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下属的北京出版社于2009年11月出版了《京剧传统剧本汇编》。全套书共30卷,收入了自清代以来的京剧秘本499部,共14000千字,是迄今为止收录京剧剧本最多的剧本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京剧艺术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2.
由于京剧研究者奇缺,依赖京剧艺术家后人自行抢救资料,也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也许再过若干年,能被记得的京剧艺术家,恐怕只是那些资料保护得最完整的了  相似文献   

3.
京剧被人们称为"国粹",唱京剧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娱乐活动,2010年京剧被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拍摄的《京剧》这部纪录片里,舞台表演艺术呈现给我们了一场鲜活的场面,历史语言的加工演绎更令观众印象深刻,剧中的情景再现穿插回忆,更是把我们带到了京剧最为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我年轻时爱上京剧起,就注意多方搜集京剧剧照,悠悠岁月几十年,锲而不舍,至今已觅得几百幅京剧剧照,成为我的一大收藏,为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 京剧是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京剧演员通过自己多才多艺的表演,塑造了各类生动的人物形像,给人以无以伦比的美的享受。但一旦离开了舞台,这些美好的艺术形象转瞬即逝,难以长久留存。唯有京剧剧照可以弥补此种缺憾,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对普通观众来说,这是重睹演员风采的唯一方法。这就是我收藏京剧剧照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董睿 《新闻爱好者》2021,(2):I0011-I0012
京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较强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形态,在不断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京剧文化呈现出较强的动态性变化,但其艺术青春却永葆。苏移著的《中国京剧史(1790—1949)》(2019年3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指出,在京剧漫长的发展史中,京剧文化积累了许多优秀的保留剧目,闪烁着数代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也正因艺术家们的才华和智慧,京剧文化才得以传承和发展,京剧艺术才更加灿烂辉煌,成为我国戏剧文化的珍贵财富。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转型期,观众的审美需求发生了极大转变,如何传承京剧文化和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与时代同步和彰显其生命力,已成为时代性命题。  相似文献   

6.
京剧艺术     
刘鹏 《北京档案》2009,(1):51-52
听京剧是老北京人的一大爱好。京剧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且得以兴旺发展,是因为继承了宋、元、明等朝代戏曲的传统和积累的大批剧本。清朝乾隆年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徽剧、昆曲、梆子等长时间交互影响,形成一种新剧种——京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戏曲各种品格的剧种当属京剧。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而且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经典和范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京剧理论研究较之前有了长足发展。近20年,这种发展又在加速,其体现就是京剧论著的出版。  相似文献   

8.
潘世萍  崔婧  谭慧  郭然  经琪 《北京档案》2012,(10):21-23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档案是京剧艺术的重要载体形式,是传承和发展京剧艺术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大力实施文化战略的今天,管理好京剧档案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京剧档案的构成及特点,分析了京剧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万春燕  熊哗 《声屏世界》2013,(11):46-47
2013年6月3日,筹备长达十年之久的八集电视纪录片《京剧》在央视一套亮相,这是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纪录片力作。主创人员原本希望它能够继续“舌尖”的辉煌,向世人全景展现伟大国粹京剧两百年来的发展变迁。但是事与愿违。该片播出后并没有收获意料中的成功,却遭来了诸多质疑声。在网络的发酵下,《京剧》被推上了人们议论的舌尖。  相似文献   

10.
裴扬  张旭 《新闻传播》2013,(8):191-192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当前京剧艺术的发展日渐式微,这与京剧艺术本身的特质有关,同时也和京剧的传播方式关系密切。在京剧传播中,电视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它为京剧开辟了新的传播渠道,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给这个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收视份额小、剧场转播缺乏感染力、京剧节目的娱乐性误区等等。鉴于此,就在电视这种传统大众传媒下传播中的种种问题,提出电视京剧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不懂京剧,但爱看有关京剧的书。《伶人往事》就是写给我这样的人看的。 不懂京剧看京剧的书当然没有资格评论京剧艺术。我看这些书是要认识京剧兴衰所反映出的社会经济,或者京剧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尤其喜欢他这个京剧票友表演时的扮相。他演京剧上台亮相漂亮,谢幕也很精彩。有时我甚至认为谢幕时的一举一动更显功夫,更显一位票友对京剧的理解和热爱。"半世纪拉美情缘老吴与我闲聊时的这段话语转眼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自2013年3月18日老吴去世至今这半年多来,作为老吴在新华社的下属、同事和朋友,我每每想起他的这段话都感到  相似文献   

13.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京剧,不仅是中国的国粹,也是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然而,在新旧文化更替日趋迅捷和频繁的今天,京剧的传承和传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京剧表演有不同的空间层次,与网络体感游戏空间具有一定的同构性,这是京剧体感游戏空间建构的基础。京剧体感游戏空间的建构,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符合京剧传播规律,对京剧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京剧以徽班、汉调为基础,兼收昆腔、梆子及秦晋各地的地方戏的舞台艺术因素而定型以来,已有两百年的历史。汇合而成京剧的各剧种又各有其悠久的艺术渊源,比如徽班,其上源就有明代的弋阳腔、海盐腔,乃至可上溯到宋元的南戏。其他被京剧所取资的剧种也各有历史悠久的传承。要而言之,京剧可视为中国传统戏剧的集大成的代表,乃至一度曾被称为“国剧”。西方人  相似文献   

15.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流播全国,影响范围较广,有着"国剧"之称。京剧走遍世界,成为介绍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对余三胜对京剧的贡献进行研讨,以望对艺术大师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出版参考》2013,(1):37
《李瑞环谈京剧艺术》李瑞环/著定价:48.00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6月京剧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历来被称为"大戏"、"国戏",但在"文革"中饱受摧残,在新时期又一度面临生存危机,甚至被认为是陈旧、落后的艺术,迟早要衰亡。在这种局面下,作者大力倡导、身体力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京剧艺术走出困境,得以传承和健康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书中集中收录了作者1986年11月19日到2009年4月12日间有关京剧艺术的讲话、文稿五十篇,很多内容系首次披露。从这本书中,  相似文献   

17.
张楚 《传媒》2014,(14)
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京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品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很厚重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电视媒体作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传播渠道,对于传播京剧艺术自然责无旁贷。然而,多年来受制于创作者主观认识和技术条件的种种制约,以纪录片的形式对京剧艺术的呈现则少之又少。2013年5月,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推出了中央电视台重点立项的8集原创纪录片《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1,(1):F0004-F0004
本书为国家"十二五"图书出版重点规划项目,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以中国戏曲院傅谨教授为首的学术团队,历时十余载,全面搜集从徽班进京以来与京剧的诞生以及发展相关的所有重要历史资料,下限迄于1949年。全书以时间为序,分清代卷和民国卷两部分。此前已经出版《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10册)和《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续编)》(4册)。  相似文献   

19.
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剧脸谱的"非物质"特征决定了脸谱图像的数字化保护应该更重视"活态"的传承,尤其是需要从程式化、象征性和装饰性特征出发来认识京剧脸谱图像资源。针对京剧脸谱图像保护、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建设路径,通过结合数字资源呈现展现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果。利用"北京记忆-京剧脸谱"网站建设案例展现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构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的魅力除了舞台上的行云流水和婉转动听,还在于它有着一大批热爱京剧的观众。京剧票友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挚爱京剧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勇于进行艺术实践,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群体。由他们自发组织的票房,或聚会,或研讨,集学唱与表演功能于一身,共同撑起京剧的一片天。半路出家的票友上海是各种戏曲五方杂处的城市,作为国粹的京剧在上海除了有成千上万的热心观众,更有对京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