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我丈夫小气,可一点不冤枉他。刚和他认识不久的一天,他说早饭还没吃,要我陪他一起去吃早点。照理说第一次和女友吃早点该挑选档次高点的店吧,可他却选中了街边一小吃部。我觉得很有些丢“份”儿,赌气说  相似文献   

2.
说我丈夫小气可一点不冤枉他。刚和他认识不久的一天,他说早点还没吃,要我陪他一起去吃,照理说第一次和女友吃早点该挑选档次高点的店吧,可他却选中了街边一小吃部。我觉得很有些丢“份”儿,赌气说我没胃口,不想吃,不料他竟索性只买一份水饺,有滋有味地吃了个痛快,要不是父母姐妹异口同声夸他心眼实,大概就为这事便与他吹了。 结婚一年多,一个小生命躁动于我的腹中,提到要当爸爸,别提他多兴  相似文献   

3.
覃慧团 《广西教育》2012,(44):62-62
那天我从中心校改卷回到家,接到了樊明鑫打来的电话。他问我说:“老师,我的语文和数学得多少分?”我答道:“你的语文97分,数学98分。不错呀!看来这次你有希望被评为‘三好标兵’了。”樊明鑫又问:“老师,我的英语多少分?”我说:“英语老师还没改完卷子,所以还不知道你得多少分。  相似文献   

4.
尹杭 《初中生》2015,(14):33-34
本人阅“师”无数,见过奇葩的,可没见过这么奇葩的——他简直就是奇葩中的“战斗葩”.他就是我在乐加乐的英语老师杨航——简称YH.据他自称,Y代表Yang,H代表handsome(英俊). 他的头号口头禅是“德艺双馨”.刚开始时,我一直没看出他的“德”怎么个“馨”法,“得意”倒是常有,因为他相当“自恋”,经常自称是乐加乐男老师里面的“前三帅”,还“偷偷”地告诉我们,这是“内部言论,不可外传”.  相似文献   

5.
放学回到家,儿子满脸泪痕。我问他怎么了,还没开口,他就哭了,说:“妈妈,我的五元钱掉了,是刘飞拿的。我看到他到过我的座位,然后就买吃的了。我说他,他不承认,还哭。”“你怎么肯定是他拿了你的钱?”“他开始没买吃的,去了我的座位后就买了吃的,肯定拿了我的钱。”原来这就是儿  相似文献   

6.
汪卫荣  薛勤 《班主任》2009,(10):40-40
星期二下午,我刚进教室,晓宇就跑过来说:“汪老师,小烨又吃零食了,吃完后还乱扔垃圾。”我随口问小烨:“你为什么吃零食啊?”话音未落,小烨就生气地说:“我没吃,晓宇冤枉我。我根本就没吃,也没扔垃圾。”说完,还狠狠地瞪了晓宇一眼。  相似文献   

7.
吃午饭时,洋洋总是吃得特别慢,我通常会催促他:"洋洋快点吃呀,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吃好出去玩了。"洋洋听了通常会舀上一勺放入嘴里,然后慢悠悠地似嚼非嚼。几分钟后,我见他还没吃完,就会提高几个分贝:"洋洋怎么还没吃好呀?快点吃,快点吃,别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有数不清的“不喜欢”,但这种“不喜欢”却是一种无形的母爱。这样的情景我永远也忘不了:每当我想把可口的食品与妈妈分享时,妈妈总会说:“不用了,还是你吃吧!我的胃不喜欢这个。”当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摆在我面前时,妈妈就会把瘦肉夹进我的碗里,自己吃剩下的,还若无其事地说:“我怕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所以不喜欢多吃。”当我把各种高级食品给妈妈吃时,她总会说:“我不喜欢吃,你自己拿去吃吧!”这短短的几句话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母亲所饱含的深情。一个冬去春来的季节,桃子还没上市,但偶尔能在超市的水果摊上看到。新鲜的…  相似文献   

9.
馋“猫”     
我养了一只蝈蝈,一只挑食的大肚子蝈蝈。我喂它吃青豆,可它不但不吃,还“瞿瞿”地叫了一通,向我示威。没办法,我顺手给它吃了点巧克力。嘿,它还真吃。我又喂它喝汽水,它也喝!而且居然还打饱嗝,发出“咕噜噜”的声音。我不禁对它说:“真是一只小馋猫!”爸爸却说:“只有大馋猫才能养出小馋猫!”馋“猫”$广东省佛冈县振兴小学@郑玉玉  相似文献   

10.
波波将一碗干菜肉倒进录音机的磁带槽里,他爸爸气得直打他。事后,我把波波叫来,耐心地问他:“波波,你为什么要把干菜肉倒进录音机里呢?”波波眨眨眼睛不安地说:“我看录音机唱累了,我想它肯定肚子饿,所以我喂他吃点菜呀!我不知道爸爸会生气。”我听后觉得波波太天真可爱了,他才3岁,按他的思维他的做法没错呀!也许到现在波波还不知道爸爸为什么生气,为什么要打他呢!于是我先表扬了波波的想法,然后开导他:录音机跟我们人不一样,它肚子饿了“吃”电,不吃饭,你让录音机吃菜,录音机会生病的,它“吃”了菜就不会唱歌了。波波听了朝我笑笑说:“所以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我在外边生了气,到家气还没消。在饭桌上我一边吃饭一边说:“今天气死我了!”先生和孩子谁也没听见,照样有说有笑。我一下子火气蹿上来,把筷子一摔,碗一推,饭也不吃了。他们一下子安静下来。先生问我怎么回事,我没理他,躺到床上蒙上被子。他们被我吓坏了。先生轻手轻脚过来安慰,我把他赶了出去;孩子给我端过饭来,我也没吃。  相似文献   

12.
场景一:水果会上,同学们都在津津有味地互相品尝着水果的美味,只有他面前一无所有,问及他为何没有准备,他说.“我没带,我不高兴参加!”“反正我带了也没人跟我一起吃!”这是一个被集体、被自我抛弃了的悲哀的声音,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3.
“你又吃糖了吧?”“妈妈,我没吃!”这个小调皮鬼,他明明吃了却说没吃,还把手插在兜里,一副努力为自己申辩的样子!“谁把花盆打碎了?”“是猫咪!”看,猫咪成了他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4.
“一点”     
我教的是2~3岁的幼儿。午餐时,一些幼儿总挑三拣四,没吃几口就端过饭碗来说:“老师,我不要吃了。”害得我每每费尽口舌地说今天饭菜的营养是如何如何的丰富。一天午餐时,我一面向幼儿介绍饭菜的丰富营养,一面观察他们的用食量。一会儿,我发现那调皮的徐毅阳小朋友垂着手中的勺子,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老师,我不要吃了。”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请你再吃一点,好吗?”他点头同意了。可是,没过一会儿,毅阳就端着饭碗朝我走来,说:“老师,我不要吃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是发明一种药,这种药有特效,吃了能让人变小或变大。我想把这种药给我们的张老师吃。因为张老师非常厉害。我们班的同学如果因有事迟到了,他会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而且中午还会把同学留下来;如果张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谁做错了或没完成,他就会狠狠地打谁的手板,而且还会罚他重做10遍……我们的张老师太厉害了,我只想能有机会到张老师的办公室,把这种药悄悄放进他的杯中。他喝了这种药,一下就变小了。他对旁边的一位同学说:“杨亮……”“你敢叫我的名字!”“杨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王老师…  相似文献   

16.
汤敏飞 《湖北教育》2002,(10):33-33
在我当班主任的经历中,曾经有一位学生,名叫戴小冰。有一次,他在一个小摊上趁摊主不注意,偷了两袋扬梅,结果被捉住了。摊主脸色阴冷地揪着他的衣领,把他带到学校交给我处理。我那时正年轻气盛,一听说他偷东西就来了气,再联想到他平时作业写得“鸡飞狗跳”、和同学打架等行为,更是火上浇油。我狠狠地训斥,让他吃了一顿“熏面”,然后严厉要求他两天后在班上作检讨。没想到,他竟对我怒目而视,出言顶撞,接着连书包也没拿就跑出了学校。更没想到,此后一连三天他都没来上课。还真给“杠”上了。  相似文献   

17.
“偏心”     
丛洪英 《山东教育》2003,(10):17-17
“老师,杜小冰又说老师偏心了,他还说您收了张雨家的礼。”班里的“飞毛腿”张杰抢先来报告。什么,又是这个令人头痛的杜小冰,开学四天来打了三架,每次请来都是一副冷冷的与天下人为敌的样子。没写完作业,还蛮有理。难道还要和昨天生病的张雨攀比!不用说,今天放学没留下张雨他心里不平衡。真恨不能马上将他“痛斥一顿”,以解我“心头之恨”。可……思忖一番,我决定“按兵不动”。周五放学留作业时,我看到以杜小冰为首的几员“大将”正互换眼神,那意思分明在说:“我们就不写,看能把我们怎么着?”我灵机一动,微笑着但挺神秘地对大家说:“下周…  相似文献   

18.
美食家爸爸     
爸爸是个吃饭高手。说起吃,他可就来精神了。爸爸吃饭特别快。他长着一张几乎能塞下我一个拳头那么大的嘴,他吃一口赶上我吃好几口。他吃起东西来总是狼吞虎咽的,好像好几天没吃饭饿着似的,形象非常不雅。我第一碗饭还没吃完,他就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第三碗。看我比他吃得慢,他还会说我:“你看我吃饭比军人还快,而你呢?”妈妈则会站在我这边,帮我说话。“你要是做家务能像吃饭这样利索就好了。”爸爸立刻“哑”了。爸爸吃饭很讲究,喜欢营养平衡,荤素搭配,不干净的东西绝对不吃。吃饭的时候,他总是喜欢用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挑到自己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猪七戒”!这是我和妈妈为老爸起的外号。为什么叫“猪七戒”呢?因为老爸的任何习性都跟“天蓬元帅”差不多,只是缺少肥头大耳,我想,一定是“猪八戒”的基因遗传到老爸那儿少了一“戒”,退化掉了肥脑袋、大耳朵。“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每天早晨妈妈都得叫老爸起床,要不,他老人家睡上一天一夜都有可能。这不,老爸拖拖拉拉起床、洗漱……等他完工后,妈妈就该开饭了。妈妈帮他盛上稀饭,我再盛……往往我还没盛好饭,只听一声“呼——”,一大碗稀饭已经进了老爸的“饭桶”。天哪,有人“行如飞”,俺老爸可是“吃如飞”!我半个馒头都没吃完,他…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熟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人饿极了.吃第一个馒头,没饱;吃第二个,没饱;吃第三个,还没饱;直到吃完第四个才饱。于是,他不无感慨地说:“早知如此,只吃第四个馒头岂不省事?”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现象:不少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思考的是“怎么教”,磨课探究的也是“怎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