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抄袭他人作品是一种不道德的违法的侵权行为。本刊收到读者来信,揭发了这种抄袭行为。如,浙江绍兴市鲁迅中学黄中海先生来信指出,本刊1997年第7期发表的《〈阿 Q 正传〉的龙虎斗》一文,主要内容、段落都是抄自他的《鲁迅与绍兴戏》一文中的有关内容(此文最早发表在《鲁迅研究资料》第12辑,后收入他著的《鲁迅笔下的绍  相似文献   

2.
鲁迅一九二四年所作的小说《祝福》,其前因可上溯至一九○三年他所译的雨果的随感录《哀尘》。从《哀尘》到《悲惨世界》与《祝福》,在主题、人物等方面存在种种相似之处,这是雨果与鲁迅作品之间具有影响关系的佐证。当然,鲁迅的创作是植根于中国现实的创造性作品,《祝福》着重强调的是人物深刻的精神悲剧。与上述看法相联系,根据《哀尘》及鲁迅手书《附记》提供的线索,我们有理由认为,至迟在一九○三年(而不是一般所说的一九○四年),鲁迅思想已经发生了从科学救国到文艺救国的重要变化。通过“精神革命”来拯救祖国的看法,已经在他的世界观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回到鲁迅那里去"是王富仁先生在新时期之初提出的一个观点,意在强调鲁迅研究应从过去侧重于政治的与意识形态的研究窠臼中摆脱出来,回到鲁迅作品本文中去,回归到鲁迅研究的原点中去。实践也证明这一主张的远见卓识,出现了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专著如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汪晖的《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等,而单篇论文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成果多角度、多层  相似文献   

4.
姜振昌同志在《鲁迅研究资料》第十二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该文论述了《长明灯》与《红花》之间所存在的“丝丝缕缕或明或暗的联系”,并比较了两篇作品的异同。论述颇有见地,但是,笔者认为,鲁迅的作品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说,以某一事物为象征,并使之作为作品表达主题的核心形象这一点上,《长明灯》是借签了迦尔洵《红花》的象征手法,那么,要以“放火”的方式摧毁旧事物和旧的世界,《长明灯》可以说是受到了爱罗先珂的《世界的火灾》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戈宝权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他对中外文学关系史、翻译史以及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由于他勤奋好学,自学了英、法、日、世界语之外,又研习俄语及东欧、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字,为他从事研究和翻译外国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戈宝权先生早在三十年代起,便开始翻译和研究外国文学,历经六十余年,共出版译著五十余部。他对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有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戈宝权先生除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之外,还是一位鲁迅研究专家。他在1981年,先后出版《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阿Q正传〉…  相似文献   

6.
鲁迅率先翻译了大作家雨果《悲惨世界》中的片段《哀尘》,从这位西方文学的普罗米修斯手里接过火种,来温热、唤醒尚在黑夜中沉睡的国民。他在《<哀尘>译者附记》中这样写道:“嗟社会之陷阱欤,莽莽尘球.亚欧同慨;滔滔逝水,来日方长!使嚣俄而生斯世也,则剖南山之竹,会有穷时,而《哀尘》辍书,其在何日欤,其去何日欤?”。“嚣俄”便是雨果来到中国时最初的译名,《哀尘》便是引进中国的第一部雨果作品。鲁迅曾发誓:“假如我有Victor Hugo先生的文才,也许因此可以写出一部Les Mis e rables(即《悲惨世界》)的续集。”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课本选用鲁迅作品很多。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也是鲁迅著作的爱好者及业余研究者。近年来,鲁迅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一批有一定质量的新著陆续出版。现作简要介绍: 小说方面,王富仁的博士学位论文《〈呐喊〉、〈徬徨〉综论》,杨义的专著《鲁迅小说综论》,陆耀东、唐达晖的《鲁迅小说独创性初探》,屈正平的《论鲁迅小说的人物》等都是公认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杂文方面,阎庆生著的《鲁迅杂文艺术特质》,王献永的长篇论文《论鲁迅杂文的结构艺术》、《论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我国第一篇研究鲁迅思想和杂文的重要论文。他在《序言》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比较全面、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战斗历程和革命传统,以及鲁迅杂文产生的原因、艺术特征和战斗意义。虽然在论述中还存在某些缺陷,但他对鲁迅研究的开拓性的历史功绩不可抹煞。  相似文献   

9.
聂绀弩的《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和《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两篇论文 ,准确地把握住了鲁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形态 ,以及鲁迅思考问题的特殊角度 ,提出了许多颇有新意而又切合实际的独到见解 ,在鲁迅研究史上作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 ,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作品,长期被选到初中语课本中。但是,在学习这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处标点使用欠妥帖。  相似文献   

11.
1931年12月27日,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自述其早期接触外国文学之情况时说:“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作品,也看日本作品.”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书中也说:“鲁迅自从办杂志《新生》的计划失败以后,不得已而努力泽书,和其弟周作人开始介绍欧洲新文艺,刊行《域外小说集》,相信这也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他们所译偏于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尤其是弱小民族的作品,因为它们富于挣扎、反抗、怒吼的精神.”这两段话都提到北欧文学并非偶然,鲁迅对北欧文学的确很早就予以重视,他是我国最早介绍北欧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因为一直喜欢鲁迅先生,所以对于所有关于鲁迅的书,我都极为关注,也看了很多。在鲁迅研究者中,我一向比较喜欢孙郁先生的文章,他的一些书,比如,《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被亵渎的鲁迅》等,我都仔细阅读过,他新近出版的《鲁迅忧思录》,我也是在第一时间买来阅读,并由此对鲁迅又多了一层了解和深思。当代中国,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据说,关于鲁迅研究方面的专著,已经出版了600多本,所以,如果想在鲁迅研究方面拓出点新意来,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但读完《鲁迅忧思录》这本书,我却看到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地。从材料来源方面看,都比较新颖,比如《民报之风》,探讨的是《民报》对青年鲁迅  相似文献   

13.
杨剑龙: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25周年,国内外都有一些有关鲁迅研究的学术活动。鲁迅及其作品已成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遗产,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除了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都有一些有影响的鲁迅研究学者与成果。今天我们来讨论鲁迅,作为对于鲁迅的一种纪念。大家读了很多鲁迅的作品与研究著作,我们是否可以就如下几方面展开讨论:我心目中的鲁迅;鲁迅的精神世界;鲁迅的世界性意义;鲁迅研究的拓展。大家可以直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出现的篇目很多,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我的自传》等,而大部分语文老师在教授鲁迅作品的时候都会感到头疼,因为篇幅很长,主题很难把握,学生理解不易。但鲁迅的作品又不能不教,因为每篇都是作为讲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我是猫》与《狂人日记》表现手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与鲁迅的《狂人日记》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构思、批判现实主义、叙述者的选择三方面的相似比较,又通过对鲁迅对整个外国文学的态度进行历史性、概括性的考察,以及鲁迅在创作《狂人日记》前是否读过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考察,从而提出鲁迅在写《狂人日记》时,在艺术构思、批判现实主义及叙述者的选择上是很有可能受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我国介绍法国文学的先驱者。他的译著活动起始于雨果的随笔《哀尘》,发表于1903年。嗣后.以不同的形式向我国读者介绍了雨果、凡尔纳、法朗士、腓立普、纪德等著名作家作品。鲁迅的创作受到法国文学影响,他的作品也很早引起法国文坛注意,《阿Q正传》1926年即被翻译成法文在巴黎发表。鲁迅与罗曼·罗兰的友好交往,为中法文学的交流揭开新的一页。鲁迅与法国文学的接触相当宽广,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立体未来派诗人、兼容并蓄。从与法国文学交流中,我们看到鲁迅与世界文学整体关系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7.
拓展鲁迅研究的新天地徐中玉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六十年了。那时我21岁,正在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三年级。我没有看到过鲁迅,只和鲁迅的挚友台静农(伯简)先生较熟,台先生给我们讲《诗经研究》课程。我读过鲁迅许多作品,对他的深亥.旧执着,坚强与韧性,非常敬...  相似文献   

18.
1931年12月27日,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自述其早年接触外国文学之情况时说:“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作品,也看日本作品。”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书中也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作者在《中华文史论丛》1989年第一期发表的《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一文的姊妹篇。本文不仅对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剧脚本《公莫舞》的原貌进行了补说,而且就《公莫舞》与西汉兵制、歌舞剧所反映的历史及作品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现且完整的有关鲁迅的传记类作品是根据鲁迅亲口所述,增田涉撰写,后由鲁迅亲自审阅并在原稿上加以修改的《鲁迅传》。这本《鲁迅传》曾被译为中文,并存在着3个译本,由于年代较早,这些译本各自存在着印刷、史实以及翻译错误等问题。本文主要以这3个中文译本为中心,同时以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增田涉文库中所藏增田涉的《鲁迅传》手稿原本为参考,来探究各个中文译本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为鲁迅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从翻译研究的角度来说,通过此次考察是为把海外优秀的鲁迅研究相关作品更好地介绍到国内,也是为增田涉版《鲁迅传》的中文译本的改善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而从史料研究的角度来说,此次考察将留有鲁迅亲笔修改痕迹的《鲁迅传》原稿呈现给学界,可以进一步地发挥这份珍贵的一手史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