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915年,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一次来到天津。在东天仙戏园演出,此后又多次来津献艺,在半个多世纪的戏曲生涯中。天津的新明、平安、春和、皇宫、天福、升平、中原、中国等大大小小的戏园子,都曾留下梅先生的足迹。他在天津这片艺术的沃土上,与热情的天津观众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云南档案》2007,(4):26-27
昆明曲剧发源于昆明,是一种传统的地方戏种,它以昆明方言俗语为基础,以说唱为主妻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前身是解放前一批瞽目艺人(盲人)的扬琴说唱艺术,他们在昆明的街头巷尾进行扬琴说唱,并间或参加一些堂会以养家糊口。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这些瞽目艺人组织起来,与滇戏、花灯、京剧等戏种同台演出。瞽目艺人在吸收其他戏种精华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演唱进行了改良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曲艺,即为“昆明曲剧”。1957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译制片与字幕片翻译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把外国影视剧介绍给本国观众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见仁见智的做法,就是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推出的《电影艺术词典》上所列“翻译片”的条目中所指称的“译配字幕”和“译配解说”。世界各国的媒体在引进国外影视剧时都会根据自己国家的受众状况、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设计出一种为本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引进片加工方式。比如在欧洲进口影视份额较大的荷兰、比利时等国,他们一般都要采取配字幕的方式;而在进口影视剧所占比例较低的法国,则是采用配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视栏目中的戏剧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萌 《现代传播》2002,(3):118-119
戏剧性 ,一直是戏曲、话剧、电视剧以及电影等艺术样式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手段性因素。眼下流行的对影视剧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好看”一词 ,在相当意义上 ,就是指戏剧性。将“戏剧”二字拆开来看 ,第一个字是“戏”字。“戏”者 ,戏谑、戏弄、戏耍、戏闹、游戏 ;它带给观众的是情趣 ,是放松 ,是开怀 ,是调节 ,是化解 ,是嘲讽 ,是解构 ,是幽默 ,是诙谐。“剧”者 ,剧烈、冲突、压力、矛盾、争斗、彻底牺牲 ;它带给观众的是剧烈 ,是紧张 ,是压抑 ,是分裂 ,是极端 ,是颠覆 ,是痛苦 ,是毁灭。“戏”与“剧”的整合 ,使得戏剧艺术具备了整体的欣赏…  相似文献   

5.
也许,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重视观众对节目的评价与反应。因此,如何贴近观众、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也自然成了所有栏目经营为之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的大难题。与此同时,一个十分显然的问题摆在电视人的面前:关起门来自我把玩“艺术”精品,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形象策划与包装上向观众频送秋波恐怕只是舍本逐末罢了;一味地关注一些远离百姓生活的所谓“要事”似乎也很难激发观众的兴趣;而采访记浮在面上,只跑机关,不下基层,甚至成了某些部门与单位的“代言人”,则更是远离观众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媒介素养教育与网络艺术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晓萍 《新闻知识》2006,(12):69-70
网络艺术目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将已经存在的传统艺术作品通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方式进入互联网络,这被称作“网络艺术”,相当于传统本的数字化;一类是直接在网络上“发表”或称“首发”的艺术作品;还有一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计算机特殊软件生成的艺术作品,比如电脑自动“创作”的小说、音乐、绘画等作品。由于网络艺术具有个人性、综合性、动态性、交互性、虚拟性、可下载性、可无限拷贝:等特性,因此,它天生具有较传统艺术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其艺术门类也就远非传统艺术所能涵盖,大杂烩式的艺术发展空间同时也给艺术消费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其艺术产业化的趋势十分看好。但在产业化的进程中,开始显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分析表明,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受众媒介素养偏低,媒介素养教育不足有关,本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有希 《声屏世界》2004,(11):42-43
江西卫视于今年4月新鲜出炉的《戏外有戏》栏目.在周末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它以重推热播的电视剧.力推当红的影视明星,打造全“星”空间服务电视观众,推“戏”又推“人”、“戏”“人”结合、“内”“外”互动是该栏目的最大特色,也是目前内地上星电视的唯一,节目推出后、影视名人日益关注,观众队伍不断壮大,节目知名度和收视率开始上升,好评之声不断。  相似文献   

8.
刘俊 《现代传播》2023,(1):117-123
“膜拜”与“展示”是艺术价值的两个维度。艺术下沉是从“膜拜”的传统艺术走向“展示”的传媒艺术的一个底层逻辑,这种下沉可表现为接受的同时同刻性、评判的中心祛除性、创作的机会均等性、表达的自由本真性等方面。未来科技的发展将给传媒艺术“展示”的形态和方法带来大量新的可能,使得“展示”将会超越时空的阻碍、身份的区隔、被动的接受、真实的限制、身体的极限等。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呼唤艺术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同步”永恒动态开放性,并借助全球同步经历传媒艺术变局的契机提升中国学者的全球贡献度甚至全球引领力。  相似文献   

9.
王红 《记者摇篮》2004,(11):11-11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文艺观。以及在传统经典艺术中确立的审美价值观,如今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中国电视剧的负荷,似乎损害了当今电视剧作为大众流行文化自由轻松的天性和审美性质。贯通中国艺术史的高雅与通俗的深刻矛盾,一直在电视剧中此起彼伏地冲突着。  相似文献   

10.
姚绍华 《新闻世界》2009,(9):173-173
中国戏曲传统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俗话说得好,“戏无情不感人,戏无技不惊人”.这句名言准确地概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舞台表现要领以及表演技巧与戏曲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观众叫她“小常宝”的要比叫她本名齐淑芳的多得多。而现在,对于美国的京剧迷来说,齐淑芳的名字比“小常宝”响亮。过去那段岁月留给她的印记几乎找不见了,只剩纯粹的京剧艺术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濮阳县大弦戏拥有皇家血统,被誉为唐代“御戏”,而该县大弦戏剧团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唐朝宫廷戏班”,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唐宋大曲、宫廷音乐等鲜见的艺术形式。由于资金缺乏和后继无人,这个被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稀有剧种,正处在消亡的边缘。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国庆节期间,有两部以“家”相招徕的室内情景剧先后“亮相”,一部是《万家轶事》,一部是《家里比较烦》。家的“亲和力”该是很强的吧,而且又有李保田、吕凉、谢园、梁天等大明星加盟,照理是很有观众缘的了。但看来看去,就是入不了戏,总觉得那不过是作编出来的无事的“故事”,与平民百姓的家庭生活并不相干。比如,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戏”,指戏剧中戏剧冲突和情节所具有的尖锐、激烈或曲折的特性。冲突越尖锐、激烈,情节越曲折、戏剧性就越强。幕前戏一般指通过人物的行动把故事、矛盾、情节等表现出来,展示给观众,让观众通过视觉感受去体味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幕后戏一般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或讲述把一些故事、矛盾、情节表达出来,观众通过听觉感受对剧中人讲述的内容产生联想,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幕前戏给人直观的视觉冲击,幕后戏给人以心理的思维空间。幕前戏经常靠幕后戏助其“一臂之力”,幕后戏往往给幕前戏“推波助澜”。如果把幕…  相似文献   

15.
王庆 《东南传播》2012,(3):82-83
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中国纪录片要打破"高成本、低收视率"的尴尬局面,抢占中国这个大市场,就需要制作出符合中国受众审美观的纪录片。在保持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运用于纪录片的叙事中,以达到吸引观众,引发共鸣,从而实现纪录片的拍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戴清 《传媒》2023,(3):45-47
近年来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出现了一批“三精”统一的优秀之作,在政府评奖、观众美誉度及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上乘表现,显示出较高的“思想的审美化”水平。本文努力探寻这些优秀作品宝贵的“生活发现、历史发现与思想发现”,考察它们在突破既有创作模式与观念方面的创新表现,总结其在人物塑造、艺术细节与皱褶之间的匠心巧思,分析把握它们在影像特色、艺术意境的构建表达上的造诣与追求,以期为该类作品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中国博物馆在展览展示中已开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与藏品进行互动表达与语言转化,使观众从“观看”传统艺术转化为“体验”传统艺术,这种藏品展示与观众体验相结合的参观方式巳成为我国博物馆展览展示创新的趋势。基于博物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及大众审美心理的相互结合,开发了VR皮影戏“田忌赛马”互动体验软件,该软件是皮影艺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所构建出的兼具体验性与交互性的皮影展示系统,既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要求,又保留了皮影戏本身的特点。实践证明,科艺融合可以为濒危的皮影艺术传承发展、参与全球性话语书写与文化形态建构提供特殊通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毅衡的《艺术符号学:艺术形式的意义分析》是关于艺术论域的符号学研究专著,从符形、符义、符用诸角度的意义形式与形式意义,探讨所有艺术的总规律,回应当下艺术理论亟须直面的根本问题与共同问题。重点围绕“艺术何为”“艺术是什么”“何时为艺术”三个核心命题,本文评述了此书超越符号学传统艺术理论,从社会、文化等意义功能的符用角度命名与解析艺术的原因与理路,以及其构建中国学者阐释重要艺术问题的独有方式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洁 《视听纵横》2005,(5):50-51
电视节目是一种“动”的艺术。人类的生活起居、探索自然、改朝换代,以及人类情感变化、善恶表露等等,无不体现一个“动”字。或自动、或互动,不动则就没有今大的世界。世界万物永恒的运动,又推动着宇宙的千变万化——包括人类的前进和发展、倒退与毁灭。作为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电视艺术,当然也就离不开一个“动”字。无“动”则无戏(艺术)。  相似文献   

20.
付野 《兰台世界》2014,(4):149-150
中国的服饰艺术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本文纵观中华五千年古老文明与古代灿烂瑰宝,根据马王堆出土文物详细描述了汉代服饰“形”、“色”、“质”、“图案”等方面的特色,并对中华传统服饰艺术的传承作了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