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没承包,我却采、通、编一篮子挎地主办了5年《听众服务台》节目。《听众服务台》是个回答知识性问题间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节目,不敢说“人人欢迎,保您满意”,但在1990年的听众调查中竟然还真给捧得不矮。不少人过奖地称我为“立体型的十万个为什么”,更多的人则给予“为民排忧解难”的荣誉。正是真的为民排了些忧,解了些难,风趣的人们还送给了个“万家乐”的雅号。幸亏年轻,倘我胡须满面,恐怕得有不少人喊我“知识老人”了。尽管褒扬有过,但就《听众服务台》来讲,的确是个令人拍巴掌的节目。咱为听众服务,听众就信赖咱,听众越信赖咱,咱越要为听众服务好。我真希望能永远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相似文献   

2.
5月13日,成都市“同心行动·成都讲坛”档案专题讲座在成都图书馆开讲。成都市档案局局长赵德喜作了题为“档案你、我、他——漫谈档案的作用和文化传承”的演讲。演讲从15时至17时,许多听众早早地就来到演讲厅,他们当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幼儿园的小孩。赵局长生动、风趣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听众,并适时与听众展开互动交流。“同心行动·成都讲坛”是成都市为构建和谐成都,创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向公众提供与市级部门交流的一个平台,至今已有10多个市级部门举办了专题讲座。(成都市档案局张永红/文曾涛/图)档案连着你我他——成都市档…  相似文献   

3.
“今天往这个‘市场经济与经济宣传’的讲台上一坐,真有点儿‘上市了’的感觉,再说白一些,就是给‘提溜’到秤盘子里了——从我而言,是要向全体同仁、各位评委推销自己的观点,对大家说来,则要掂量掂量我这番说词儿能约几斤几两、能值几分几文”。台上演讲人轻松调侃的开场白,引起在场听众会心的微笑。这是3月6日经济日报业务演讲竞赛现场的一个镜头。11位演讲者依次走上讲台,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生动语言和随之进发出来的思想火花,博得了台下同仁们的阵阵热烈的掌声。经济日报开展的业务演讲竞赛  相似文献   

4.
老文 《出版参考》2011,(6):39-39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今天往这个‘市场经济与经济宣传’的讲台上一坐,真有点儿‘上市了’的感觉,再说白一些,就是给‘提溜’到秤盘子里了——从我而言,是要向全体同仁、各位评委推销自己的观点,对大家说来,则要掂量掂量我这番说词儿能约几斤几两、能值几分几文”。台上演讲人轻松调侃的开场白,引起在场听众会心的微笑。这是3月6日经济日报业务演讲竞赛现场的一个镜头。11位演讲者依次走上讲台,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生动语言和随之进发出来的思想火花,博得了台下同仁们的阵阵热烈的掌声。经济日报开展的业务演讲竞赛  相似文献   

6.
傅程:听众朋友,今天的《文化风景线》栏目为您安排一个特别专题节目:《“听从是我的良师益友”》——介绍刚刚去世的我国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先生与听众的密切交往,同时还为朋友们安排了齐越先生专门为一个听众录制的一篇小说《疤公》的录音。以此来表达我们和听众朋友对齐越先生深切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7.
日前报载: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征询听众意见,评选出该台十档“最受听众欢迎的节目”。《报刊文选》节目榜上无名,笔者心里有种惋惜之感。因为我是这档节目的老听众,它是我最喜爱听的节目之一。后来打听到,原来在开头发的调查表上,把《报刊文选》节目疏漏了,为弥补心里的缺憾,我想借《新闻记者》这个园地补投一票,同时说说我近几年收听这挡节目的感受和体会。我以为,这档节目是办得颇有点特色的,也是富有“磁性”的。如果概括起来说,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原是基层单位的宣传干部,最近调到地区广播电台从事群众工作。电台新辟了《听众信箱》节目,我不知怎样搞才好。听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听众信箱》办得很有生气,是否能略告一二。西藏读者戚进《新闻记者》编辑部转来戚进同志的来信,由于我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听众信箱》的老听众。这一时期,上海台这档节目给我的印象是,对听众来信来电的处理,及时而见实效。《听众信箱》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为听众排忧解愁,因而也就密切联系了  相似文献   

9.
安徽巢湖人民广播电台《青春旋律》节目开办“我写我说”栏目,一改过去“我说你听”、“你打我通”,缺少听众参与的局面,既有城市电台“电话交流”、直抒胸臆、表现自我的效果,又满足了农村及部分城市听众无电话交流但又急欲交流的渴望,是广播改革的良好尝试。“我写”即由听众自己去自由写作,内容只要是健康的,可以无所不包,以反映当代青年人理想  相似文献   

10.
“蔚兰”这个名字,人们早已熟悉。她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蔚兰信箱”(现已改为“792信箱)的节目主持人。人们也早已知道,多年来,蔚兰尽心尽意地为听众服务、为听众排忧难解的好事数不胜数,听众这样赞道:“我伲有苦恼就向蔚兰说”。而听众自然也会想到,蔚兰也是普通的人,也有喜怒哀乐,当然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顺心的事,可她从不把自己的苦恼向别人诉说……听众尊敬蔚兰,关心蔚兰,很想知道蔚兰心里有点啥苦恼,或许能帮点什么忙。不少报纸杂志的记者在采访蔚兰的时候,也关切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世界》2008,(4):11-11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曾在韩国首尔大学做了一次演讲。演讲快结束时,金大中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提问。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的一生非常坎坷,经历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磨难,是什么力量使您保持坚强而乐观?”金大中微笑着回答:“因为我有一道坚固的心灵防火墙!”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金大中没有马上进行阐述,而是对那位学生说,“你能先上台和我一起做个实验吗?”那位学生愉快地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12.
演讲者和听众是演讲过程中最根本的要素,是演讲矛盾统一体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传统视角把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看做主客体关系,造成两者地位不平等,无法充分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演讲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试图从主体间性的视角,重新阐释演讲过程中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以此促进演讲活动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14.
在广播节目的传播中,“稍纵即逝”的特性与听众的不同.收听需求发生矛盾.而精办黄金时间节目、是解决这一矛盾满足听众需求的有效方法.“黄金时间”是指在一天之内收听率最高的那一段时间广播节目的传播时间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广播节目传播的内在质量.换句话说,选择“黄金时间’进行传播,只不过为提高厂播节目收听率提供了一个外部条件.实现优质传播(?)是提高广播节目收听率的内在依据武汉电台在实现优质传播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取(?)初步经验.1991年9月武汉电台组建了《白云彩虹“873”》板块节目组,每天早晨 6:00全 8:25(6:30转播中央台30分钟《新闻和报道摘要》节目)播出.并改传统的录播形式为直播形式.这是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每天开播的第一个板块节目,也是全台唯一的新闻板块节目.无论是从播出时间上看,还是从播出内容上看,这个板块节目都处于全台节目的“龙头”位置和主导地位.因此,台领导和新闻中心一直把精办这个“黄金时间”的“新闻专题”节目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实,并且把宣传重点放在反映党和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上.使《白云彩虹“873”》年年有创新,在听众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从1994年1月起,《白云彩虹”873”》与长江日报《周末版》.武汉电视台《彩桥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节目举办了人才问题广播讲座。在这个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成才之路》一书,已同读者见面。这个讲座和这本书,在听众和读者中引起了较热烈的反响。讲座播出过程中,中央台收到听众来信达2,700多封。有的听众在信中说:“你们的节目硬是象吸铁石似的,将我吸引住了”;“我听了一讲又盼着听下一讲”。人才问题广播讲座为什么能吸引住听众?怎样才能把广播讲座办成“吸铁石”?作为人才问题广播讲座的编者之一,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我的2011年,“看见”应该是个关键词.身入新闻业十多年,我一直关注摄影,并意图以笔写图,以此更好地呈现出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因为在《人民摄影报》上撰写图片评论、去年9月1日至3日,我受邀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201 0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奖典礼,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看见就是改变——我眼中的金镜头》的主题演讲.在我看来,看见就是立此存照,看见就是接近真相的努力.很多时候,看见就是改变,因为改变就从看见开始.  相似文献   

17.
谈精神价值     
邓琼  曲瑜  少辰 《出版参考》2008,(1):17-17
以写哲理散文著称的著名作家周国平到羊城开讲.语出惊人:“中国一直得不到诺贝尔奖是因为对于物质过分看重.忽略精神文化。” 周国平是应广东移动公司之邀到“全球通名家讲谈”当嘉宾的。他本来演讲的题目是《哲学的世界和企业家的世界》.但看到台下听众“成分”复杂.他还是更侧重讲起了一些普适性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大川 《今传媒》2006,(10):34
看到一条好新闻,如沐春日阳光,夏日清风。今年8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有一条新闻,题为《2006年上海书展开幕式别开生面领导不讲话嘉宾作演讲》。读后,让人顿觉清新,为之一喜。亲临书展开幕式的,有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多名领导,却没有一位作“重要讲话”,而是请与会的作家王蒙、全国劳模包超帆和“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洪战辉三位嘉宾,每人作5分钟的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就是本届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演讲结束,市委一位领导才宣布:“2006年上海书展开幕”。三位嘉宾演讲得如何,笔者不做评论,只需看看…  相似文献   

19.
《午间半小时》(简称《午间半》)从1987年1月1日开播至今已有8年多的历史.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所作的全国听众调查,它的固定听众高达4.9亿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个令《午间半》的成员骄傲的数字.8年中,《午间半》共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24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国际奖.其主持人先后获得全国“开拓杯”特别金奖和全国首届古佳广播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激发听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我台于1989年7月1日创办了综合文艺专题节目《文史纵横》,每周一档,每档20分钟。一年多来,我们在这档节日里,陆续播出《古老的如皋》、《崛起的如皋》、《振兴的如皋》等稿件后,在听众面前展现了一幅幅欣欣向荣的古城风光。林梓镇听众袁春静来信说:“谁说如皋是穷乡僻壤?如皋的美好风光令人神往,把她建设得更美好,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神圣职责。”在节目编辑过程中,我们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有的男女对播加配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