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物候,是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描写表现物候现象的诗歌,我们姑且称之为“物候诗”,可分为三类: 一、植物候诗植物物候是指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周期性现象,谚语“二月艾发芽,三月韭长叶”、“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麦花、柳絮开”  相似文献   

2.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对由于时间的推移,从而引起室内功能相应的变化和改变,显得特别突出和敏感。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配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总之,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装饰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时空观是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依据,它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活动提供时空参照系,从而影响着教育的目标观、教学观、质量观与教育活动。教育的时空观不是凭空产生和变化的,它存在于相应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状态之中。在小农经济及其以前的社会里,经济、科技活动水平发展缓慢,甚至相对停滞,知识更新的周期远远大于教育的周期,人们的生存活动也长期封闭在很少变化的地域之内,教育以既往的事实与经验作为参照标准即可满足,教学活动强调“温故而知新”,因而人们称之为“后喻式”教育,或称为“滞后型”教育。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近代力学创始人伽利略相信,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单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  相似文献   

5.
时间、空间、信息是社会和自然界提供给学院的“特殊资源”。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不能代替、租借和购置;说是“资源”,因为它以运动着的物质形式而为人类服务着。人、财、物诸物质,只有在时间、空间之内才能运动,只有通过信息的沟通、传递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如何对时间、空间、信息这三类特殊资源实施管理,也是发挥教育学院多功能作用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第二部分开头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新旧课本都将这“造化”单单注释为“指自然界”,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我们为此翻查了一些辞书,发现对“造化”一词,都有大致相似的两个不同义项的注释。其中以《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更为具体、细致。现摘抄如下:“①造化:zao hua(书)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界;②造化:zao·hua 福气;运气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察变》把“天道变化,不主故常”解释为“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是不按常例、随机转变的。”这种解释欠准确,而应解释为:“自然界(天体运行的现象和过程)的发展变化,是不按照常例随机转变的。《庄子·天运》里“天道”就不是解释为“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特别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我们人类诞生的摇篮,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这种索取的结果带来了“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人口爆炸”、“能源危机”、“资源馈乏”、“全球变暖”等全球性问题。这些全球性的问题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人类社会科技发展与自然界的矛盾是全体地球儿女们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大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用矛盾论的观点来分析和处理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着的“全球性问题”或者说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关系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一、验证型。其特点是: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讲授自然科学知识,然后围绕证明这些知识的正确性,开展实验活动,再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来验证所讲授的知识的正确与否。如:“水能溶解别的物体”的实验等。 二、模拟型。此类实验内容多为自然界中的宏观变化、微观变化,以及自然现象中因受时间、空间、材料等诸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小学自然与初中物理中的“物态变化”教学的区别与联系问题,对于作好小学自然与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教学衔接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教学内容安排上的联系与区别。两科教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水的三态变化这一中小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现象贯穿教材的始终,并伴随物态变化教学内容的深入展开,力图使学生认识云雾雨露、冰雹雪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同时孕伏了“自然界里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内容。它们在教学上的区别是:1.教学内容的深度有别。小学自然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真实地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人们观察到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不同形式。因此,人们只有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中去认识它,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数学由常量数学发展到变量数学,也正是人们对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12.
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同学们都能较好的记忆。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夏天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把烧红的铁棒放在冷水中,水面上也会出现大量的“白气”,对于如此多的“白气”,大家就不好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物态变化就更不好区分。下面就具体的分析“雨、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3.
《物理教师》1982年第4期《关于简谐振动周期的讨论》一文,作者首先从公式T=2π(m/k)~(1/2)出发,阐述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应用公式T=2π(m/k)~(1/2)来计算弹簧振子周期时”,由于k和m“皆是系统内在的固有因素,所以它的振动周期不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当它置于非惯性系中,它的振动周期依然不变。”笔者认为,上述结论是不全面的,在非惯性系中弹簧振予的周期可能不变,也可能变,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依然不变”。试看如图所示的例题: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易简”原则与科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易简”原则及其本质《周易·系辞》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其说自然万物之造化运转是简单易知的,自然而为的,不假人力之构造;认为“易简”不但是自然界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原则。人类对客观事物按简单的方式进行思索创造的方法论原则,就称为“易简”原则。自然界到底是怎样的,简单还是复杂?这是人类长期思考的问题。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纷经变化,气象万千,确乎是复杂难知的,那么这复杂的世界有没有简要的枢机之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一旦掌握,就可以此来把握世界,把握自…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会作“模拟雨形成”的实验,观察自然界里(江、河、湖、海……)水形态的变化情况,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永恒  相似文献   

16.
人生活在自然界,对自然界既要开发,又要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生活在自然界,人还生活在人的社会。人要成为“人”,不仅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动物”,而且还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对人须教育,此即对大脑须“开发”,也须保护。首先要开发,开发人类进化五百万年来所累积的先天所具备的人性与灵性的潜力,不开发就成为既无人性又无灵性的“狼孩子”、“熊孩子”或白痴等等,与动物何  相似文献   

17.
人自然生成(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使自然人化(在人类涉足的地方,都打上了人类的印记),可谓“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常识。人的生命节奏是大自然节奏的产物,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人的生理活动规律的最明显的表现。如今,科学证明,人体中没有哪一种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是没有节奏的,人体内每一种器官的自主性活动,都有自己的与大自然变化相关的“时间节拍”——日、月、年的循环。人的世界本来没有把自然与人为、客体与主体相分离,人的“身体的律动与自然的律动是  相似文献   

18.
第三个要点(被第10期)通过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界里没有静止不变的东西,变化发展又是有规律的,人能通过实践逐步认识这些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从发展中看问题,具体分析自然现象的原因,结果、条件等的思想方法。例如:[初小语文]儿童们在一年极学习并观察了四季的变化,从一至四年级都有饲料动物和种植活动,儿童们亲自观察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此外还学习了昆虫的变态,青蛙的生活史等等。这些事实说明:四季、生物界都是有规律地永恒变化着的。[自然课本第一册]第二十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在讲过自然界的水总是永恒地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旅行,同时也是在液体、气体、固体之间不断变化以后,联系过去学过的生物都是从生到死不断变化;白天黑  相似文献   

19.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困秋乏夏打盹”,都说明脑的兴奋与抑制、觉醒与睡眠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这是有机体生物节律的具体表现,也是脑自行调节的生理机制。与周期性运动的自然界一样,人的思维、情绪和各器官运转都有严格的时间节拍,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生物钟”。一般而言,人的大脑功能有四个记忆高潮,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握、消化、巩固知识。  相似文献   

20.
齐俊艳 《化学教学》2009,(10):46-49
引言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为氮的循环教学内容。本节教材是以氮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为背景,引发学生联想自然界中的“闪电”现象,让学生带着“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能发生哪些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有什么意义?”等质疑进入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