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进入语文教学的视野,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拓宽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渠道,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教材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在课外阅读中去积累运用,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课程实施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核心,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了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我们通过六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深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把对学生的语文实践为目标探究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策略。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是教师面临的严峻问题,也对"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研究,同时结合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着重强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从"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句话可知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裴瑞芬 《成才之路》2012,(17):30-31
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无法胜任的。而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无疑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把握好作文这一关,就实际上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似乎像一道难以攻克的"堡垒",许多学生面对写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然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两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可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成长,形成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要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教师应该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作为探究活动的组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做了这样的阐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玉荣 《现代语文》2012,(7):155-156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情境活动。它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知识、技能,从而形成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语文学习形式。探究有效综合性学习模式,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活起来。现谈一下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中我的六点启示。启示一:通过实践,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课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些要求,语文活动课就显得很有必要,成为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主要形式之一. 一、遵循趣味性原则,促成乐此不疲的境界 两年多的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语文活动教学比语文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容易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主观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体验到语文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主要偏向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锻炼以及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堂实践探究一直都是各个院校所关注的重点。只有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为语文这门学科打好基础,才能有利于今后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相信在小学语文阶段培养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会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会变得非常艰巨,既要严格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锻炼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打造完美的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但仍被固有的教学模式束缚,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认知活动主要还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还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率先改变了这一状况。1.增强探究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时,要在学生自主研究上下工夫,要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为目的之一。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进而从被动  相似文献   

16.
付英 《时代教育》2012,(4):94+117
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创建一种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那么,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应该从何处着手呢?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项措施,以强化"人本"意识,实现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发展智力、增强语文素养。本文结合平时语文教学实践,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探究和创新着力,阐述语文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就语文学习中"最好的自我"。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进入语文教学的视野,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拓宽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渠道,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教材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在课外阅读中去积累运用,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和推进,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最广泛的就是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效率达到最高。文章就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小语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求"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并具体提到"(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基于此标准,结合中年段学生对事物探究欲望强烈的特点,开展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又富有趣味的课本剧实践活动。特以《三顾茅庐》的学习作为活动研究案例,以此为缩影,从中探究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方法,摸索课堂教学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