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文化、地方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两者密切关联、互促互进、共生共荣,推进校地文化互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互动发展存在着互动的内容有待拓展、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其中制约校地文化互动推进的关键是机制建设。构建地方高校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互动的运行机制、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互动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助于校地文化互动形成体系并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高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自身的优势。高校在学科、技术、信息和人才上有独特的优势,而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特色,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更加紧密,与地方良性互动、合作共赢。就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而言,政府要从建立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科研开发平台、创新人事人才政策等三个方面为高校服务地方提供全方位保障。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功能定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地方政府主管的高校功能如何定位,关系到高校自身生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服务地方、能级分类、追求特色的原则合理定位,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与互动之路,建立健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共荣。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逐步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地方高校文化具有应用型、地方性和开放式等特征,它与区域经济密切关联、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当前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还存在着互动机制不健全、互动理念滞后、互动内涵单薄等问题。必须要坚持多元互动、互利共赢和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提升互动目标,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导向更新互动理念,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深化互动内涵,构建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参与的全方位互动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互动发展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主体的积极性,更有赖于科学的互动机制的建构。文章从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互动发展的意义人手,深入阐释制约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互动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整合各种资源、创新互动机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共赢的互动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地方高校与社会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最根本的就是探索行业企业参与的新型治理结构。行业企业与地方高校在管理中的权力分配问题、尺度问题、权力制衡问题等是当前地方高校转型治理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设立由行业企业等组成的高校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参与地方高校管理的机制,确立和完善"企业参与、党委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群众监督"的新型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目前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依据"三螺旋"理论,地方政府应积极为地方高校和企业提供互动平台,依托此平台,企业可以支持地方高校的发展,地方高校可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服务业与职业教育互动的成人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产业结构的升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对于地方服务业有促进或者阻碍的双向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成人教育培训机制构建完善过程中存在着目标相对狭窄和陈旧,专业设置相对迟缓,成人教育服务于地方服务业的功能单一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契合地方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制度,推进成人教育院校与地方服务行业的深度合作,发挥地方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合作机制是构建和谐区域社会的内在要求。实践中,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引领”这三个中心,着力构建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合作机制。同时,进一步深化认识,筑牢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思想基础;宣传引导,营造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舆论氛围;完善机制,奠定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组织保障;强化研究,夯实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其生双赢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0.
为新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历史使命,地方师范院校服务新农村基础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新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两者提出了诸多挑战,为两者互动合作提供了机遇。地方师范院校要起到引领、支持作用,新农村基础教育可以从地方师范院校争取到更多的助推力。在互动过程中完善合作机制,可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共赢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地方高校在最近几年发展极其迅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推动了地方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地方社会对于如何依托地方高校发展自身,如何切实发挥高校的优势作用推动地方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并没做过多的思考,在行动上盲目性比较大。目前,地方的经济发展和高校自身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两者发展模式不太一样,这对于两者之间的合作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阻碍,既阻碍了高校为地方服务,又影响了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并且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当前必须解决地方高校和地方经济之间的发展矛盾。本文在对当前我国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于当前我国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将来的发展对策进行了一些研究,寻找了一些发展模式,提出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思路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服务区域经济的主力军。然而在产学研合作现实中,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普遍面临创新源头供给不足、工作环境严峻、合作层次低的现象。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创新和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科学定位合作对象的建议,将有助于提升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内部动力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现代大学存在价值、决定其社会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许多地方高校仍习惯于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主的传统运作模式,还没有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互动发展理念,不仅制约了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为此,地方高校必须扩大内部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专司校地协作新机构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内部动力机制,激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作为高教大省,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特别是西安市以外地市,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对此,陕西地方高校和地方都应转变观念,加强合作,优化学科水平、专业结构及人才发展环境,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化,促进地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建设创新型组织的理念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建设创新型组织,既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建设创新型组织,应从办学理念更新、科技创新队伍和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及创新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等方面来着手,同时须理顺管理体制,推动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那么,地方民族高校在少数民族地区处于何等地位,发展目标应如何定位,怎样发挥其职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不仅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亟需探讨的课题,更是地方民族高校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仅就地方民族高校的区位、定位和职能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浅谈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17.
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院校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开阔我国大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促进大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对于地方院校而言,中外合作办学还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地方院校及有关部门积极改进。首先,地方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明晰自身的定位和方向,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办学模式上要摒弃以往的单一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办学模式。在招生问题上,要提前拟好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此外,针对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政策和监察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关注合作办校现状、加强监督展。  相似文献   

18.
办好地方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德州学院为例,论述了地方高等院校与地方经济、基础教育是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发展地方高等院校,对促进当地经济、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当地经济、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又为地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必须进行专业的调整和观念的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区域化联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空间分布的地方高校在科研发展中遵循着特定的区位指向、依托一定的模式所进行的联合与合作。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创新系统,寻找相互发展的“耦合点”,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其联合的机制重在人力资源的综合配置和科技政策的引导。区域化联合是提升地方高校科研竞争力的关键和科研特色培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校地合作,服务地方”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现实需要,高校社科研究应立足地方需求,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地方高校也能明确特色定位,凝练研究方向,整合科研团队,实现互补优势、互助发展、互惠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