载经,筑巢引凤,借刘基文化发展地方经济,使文化与经济生活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瓯越文化区大致属于瓯江、飞云江、敖江的三江流域.而刘基故乡南田处于飞云江流域和瓯江流域的衔接地带,与此两大流域的联系十分密切.刘基故乡及其附近区域对刘基的影响很大,是刘基文化的根基.故刘基文化的根基在瓯越.此文的论证是将刘基和温州进行联系的具有本质性意义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仍存在着注重实惠和功利,轻视理想和奉献,即“重利轻义”的倾向。对此,教育者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用正确的义利观给予科学的引导。邓小平的义利观是社会主义利观的表现。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看,它都是客观、科学、正确的。故此,我们应用邓小平的义利观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将来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义利之辨最早产生于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的价值取向、精神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的差异和碰撞引发中西方在义利观上的众多冲突。本文试通过中西方义利观的比较,探讨我国在新时期努力实现中西方文化沟通与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文化,刘伯温传说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而出的,也是地域文化下的产物.浙南刘伯温传说不论在数量、情感上,还是在其内在的构成要素上,都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具有温州地域的文化特色.这种地域特色,是原有瓯越民间文化与刘基生平经历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关于瓯越的源流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瓯越乃于越之后裔;一种则认为瓯越,“非句践族种”。本文根据文献典籍的记载,并以考古发掘的资料相印证,对瓯越源流问题试作探讨,由此鸟瞰瓯越同于越、闽越的文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瓯塑作为浙江温州特有的民间艺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对瓯塑艺术的弘扬发展对于传承瓯越文化、发展温州本土文化具有特殊意义。通过瓯塑艺术现状分析和亲身创作经历,就瓯塑艺术的创新发展之路提出四点创新:在思想观念上要创新、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材料应用和工艺方面的创新、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