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但它又不等于作文。如果,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力和必要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就如眼前烟云,学生提起笔来还是无话可写。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生活,更无法窥视每个学生的每天的生活,怎样使学生的生活在他们的笔端流淌呢?那就要帮助学生确立时时处处有生活的观念,从观察自己入手,去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投向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从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爱观察,会观察,勤观察,从"视而不见"走向"独具慧眼",就能常常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学生,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一、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这是常识,关键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新课标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并把它视为"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说明"观  相似文献   

3.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习作训练,即从一年级的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等,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启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的内容;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然后才是不知道怎样写。面对许多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困惑,我认为,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有价值的素材写成作文。要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到底引导他们写什么呢?一、让你会笑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5.
关健明 《语文天地》2012,(23):55-56
对话型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的对话理论为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可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尝试。一、在真实的世界里与生活对话对高中生而言,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这一真实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是他们作文对话的世界。第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与学校生活对  相似文献   

6.
正"观察"是"观"与"察"的结合。"观"是观看(包括听、嗅、摸等),"察"是细看、分析、比较。观察作为一种知觉,是对于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下面笔者以《蟋蟀的住宅》为例谈谈"观察"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重要原则,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写",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有事就写,有情就抒,当学生有了"作文就是生活"这一感受之后,生活转化为作文便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8.
正让学生写出个性的、真情实感的文章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困扰着无数的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所以要根治"作文恐惧症",让学生畅快为文,就唯有走"生活化作文"之路。"生活化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揣摩和积累丰富的生活语言,将生活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简单地说,观,就是"看";察,就是"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头痛于作文的学生,是因为作文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11.
黄国强 《考试周刊》2014,(42):53-53
正一、注重观察,积累素材学生发愁作文难,首先就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没话可说。我认为要解决学生材料贫乏、无话可写这个问题,一是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二是要让学生多读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书本是写作的细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源拓流。开源可以直接取材,拓流可以间接取材,把开源和拓流二者结合起来,写作的材料便会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用之不完。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  相似文献   

12.
关宁 《快乐阅读》2011,(9):76-76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让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当前作文教学的新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观察和有意观察,都是促使学生认识生活、从中获取作文素材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怕写作文,恐怕是学生的通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潘菽的《教育心理学》中已说得很清楚:“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感性表象和学习到的材料,包括生活中所获得的材料等等。”这段话告诉我们,学生作文的源泉来自生活、来自观察,而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触摸生活、参与实践、表达真情就是新课程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视生活为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审美的兴趣。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审美的情操","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笔者每次在习作训练前,为学生选取或创设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融入此情此景,他们会因"物"而发"情",因"情"而发"辞",写出来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写起作文也只干巴巴,没有生动和通顺的语言,主要原因是作文与生活脱节,教师没有在指导前让学生"一文一察",即先通过活动、绘画、参观、游戏,或对文本作细致观察、体验,所以,要培养学生爱写作的良好习惯,必须让学生有题材,有内容可写。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作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活动、导学自察,画画、表演、游戏、讨论交流,写好文章后,展示、表扬。这样学生才能对习作有信心。久而久之,逐渐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16.
大纲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为此,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得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由于受年龄特点限制,尽管学生们在生活中随时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但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懂得如何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积累素材。因此他们平时接触到的许多事物在脑海中不能留下深刻的表象,作文时就无话可写或写不具体。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投影或电视录像辅助学生作文,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使他们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序,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情感。最后,学…  相似文献   

17.
写作需要观察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什么样的观察对作文真正有用?这个问题,很多同学未必真正弄懂了。什么是观察?很多同学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观察就是看!这个答案,可以说只对了一半。“观”字是看的意思,但“察”字的含义就不单是看的意思了。它包含着体察、分析、研究、思考、判断、感觉、感受……因此,观察不等于看。提起作文,有的学生就抱怨“没什么可写。”为什么?因为他们平时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听而不闻,到了作文的时候,大脑里自然是一片空白,不会有好的材料找上门来,于是,有的同学就东拼西凑、胡编滥造。这样能写出好的作文吗?答案是…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道难关。要让学生真正摆脱"苦作,硬作"的不自然状态,变"习作"为"喜作",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角色,做学生的向导,学会给学生指路,做学生的知音,学会欣赏学生的习作,做学生的听众,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学生的朋友,学会与他们交流,做学生的教练,学会正确指导,做作文教学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一、走进生活,观察体验是作文的关键俗话说:没有生活,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敏锐地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然而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往往不能留心生活,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老师的语言主义和应试观,忽视了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忽视作文教学的本质是将学生培养为语言活动的主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主体。基于此,本文提出生活作文的观点,并着力建设将富有生活力的作文新课堂。让学生擦亮眼睛、打开心扉、启迪思维,去用心体验生活,抒写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一、生活是源泉文学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要吃、穿、住、行,要接触美丽的大自然,要接触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把这些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记录下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作文。可以说,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