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周春秋之世,管仲(公元前730年——前645年)相齐执政凡四十年。善于治国,战略目标明确,经济管理有道,方针政策可行。成效显明,政绩卓著。佐桓公富国强兵。“尊王攘夷”,威霸华夏。管子功延后世,多有宗法。孔子赞之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相桓公霸诸,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矣。”《史记·管晏列传》文曰:“管仲既任政相齐……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梁启超在其《管子  相似文献   

2.
我们论人论事要有辨证观点,不应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孔子论管仲就是全面看问题,有辨证观点的。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译文]子路道:“齐桓公杀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召忽因此自杀,[但是他的另一师傅]管仲却仍然活着。”接着又道:“那这样,管仲该不是有仁德的罢?”孔子道:“齐桓公多次地主持诸侯间的  相似文献   

3.
孔子从道德和事功的分合着眼,对管仲作出了“如其仁”和“不知礼”是非两分的评价;孟子则鉴于时代要求和推行王道的需要,极力贬低管仲的霸道功业及其品德;程颐和朱熹从寻求普适的道德标准出发,以长幼、忠信之义为原则对管仲、魏征作出了正反不同的评价;王夫之以国家大义替代长幼之义,亟称管仲之仁与功,同时严斥魏征之不仁不义。由此反映了儒家在坚持义以至上的同时,对义利合一的艰难追求。  相似文献   

4.
“管仲相桓公”作为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在《周驯》《列子》《管子》不同文本中被加以改造,增添了该历史事件的思想性。因文本的思想旨趣各不相同,故不同的文本在叙述详略、叙述重点、叙述情节、人物设定等方面对“管仲相桓公”一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周驯》侧重叙述桓公一人,旨在凸显桓公为君具备选择贤才的优良品质,这是由《周驯》的性质及其思想氛围所决定的。《列子》注重揭示管仲被重用的缘由为“命”“力”二者。而《庄子》以桓公杀兄的不义之举与管仲辅佐弑兄之君的张力,传达“守真”之旨。《管子》的《大匡》《小匡》则侧重叙述管仲之治国才能,旨在塑造管仲具备高超治国之才的形象。在历史叙事的视域中考察“管仲相桓公”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叙述方式,以期呈现历史叙事与思想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一、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孔子以前,学在官府.“痒”、“序”、“校”的教学内容,已不可考.孔子大概是我国第一个“教育个体户”吧,从史料记载,他首开私人办学之记录,创百代兴学之风,功不可没.一部《论语》,记录了他的教学思想,其中讲思想品德的最多,如孝、悌、忠、信等,但其核心是一个“仁”字,这个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仁”的内涵,他本人解释甚多,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等等.文革中,“四人帮”一伙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抓住“克己复礼”大批特批,认为孔子是复辟周朝奴隶制的“礼”,这是曲解.其实孔子讲过:“吾道一以贯之.”学生曾参加领神会,对同学解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这才是“仁”的主要内涵,而“仁”的最高境界是“圣”,例如,当子贡问他“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他还说“修己以安百姓.”也就是说,善济沧生,安定天下,就是仁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忠”.例如,他批评过管仲不节俭,不知礼,但却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可见息干戈,安天下,休养黎民,保护大多数人的生命,这就是“仁”.他还反对用活人殉葬,即使用木偶、土偶作殉葬品,也深恶痛绝:“始作俑者,其先后乎  相似文献   

6.
节选文段齐桓公置酒,令诸侯大夫曰:“后①者饮一经程②。”管仲后,当饮一经程,饮其一半,而弃其半。桓公曰:“仲父③当饮一经程而弃之,何也?”管仲曰:“臣闻之,酒入口者舌出④,舌出者弃身。与其弃身,不宁弃酒乎!”桓公曰:“善。”  相似文献   

7.
“五霸,桓公为盛。”历代学者对齐桓称霸成功的原因多有探讨。如苟卿从儒家思想角度、韩非从以法治国角度、司马迁从内政外交与经济的角度等。相比较而言,苏轼从霸者之兵的角度作出的诠释别具特色。这无疑使人们对管仲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史,是帝王将相的历史。齐桓公贵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一代名相,孔子赞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但为什么司马迁却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能知人也”呢?没有鲍叔之知人,没有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没有他的胸怀天下大公无私,管仲的才华将无以展现,齐桓公的任人唯贤也无从谈起,成人之美,是建立这个铁三角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孔子盛赞管仲 ,因为管子具有恢宏之志的大仁 :立志兴齐 ,佐桓公成霸业 ;以民为国本 ,藏富于民 ;富国强兵 ,巩固社稷 ;尊王攘夷 ,一匡天下 ;“官山海”,资源国有 ;重农业 ,广产粟 ,带百业。其政策合宜时势 ,使齐国常强于诸候 ,斯述均源于文献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1-6题。管仲、隰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反③,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④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诸子中,《鹖冠子》一书的命运可谓最为乖舛。自从被柳宗元斥为伪作以后,这部书就很少受到关注,直到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的发现,《鹖冠子》才得到公正的评价。但是,这部书在先秦诸子中的归属仍颇有争议。从目录著作和《老子》、《黄帝四经》、《鹖冠子》中“道”的一脉相承的联系两方面,可以看出其属于道家。  相似文献   

12.
清初学术是中国学术实现从理学到朴学演进的重要节点。荀学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这种演进体现在荀学研究中是由"抑荀"到"扬荀"学术风气的转变,是"以礼代理"的学风转向。清人凌廷堪私淑朴学大家戴震,其作《荀卿颂》既为师承所原,又源自当时"扬荀"的学风。凌氏以"征实"对待礼学研究,崇礼于训诂考据学问之中,为荀学研究中法先后王、性善恶之辨等有关社会政治理念争论做出解释。这种对荀学实践理性思想特征的提倡,启发了中国学术形上思维传统的新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郭沫若对待庄子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非常不同的时期:浮夸时期,苦闷时期,匡济时期。在第一个浮夸时期(1924年以前),郭沫若对待庄子是充满浮夸的浪漫情怀的歌咏.把庄子哲学与西方的泛神论等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与浪漫色彩的“文学化的庄子”;在第二个苦闷时期(1924—40年代),郭沫若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对庄子的评价上。虽然其学术态度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为我们客观地提供了一个“学术化的庄子”;在第三个匡济时期(60年代),郭沫若则完全用阶级论来评价庄子.于是有了一个“政治化的庄子”。郭沫若对庄子态度的这种戏剧化的变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庄子哲学在现代中国的波折命运。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人在政治环境的压力下个性逐渐走向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晏子春秋》材料逐章分析,作者发现其材料共来自三个方面——古史、民间传说和编订者自己的思想理念。又通过深入探讨最初人们记录事件、传播人物轶事的动机,论定:《晏子春秋》既非"历史小说",也不是"传说故事集",而是一部我国最早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对法家思想及实践所造成的历史教训有着深刻的反思。对"势"、"法""、术"等法家思想,《淮南子》在批判中有所扬弃,并且以理性的政治态度进行了汲取和融合。以法家思想及实践作为政治思考的参照物,《淮南子》着眼于"治道"与"治术",构建起了"多元并存,理性融会"的混合型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紫金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紫金山歌"留有楚音的遗韵;"紫金山歌"载有山民的心韵;"紫金山歌"创有独特的腔韵。挖掘与整理"紫金山歌",保护与培养"紫金山歌"的传承人已是迫在眉睫。要使"紫金山歌"在传统遭遇现代的今天得以传承和发展,应该依托政府与相关专业研究单位,依托教育与本土的大、中、小学校,依托社会传媒与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今本《老子》第23章“故从事于道者”一段话,已失去原貌,当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勘正。因为经文有误,历来注家皆失其解,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为正确理解这段话提供了条件。这段话的大意是,与得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得道;与背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失道。《老子》这段话的用意在于劝说君主罢黜百学而独行己道。这段话与相关经文一起透露出了《老子》思想的心理根源,有利于我们对《老子》思想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中有大量的道家、法家关于"道"和"法"的论述。但不同于一般道家和法家学派的是,《管子》中的许多篇章都采用了"因道全法"的手段,将"道"与"法"两个概念相结合,以道家哲学论证、充实法家政治,为恢复天下秩序和实现齐国君主争霸的目的而出谋划策。这种道法结合的手法为韩非子所发扬,开秦汉之际诸子合流的先河,以便更好地为君主专制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论《冠子》的“道法”思想——兼论道法、黄老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鹖冠子》是汉以前的一部古书。“道法”思想是该书的主要思想。“道法非申韩”,也与黄老新道家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高邮话有大量的以“子”[tsε]充当后缀的合成词。除了主要作名词的后缀外,“子”还能充当代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副词的后缀。普通话中“儿化”所起的特殊作用,高邮话里由“子”缀来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