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片战争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探索国家出路,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这些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西方列强加快了对外侵略扩张和分割世界的步伐,致使中国边疆危机不断.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学思路说明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国家出路。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受阶级和时代局限,未能找到成功的出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当然,危机也蕴含转机,随着新的经济和阶级因素出现,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国家出路。这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的基本内容。国家出路探索与列强侵略加剧,是本课两条彼此交织的线索,它所凸显的教学主题是“国家出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它提出了完整的革命纲领,建立了严密的革命武装和完备的革命政权,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它之所以没能推翻清王朝,取得改朝换代的胜利,是与其本身的严重错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它高度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是“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斗争”、“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它还分析了这些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的百年抗争与探索,即使象革命党人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因国际国内反动势力的掠杀和资产阶级自身政治经济上的软弱而失败.中国必须探索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80年的光辉历程说明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要深挖课程标准,立足教材资源,把握学生认知,并通过持续的教学研讨与教学评价明确研修范畴。自近代以来,从鸦片战争到抗击八国联军,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一切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抗争,都是中国人民探寻国家出路的探索实践。在民族抗争与出路探索的过程中,“历史群体”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此,本文以“戊戌变法”为例,通过梳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知识分子对制度变革的变法实践和救亡图存,探讨其抗争过程中呈现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郭福华 《考试》2010,(11):36-38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勇敢地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定都天京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内部矛盾,危机重重,最终导致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9.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 义;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单元主题为“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课学习应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人民 反抗主线的理解。本课共设三个子目,“洪秀全与金田起义”一 目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准备、开始;“定都天京”一目讲述 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征战、制度建设,《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 的重点;“天京陷落”一目讲述天京事变、重建领导集团、天京陷 落、《资政新篇》。  相似文献   

10.
一、太平天国运动带有一定的民主革命色彩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消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天国运动即带有一定的民主革命色彩。1.政治上,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和冲击殖民主义和封建专制统治的运动。19世纪40年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  相似文献   

11.
潘家林 《师道》2012,(Z1):94-95
现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为例,来谈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1.单元目标分析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各阶级力量对中国近代发展的探索。每一次探索都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推动了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新的探索,也引起了学生对中国发展前途的反思与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2.
潘家林 《师道》2012,(7):94-95
现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为例,来谈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1.单元目标分析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各阶级力量对中国近代发展的探索。每一次探索都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推动了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新的探索,也引起了学生对中国发展前途的反思与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中西文化交汇的时代里,它的成功与失败都与这个巨大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是中国人实行中西文化结合的首次尝试。洪秀全是在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中受到启发,把西方基督教义与中国儒家的大  相似文献   

14.
1 8 4 0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的英勇斗争 ,都先后失败了 ;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 ,都没有找到解救中国的出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立以后 ,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四大政治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四次政治运动中,西方传教士采取的态度不同。他们除了对义和团运动采取敌视态度之外,对其它三大革命运动基本上都表示支持。持这种态度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社会接受西方文明的内在冲动和资本主义鲜明的扩张掠夺性。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既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互动发展和异质文化的碰撞、选择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三元里人民抗英、新思潮的萌发、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及实践活动是本专题的重点。对《天朝田亩制度》、洋务运动和三民主义的评价,以及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的特点、功绩、教训的分析等,是本专题的难点。 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爱国军民以及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为之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禁烟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先声。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的失败,促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相似文献   

17.
徐忆农 《科技文萃》2000,15(10):171
2000年第3期<随笔>上,刊登了左焕奎先生的一篇文章:<太平天国究竟如何?--从马克思〈中国记事〉一文谈起>.该文说,马克思曾在1862年撰写的<中国记事>中,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而我们熟知的历史教科书上则称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精神","把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等等.这些观点的褒贬色彩很明显是相互抵触的.  相似文献   

1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的英勇斗争,都先后失败了;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都没有找到解救中国的出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立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相互交替、相互交织。中国人民遭到残酷的镇压和剥削,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华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一次次的斗争和探索,带来了一次次的近代化的曙光,中国人民在苦难和屈辱中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每一次现代化都伴随着声势浩大的"运动",也正因为这些运动,中华民族在危难中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据此回答1—3题 :1.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 ,最突出的特点是A.寻求救国真理B.战争规模空前C.外来宗教D.宣传平均主义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运动主体力量为农民B.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对西方生产方式的态度D.无外国列强侵略的压力3.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①直接推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化或改革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打击了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