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赴英留学全攻略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除美国外,英国是中国中学生选择最多的留学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远涉重洋赴英伦三岛求学。那么,按照英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特点和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国高中生该如何申请赴英留学呢? 在英国5~16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大体可分为基本不收学费的公立学校STATE SCHOOL和收费的私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其中公立学校占总数的95%。因为公立学校不接收16岁以下的留学生,所以,中国的小留学生常常选择英国的私立学校。全英的私立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在内共有2500所左右,其中有一些被称为PUBLIC SCHOOL的传统学校,  相似文献   

2.
刘玉祥 《山东教育》2004,(21):22-26
英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是5岁到16岁,这是法律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必须享受的最低教育年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接受教育的年限有所增加。在英国现行基础教育体制中有两套学校体系并驾齐驱.共同发展——公立学校体系和私立学校体系。私立学校约占8%左右。公立学校的教育是完全免费的,私立学校则要收取比较昂贵的学费.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上私立学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英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是5岁到16岁,这是法律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必须享受的最低教育年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接受教育的年限有所增加。在英国现行基础教育体制中有两套学校体系并驾齐驱,共同发展——公立学校体系和私立学校体系。私立学校约占8%左右。公立学校的教育是完全免费的,私立学校则要收取比较昂贵的学费,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上私立学校。英国政府制定有《全英课程标准》(NATIONALCURRICULUM)。政府要求各  相似文献   

4.
一、英国的教育制度英国历来重视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发展个人才能并贡献社会。由于受地方自治文化的影响,英国的教育制度较为独特,存在着多种教育体系,如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苏格兰的教育等。英国的学校体系实行双轨制,即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提供免  相似文献   

5.
英国吸引外国留学生新举措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英国政府为了增强英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来英国留学,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大海外宣传力度、降低学费、推出留学新模式、促进签证制度的规范化等。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借鉴英国留学生教育的经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送子女到海外留学热潮的影响下,大量来自中国大陆的年龄在15至18岁之间的低龄留学生(或称小留学生)不断抵达英国。据英国私立学校理事会统计,该理事会所属学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义务教育包括两个阶段,小学教育(5~11岁)和中学教育(11~16岁),学生可以选择任何国家公立学校(免费)或私立学校(自费)学习。国家为公立学校提供统一的国家课程大纲,其目的是使在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达到统一的水平,获得最低程度的资格。国家设立的课程规定学生应当学习哪些科目,学校应当教哪些科目以及学生应达到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接收留学生大国,根据英国高教统计局(HESA)统计,2003—2004学年度英国共吸收292985名留学生到英国各类学校学习。本文将对英国学校的招生制度、奖学金政策、留学生管理、国家和学校吸引留学生政策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9.
一、加拿大中小学基础教育现状 1.学校种类 加拿大中小学均为免费教育,除了魁北克省(The Province of Quebec)主要语言为法语以外,其他省均为英语,其教育制度大体相似。加拿大国家没有教育部,各个省设有教育部。各省教育部有权制定统一的教育教学方针和政策。在我们所学习和考察的安大略省(Antario)有两种类型的公立学校,一种是没有宗教之分的公立学校,另一种是供罗马天主教孩子上学的独立学校。另外还有一类是需要交学费的私立学校。安大略省公立学校约占60%,独立学校约占35%,私立学校约占5%。加拿大的孩子从六岁开始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但大部分的孩子从4到5岁即进入幼儿园,幼儿园通常上半天学。  相似文献   

10.
私立学校在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渐凸显.通过法律范畴的调整与规制,德国为私立学校的创设和运转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私立学校的设立经历了漫长的法律论争,其与公立学校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法律地位层面.德国以与公立学校是否"等质"为标准,将私立学校划分为替代性学校和补充性学校两种典型模式.德国《基本法》中确立了私立学校的宪法性地位,并赋予其享有自主管理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同时,与私立学校设立及管理有关的一切事务均处于联邦与各州的法律调整中,并因此衍生出诸多法律判例.国家在私立学校的监督中扮演的是"守夜人"而非绝对控制者角色,重在对学校设立、教育和管理等事务进行宏观层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是世界上最完善最系统的教育体制之一,教育水平也是世界一流水平。到英国留学是世界各地青年学子的梦想,也是我国青年学生去海外留学的首选英语国家。本文介绍了英国高等教育规模及学制、英国高等教育文凭及结构、英国留学政策及学费收入以及英国教育制度的弊端等,以供我国有留学意向的青年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微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美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是并存的两大教育体系。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对美国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学校招生、班级规模、学生特点、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美国教育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英国一些媒体披露,英国首相布莱尔一面把孩子送进公立学校,一面又走后门为他们从最佳私立学校请回家教老师。目前,该消息已得到了官方证实。为此,英国兴起了一场有关教育现状与教育政策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已促使英国政府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反对私立教育首相送子读公校走出唐宁街首相府,转向白厅,沿国会广场前行,不远处便是古老的威斯特敏斯特学校,这是英国精英主义的旗帜,私立学校的楷模。打从八百多年前,贝尼迪克泰恩教士创建了它,该校就一直在伦敦闹市中心,为首都乃至全国拔尖少年提供了一个神圣教育殿堂。但是,想进…  相似文献   

14.
最近英国媒体披露,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了反对“精英教育”的立场,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可他又从最佳的私立学校请回家庭教师,从而引发了一场“家教风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中小学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如私立学校学费昂贵,为富人所垄断,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欠佳,家教之风非常盛行,面对教育存在的问题,布莱尔首相宣称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最大多数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一、一体化的小学和初中教育。丹麦的小学和初中是一体化的,被称为基础学校。1994年,丹麦颁布了公立学校改革法案,确立了丹麦基础学校从0级(学前教育)一直到第10级的框架。该法案还规定各地市政当局要保证所属市的每个儿童有机会在公立学校免费接受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丹麦的基础学校只由公立学校构成。实际上,丹麦的基础学校包括地方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继续教育学校,还有为严重残疾学生开办的特殊学校。其中公立学校占绝大部分,私立学校作为补充。地方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有1年的学前教育、9年制学校和一年的第10级。丹麦施行9年义务教育,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讲,学前教育和第10级教育都是自愿的,但是地方政府必须提供。尽管是自愿的,丹麦的儿童和少年接受学前教育和第10级教育的比例都很高。在1997-1998学年,有97%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地方公立学校49%的学生选择继续完成10年级,而就整个基础学校教育来说,大约有60%的学生继续10年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相关法令和有关协会的作用影响私立教育,州政府通过教育厅及教育董事会对私立学校进行宏观指导。营利性私立学校和非营利性私立学校有不同的内部管理体制。美国的私立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性,同时又保持了与公立学校“基本相同水平”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立国过程是先有13个州,然后才有联邦政府的。在美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先有教会和私立学校,然后才有公立学校。美国教育体制的两个突出特点是,地方分权制和公私并立制。  相似文献   

18.
张璇 《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1):61-64
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一直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问题,美国实施教育券改革带来的外部竞争促使公立学校进行改革,同时也发展了私立学校,是教育领域的双赢政策。  相似文献   

19.
引言 澳门的中、小、幼教育自16世纪开埠以来,都是以民间办学为主,公立学校为辅。现时澳门的基础教育主要由公立、非牟利私立和牟利私立三类学校提供,当中以民间力量办学的非牟利私立学校服务了全澳的九成多学生。因此,澳门的教育制度是以民办为主,政府主要管理公立学校的运作和整个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教育政策规划与管理,也为民办私立学校提供资源与指导,并监察其正常运作,保障教育质量。澳 门政府向来重视公立学校,给予公 立学校学生免费中、小、幼教育。因 应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回归祖国前十数年,澳门政府加强 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择校”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其现行政策主要有开放入学、特许学校、教育券、教育税减免、家庭学校教育等表现形式。上述择校政策大致可分为公立学校选择和私立学校选择两大类。美国国内对私立学校选择的质疑远远大于对公立学校选择的质疑;公立学校选择实施的范围和力度也远远大于私立学校选择。总的来说,由于择校政策推行的范围和力度相当有限,其是非得失有待进一步的检验与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