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患上"入学焦虑症",发现周围有的小朋友都会两位数加减法了,更有"甚者"连退位加减法都能够掌握,而自己的孩子却好像对这些并不感兴趣,询问老师该怎么办?笔者认为真的没办法。一直催着、赶着让春天的果实成熟,能有什么办法?真的成熟了,你敢吃这样的果子吗?两位数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而退位加减法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如果幼儿还没上小学孩子就学会了,这一年半上课的时间里,他还可能认真听课吗?而这种听课的  相似文献   

2.
教会孩子唱数,只是教会他记住了某个符号的名称,并不意味着孩子已掌握了数概念。“数学不是教会的,而是儿童自己发明的!”“我儿子才一岁半,我就教会他从1数到10了!数得特流利!”“我女儿已经能从1数到100了!要知道,小家伙才3岁还不到呢!”常常听到年轻的父母们兴高采烈的交谈,在他们看来聪明的孩子已经学会数数,接下来就该教1+1=2、2+2=4等诸如此类的算式了。幼儿真的是这样被教会了数吗?他们真的明白了1、2、3、4的意义了吗?他们是否已真正具有了数概念?您不妨做个简单的实验:把10颗糖果放在孩子…  相似文献   

3.
<正>星期五,最后一堂课结束,我筋疲力尽地走进办公室。同组的张老师在聊一周的工作,感慨道:"哎,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候真是不一样了!什么事也不敢放手让他们去做,就怕发生什么危险。老师什么都得管,每天累得不行。若是能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信任学生,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轻松容易许多!"一句无心之语,让我陷入了沉思:难道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真的"越俎代庖"了吗?是否应尝试信任学生并且学会放手呢?心动不如行动,就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熟睡时脸上的微笑往往让父母无比惊喜。但是,新生儿的微笑就意味着愉悦吗?哭泣是不是说明他们不高兴了呢?什么时候孩子开始学会了生气?他们对高兴、快乐、生气、恐惧的体验又是什么?这些体验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幼儿阶段,究竟给孩子教什么,让他们学什么?是死记知识,还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在现实中,许多家长认识上都存在误区。在当下幼儿超前学习之风盛行的情况下,"本期关注"推出这组文章,以期能帮助家长对孩子特别是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好的理解,还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相似文献   

6.
"说!说破无毒" 农村的孩子,你让他们说:锄头是什么?锄头有什么用?他们能说上一大堆,那数学课堂上,你问:数轴是什么?两条垂直相交的数轴又是什么?他们又有什么用?那可就一知半解了.怎么办?说呀!教师要说,要用形象的比喻,不失时机地说,要让学生像感受生活一样去感受数感、形感,使抽象的、辩证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上课时或上完课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往往回答我的是:"没有问题了,我们都懂了."那么学生们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显然不是,从他们的作业和练习就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有问题的,只是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或者说有的学生就不能提出问题.他们缺乏必要的问题意识,这也成了他们不能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很多高年级段的老师总会有"学生上课不喜欢举手,像一潭死水,没有半点反应""总是有一部分学生,作业不愿写,没有一点自觉性""单词不会写,课文也不会背,什么都不行""考试总是那么几个不及格,笨死了"这样那样的抱怨。这能全"归咎"于学生吗?教师自身就没有一点错误吗?我们是不是在很多方面,忽略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致使他们与同龄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呢?我觉得英语课堂应该以生为本,为学生创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学习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和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相比,他们简直是生活在天堂;有人说:我要让孩子幸福,孩子有什么要求我能满足的都要满足,我不想让孩子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受苦。现在的孩子真的比他们的父母童年时幸福吗?物质富足就是幸福吗?  相似文献   

10.
正孩子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能不能吃饱?中午睡觉了吗?和小朋友打架吗?今天学会了什么……家长总有无数问题想问老师,跟老师交流沟通。可是,这么多问题该什么时间和老师进行沟通?又该如何有效沟通,以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呢?讲究沟通的内容家长和老师沟通的范围,不应只限于孩子学会了什么,能不能听得懂。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有益于幼儿身心各方面发  相似文献   

11.
2011版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通过优良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数学活动,使他们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其数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宗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呢?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了"读""听""想""写""记""结"六  相似文献   

12.
兰海 《父母必读》2021,(2):24-25
情绪没有对错,但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却有好坏。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应该用什么方式和正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并且要以身作则,要知道,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等他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请教专家吧!Q:孩子长大后,能自然而然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相似文献   

13.
正情绪没有对错,但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却有好坏。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应该用什么方式和正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并且要以身作则,要知道,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等他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请教专家吧!Q:孩子长大后,能自然而然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相似文献   

14.
超人诞生记     
李化 《科学启蒙》2014,(5):28-30
正几个小孩子跟在我屁股后面转悠,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太空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什么也不懂,什么都好奇,而我呢,是个太空旅行家,累了,找个地方歇歇脚,就来到了位于大熊星座基地的太空学校,坐在了校门口的台阶上。"爷爷,你说,有太空超人吗?""有,当然有。""真的?太空超人是从哪儿来的?他们能在太空飞吗?不用氧气?不用防护服?""对,好啦,反正现在闲,就给你们讲一讲太空超人吧。"  相似文献   

15.
快乐,对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儿童。一辈子只有一个童年,快乐是一个,不快乐也是一个。既然是这样,身为父母或教师,就必须做出决定,到底你要的是什么呢?教导过孩子如何去寻找快乐吗?为孩子营造过快乐的学习环境吗?还是只懂得将孩子埋在知识的书堆中,去符合期望呢?从以下方面阐述观点:没有快乐的学生,就没有快乐的教师;遇到了问题之后,该怎么做;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气质,让快乐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枯燥、刻板、刁难、严肃……”数学留给大多数学生的印象让他们一生难忘。那些永远没能找到数学学习入口的人,是不是真的就没有数学细胞呢?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科学还有可能大众化吗?大众的数学素养又是指什么呢?如果课堂上除了冷漠的运算符号,盛不下别的什么;如果教师只是经验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3):102-103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区域活动不但能让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更能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数学区角是教师根据幼儿"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与幼儿共同创设的能激发孩子数学兴趣,习得数学操作方法的活动天地,在自由探索、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操作、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使数学区和其他区域一样走进孩子们的心理,真正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数学",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综观整个教学活动设计,我觉得有两个问题。一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示范两种唱法让幼儿辨别,模仿合适的一种有表情地演唱,这样演唱虽然统一,但是孩子们真的理解歌曲的情绪吗?二是在手指游戏中,幼儿只能按教师指定的要求模仿,这样的游戏在视觉效果上甚为整齐,但是孩子们真的在感知和表现歌曲吗?真的可以理解歌曲的情感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吗?试想,如果能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和设计游戏,然后一起讨论游戏的玩法,教师作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孩子们是否能学得更主动、积极呢?让孩子主动学习$浙江温岭市机关幼儿园…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是创造性游戏?什么样的主题游戏孩子会喜欢?如何让游戏与主题相结合?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他们能行吗?创造性游戏对孩子有什么帮助?一、创造性游戏的特点1.游戏主题新颖游戏主题教学新颖、有趣,游戏主题内容有游乐场、动物王国、侏罗纪公园等,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内容。在游乐场主题游戏中,除了有孩子喜欢的钓鱼池、麦当劳,还根据游戏主题的需求增设了"碰碰车""赛车跑道"……2.游戏形式创新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吸取,以过去教师的包办代替变为把幼  相似文献   

20.
[课前慎思] 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不好玩,不少学生学着学着就怕了、烦了.怎么改造?足球数学?篮球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玩中的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学数学就是从数手指开始的.数数、加减法、9的乘法口诀、单位间的进率、乘法计算、植树问题等,都可以借助手指这一天然的学具来学习.那么,手指上还可以有什么数学知识? 1991年,我在《中国教育报》上刊发的《有趣的课前数手指游戏》,还可以再加工吗?加工后,更好玩吗?玩中有数学吗?能让全班的孩子(而不是班上的少数“数学精英”)都玩起来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