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哲族是生活在我国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因其生活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及认知水平所限,赫哲族先民的传统服饰从原料上来看,主要以鱼皮、兽皮为主;并附有动植物纹饰,体现了其对自然界的崇拜.依据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赫哲族传统服饰中的图腾文化及其保护作一简要剖析,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2.
陕北的民歌     
鲁慧 《百科知识》2000,(8):52-56
位于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陕北人民,在苦难的生活历程中,逐渐学会了用歌唱来缓解恶劣环境对人们生活所构成的压力,学会了用歌唱来表达感情,歌咏生活,赞美生活,因而自自然然地创造出了一种独具一格带有黄土风味的音乐文化——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包括信天游、民歌小调、秧歌调、酒曲和部分风俗歌曲,其中信天游最具有代表性。信天游,也叫“顺天游”、“山曲儿”,顾名思义,顺天而游,一任思绪自由驰骋。看!明月从山峁上爬出  相似文献   

3.
吴彬 《知识窗》2014,(6):24-24
本文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全面剖析歌曲的起源与风格特点、调式与曲式结构、旋律与节奏特点及写作手法,阐述了它的地方特色和魅力所在,使人们更加透彻地了解它,也激发了人们对中国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赫哲族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类型和民族文化的精神取向。赫哲族鱼皮服饰是鱼皮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赫哲族特有的民族符号,从款式结构、材质、装饰图案及色彩都充分展现其所处地理位置和在周边民族相互影响下的文化特点。赫哲族鱼皮服饰从功能上来划分,主要包括上衣,下裳,首服,手足衣,佩饰五大类,每一类又分为几种不同的款式类型。  相似文献   

5.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环境、生活方式、语言文化风俗的不同在民歌中体现的非常明显,极具特色,就形成了差异极大的民歌色彩。本文是在广泛查阅资料后对各区域民歌从调式、结构、主要分布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6.
杨银波 《科教文汇》2009,(25):190-190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一些民歌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为了保护与传承当地的这种珍贵遗产,先后实行了把地方民歌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这一地方教育政策。本文以一种肯定的态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当今时代下,地方中小学生对当地民歌音乐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变迁,民歌也在日益发展,新时代民歌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表现出与传统民歌不同的新品质.  相似文献   

8.
常晓虹 《金秋科苑》2009,(3):110-110
信阳原生态民歌是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传承与演变中,既保持了本地的音乐特点,又融合了其它各地民歌特征。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几类。山歌音调以五句体最为典型和代表。号子与小调等多是二、四、六、八的偶数句结构。  相似文献   

9.
信阳原生态民歌是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传承与演变中,既保持了本地的音乐特点,又融合了其它各地民歌特征。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几类。山歌音调以五句体最为典型和代表。号子与小调等多是二、四、六、八的偶数句结构。  相似文献   

10.
沈春艳 《科教文汇》2013,(24):F0003-F0003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是最能体现人民思想情感和生活的音乐。安徽民歌具有南北风格兼容并存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是最能体现人民思想情感和生活的音乐。安徽民歌具有南北风格兼容并存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地处于中国东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省内居住有多个民族,除汉族外还居住着赫哲族,朝鲜族,鄂伦春族……在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前进的道路上,民族和谐,各个民族共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条件,而共同发展的前提就是繁荣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只有自身富强起来,才能跟得上步伐。旨在通过对黑龙江省内赫哲族现阶段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赫哲族的民族特点和发展状况,并针对其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地处于中国东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省内居住有多个民族,除汉族外还居住着赫哲族,朝鲜族,鄂伦春族……在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前进的道路上,民族和谐,各个民族共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条件,而共同发展的前提就是繁荣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只有自身富强起来,才能跟得上步伐.旨在通过对黑龙江省内赫哲族现阶段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赫哲族的民族特点和发展状况,并针对其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桂海滨 《科教文汇》2009,(36):267-268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还原了民歌的本质——人人都能够的、很随性的、自然的歌唱。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它的出现是不应该有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的。这些都是原生态民歌有着无限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思琦 《百科知识》2023,(15):54-55
<正>川南民歌和川北民歌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都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传统,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但在音乐表现上存在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唱法的不同,反映了两种地域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川南民歌的特点四川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四川民歌,而川南民歌是四川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川南有大小凉山,  相似文献   

16.
浅析赫哲族的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哲族传统的衣食住行习俗中,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印记,加强对赫哲族生活习俗的搜集整理研究,具有保护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旋律自由洒脱;歌声悲壮豪迈、慷慨低回,却又很优美和动听;歌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情感朴实、爱憎分明,能够使人亢备,是充满哲理、能雅俗共赏的词句与诗歌.它记录着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和土家族的发展历程,再现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在我省产生,流传着数以万计的民歌,它紧密地伴随着历史,生动记录了河北人民的生活,劳动和斗争.我省民歌大致可分为五种风格,以地理位置划为:冀中平原区;西部太行山区;冀东唐山及冀东北承德的部分地区;北部张家口地区;冀南地区.这些地区的民歌在音调、体裁、风格、演唱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冀中平原的民歌河北的乡土气息最为浓郁.  相似文献   

19.
陈海珍 《内江科技》2004,25(4):29-29
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就羌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进行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蒋兴荣  韦姗姗 《科教文汇》2009,(11):262-263
黑衣壮是广西的一个壮族支系,拥有深厚的独具特色的歌谣文化。本文通过对实地调查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前黑衣壮歌谣传承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桎梏。对国际民歌艺术节后黑衣壮歌谣重建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艺术传播和发展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为现代处于困境的边缘文化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