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本文详尽描述了武威天梯山石窟大佛的修复过程 ,探讨了大型塑像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天国”的向往是人类很早就有的情结,能够升天是许多人的梦想和追求。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古人想尽了各种办法。从借助“天梯”到“乘龙”或“羽化”,活着的时候不能实现的愿望,死后仍然孜孜以求。实际上,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神仙信仰,正是滥觞于古人对升入天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X-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LM)的方法对马蹄寺石窟群、天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了炳灵寺明代壁画颜料的种类,对比讨论了三处处石窟颜料的种类和特点,特别报道了炳灵寺明代壁画颜料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很多关于天梯的宇宙神话。绝地天通之后,人神不能随意往来,天梯便成为人神沟通天地的主要工具。神话中常见的天梯主要由神山、巨树等自然物充当。天梯神话的出现,意味着原始宗教中人神差距的逐渐加大,也体现出先民对永生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之一,在我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价值得到史学界许多著名专家的充分肯定.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50年代正式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后经专家呼吁,地方政府及文物部门通过努力,部分文物已回归天梯山,并建立陈列馆展出,而石窟原址也得到初步修复保护,为天梯山石窟整体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很多关于天梯的宇宙神话。绝地天通之后,人神不能随意往来,天梯便成为人神沟通天地的主要工具。神话中常见的天梯主要由神山、巨树等自然物充当。天梯神话的出现,意味着原始宗教中人神差距的逐渐加大,也体现出先民对永生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藏族民居——帐篷是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表现的不仅是这个民族的生活空间,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关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本文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结合具体的田野调查,浅析藏族民居帐篷里的空间结构与信仰,以发掘蕴含于藏族帐篷中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宗教神学与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是由神灵意识而来的,宗教神学的前提是神灵信仰,因此,神话是宗教神学发生的必要条件。由神灵崇拜而来的神话一方面为巫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巫师又为神话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著名的天梯神话就是在巫术参与下而显示出丰富形态的。非理性的原始思维是无序的,无序的原始思维确认着神灵,因客体及映象的神秘属性在巫的积极活动下则建立着宗教神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在走出了动物界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着自我的生命意识,其中,死亡意识确证了其完整性的存在和更高级的特征。作为更敏感的社会群体——诗人群体对其有更深刻的体悟。纵观历史,古代的诗人多以社会外部原因作为其选择的依据;当代,尤其是80、90年代以来的诗人多注重个人内部原因。诗人的肉体消亡了,灵魂却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可是留给我们的是更多解读空间单单其自杀的方式来讲就有许多可解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七月的大海海子老乡们 谁能在大海上见到你们真是幸福! 我们全都背叛我们自己的故乡我们会把幸福当成祖传的职业放下手中痛苦的诗篇  相似文献   

11.
乌江流域土家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宗教信仰并吸收了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汉文化的许多元素。我们根据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理论分析认为,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中蕴含了自然生态理念,即天地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认可并尊重自然物的内在价值,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的特殊价值和主体性地位,等等。这些观念对于我们研究乌江流域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多彩的民间歌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在其族史发展历程中,土家先民自古以来与大自然和外族进行着顽强的抗争,这个过程中土家族先民强烈的生存意向和行为象映像文件一样深深地刻进了该民族多彩的民间歌舞行为中。本文拟从生产劳动、征战和祈佑等土家族族事行为的三个主要方面,对土家族歌舞的生存意义进行研究,以作引玉之功。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摆手舞是流行于湘西、鄂西、渝东南土家族地区的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它融土家族歌、舞、乐剧及民间体育、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本文以现有的在摆手舞的基础上创编出了三套集摆手舞的基础动作、韵律、体操的特点于一体的土家族体育健身操为例,分析土家族摆手舞在现代变异中的操化趋向。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语言是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土家族共同的语言,但由于长期受到汉文化的浸润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家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群体在急剧缩小,土家语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度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本文即是对土家族语言文化概貌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与苗族是重庆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土司时代,积淀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重庆土家族与苗族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归纳与分类。对于土家族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原则、具体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敏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52-153,156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是人们在创造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杰出传统文化的代表,演绎土家族的民族特色和创造历史的伟大精神,丰富祖国多元化文化,成为川东人们广泛流传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黔东土家族“肉莲花”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103-104,124
“肉莲花”是流传于黔东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其动作粗犷,神态自然,表演独特,深受黔东土家族人的喜爱。在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挖掘“肉莲花”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对于保护和发展黔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的起源问题,历来学界以"巴人说"或"巴人主体多元说"拥趸为众,然上述理论均突出强调巴人在土家族起源中的主体地位,而对中古以来其他族群尤其是江西移民在现代土家族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影响未给予必要的重视。文章试结合相关文献及调查资料,着重分析古代江西移民在现代土家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土家族从1956年11月被确认为一个单一民族以来,土家族研究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与认定;改革开放以来以落实民族政策和民族事象为主的研究;90年代末开始的整体研究三个阶段。当历史进入21世纪后,土家族研究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土家族研究的新任务是必须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构建土家学这一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加强区域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标志性文化形态,是以摆手为主要动作的舞蹈,是土家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摆手舞的原生性、祭祀性、征战性等风格的分析,论述了摆手舞与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