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或考试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的"错误"类型及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检查错误、纠正错误.此现象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教学要从学生检查错误、纠正错误的一些不良的现象入手,剖析5种"错误"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根据"错误"产生的类型和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来培养学生查错纠错习惯.  相似文献   

2.
对于学生,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对于教师,学生的错误是反馈教学的镜子.学生习题出现错误主要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解题能力、解题经验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错误的原因,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原因交织而成的.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习题上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使学生能认真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在变式练习中提升学生正迁移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理由,记录错误的"轨迹",逐步掌握反思的方法,最终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相似文献   

3.
错误是学习知识与能力建构前的初期产品,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会频繁出错。"学会出错,你会看见智慧的光芒",老师的出错让学生发现寻找错误的乐趣,学生获得了纠错的成就感,而纠正他人的错误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一样,只有不断纠错并改正,才能收获更多正确的知识。本文选取《Good habits》教学中的一些片段为例,阐述了发生在我和学生们之间的一些故事,这是关于"学会出错"的故事,希冀能给予教育教学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杨云 《成才之路》2013,(25):74-75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这告诉了人们错误是具有价值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学习错误。理性地分析原因,正确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一、概念混淆小学生数学概念容易产生混淆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的一些解题错误。分析这些错误,查找原因,往往能给我们的教学很多启发。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从学生的一次解题错误中得到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还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近几年数学教学中,笔者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研究,产生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就教学"搭一搭"这节课谈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堂中,碰到学生有错误的回答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马上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更正或否定,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  相似文献   

8.
数学复习课教学往往存在教师讲完例题,学生练习的固化模式,对学生来说能力得不到培养,只是解题的工具。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课堂中要给学生独立、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中的每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好教学中"错解"、"错因"与"练习"的关系,对典型错误加以剖析,帮助学生找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琦 《考试周刊》2014,(51):84-84
<正>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英语学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英语不感兴趣。为什么不感兴趣呢?通过调查发现,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老师教学不够生动有趣。那么,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只有让课堂"活"起来,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我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学习,结合江苏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和心理、生理特点,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出错。对待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冷处理,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否则会挫伤学生求知热情和学习信心,使他们形成谨小慎微、害怕困难的不良学习习惯。面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进行睿智处理,发挥教学机智,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错误成为课堂中再生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待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化"错"为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数学新教材把排列组合这部分内容安排在高二下半学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一大特征便是逻辑思维要求高,这是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因此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学生作业中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整理后发现,在解答排列、组合问题过程中,极易把排列与组合问题错位或出现"重复"、"遗漏"的错误,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中高级认知活动,也是高校学生充满挑战的一项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遇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本文通过回顾对比分析、错误分析理论,搜集高校一年级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将错误进行归类,从语篇、文本、要旨、语用四个层面探究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更正方法,基于此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一些启示,望唤起对英语写作错误的关注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王丽玲 《成才之路》2012,(24):112-93
正想错、答错、做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产生学习上的错误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知识相对深奥,有的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是思维滞后,没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与推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因势利导,变错误为正确;甚至故意"讲错",引起学生困惑、质疑、思考,然后加以纠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一、利用错误,化腐朽为神奇学生学习中犯了错误,其实是一个教学契机。教师只要善于"顺应"学生的认知,弄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就能找到纠错的好办法。如果是很简单的问题,却被理解错  相似文献   

14.
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错误"资源,是更正或否定,还是充分利用,这需要教师"临危不乱",冷静思考,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这些内容.这些"错误",可能是有价值的,也可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教师若能将其中的一些错误当作一种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那么,"错误"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使课堂生出无限精彩.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错误"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可以促进教学.利用学生错误进行数学教学要分析错误原因、发现学生思维闪光点,提高学生自我纠错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一门重难点学科,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逻辑思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通常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对学生认识自己,进一步提升学习有重要意义,因此被教学工作者称之为"错误资源",错误资源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本文针对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数学解题错误伴随数学学习的始终,但是错误并不可怕,学会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以避免错误的再度产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了让学生从成功和失败中学到同等重要的知识,初中数学教师要对于学生解题错误站在数学价值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允许学生犯错并利用"错误"来教学,引导学生反思错误,查找原因来创设一些新的学习机会,本文笔者提出初中数学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应用正误对比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经过教师的多次纠正后,在做题时仍重复出现,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错误重复现象"."错误重复现象"是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许多教师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多次纠正过,而且指出错误因为时学生也明白了,为什么学生仍会再次出错?  相似文献   

19.
季英  颜建强 《教师》2014,(18):60-60
正"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错误是前车之鉴,有些错误是信息反馈的载体,有些错误是打开思维之门的金钥匙。然而,由于一线教师害怕"错误",对"错误"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与"新课改倡导课程资源开发"理念相违背的态度与做法。一、梳理错误现象,分析问题根源1.漠视错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专注于教案预设,按部就班。教师在上面讲着,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着,只能沿着预设步步攀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定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错误的认知,而这些错误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加关注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进行训斥和嘲笑,要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通过这些错误问题了解正确的答案和原因,让学生学习反思和理解知识。教师需要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引导,关注学生的错误问题,使错误资源有效利用,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