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耻、必然败亡的命运.就其概括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我们可以把《红楼梦》看作是封建社会的一部形象的历史.但是,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一直为地主资产阶级的“红学”家们所践踏.他们从人性论出发,避而不谈《红楼梦》中揭示出来的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总是把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孤立起来,抽去它具体的阶级内容,并把它夸大为全书的主题,称《红楼梦》是什么“忏悔情场”之作,是“爱情的青春的颂歌”.把《红楼梦》看成是谈情说爱的小说,还是看成是反映阶级斗争的形象的历史,这是长期以来《红楼梦》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末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我国封建社会伟大的艺术家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最高成就的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它以鲜明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采缤纷的生活画卷和广阔的阶级斗争图景,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尽管《红楼梦》的作者不是,也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封建社会衰亡史。《红楼梦》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生动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了这个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在小说产生的历史时期,虽然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仍然是封建社会,这种新的萌芽,已经使得封建社会的矛盾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特征而更趋于尖锐、复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为中国晚期封建社会的生活悲剧的百科全书,它无处不是死亡。由于作者家族的悲剧和他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曹雪芹只能借助“死亡”对封建末世发出强烈的控拆。他将这种死亡意识投射于《红楼梦》中,创造了以死为开端、以死为结局的死亡叙事结构,借助作品人物的死亡强烈地控拆着封建社会的罪恶。  相似文献   

5.
《林兰香》的内容丰富复杂,全书以明初开国功臣泗国公耿再成之支孙耿朗一家,自洪熙至嘉靖百余年的盛衰隆替为主线,相当全面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它在明清小说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接《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一节联系链。《金瓶梅》、《林兰香》和《红楼梦》写的都是家庭日常生活及其悲剧命运。《金瓶梅》主要写的是恶霸、富商、酷吏西门庆家的平庸而靡烂的生活;《林兰香》则主要写的是勋戚世家的生活;《红楼梦》写的是: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主要写贾家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换句话说,《金瓶梅》写的是“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林兰香》写的是儿女“情怀”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红楼梦》,而《红楼梦》的伟大却不仅在于它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衰败,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无与伦比的鲜明的艺术典型。贾宝玉形象便是这一系列典型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但是,这一形象也是《红楼梦》人物画廓中性格最复杂、最难理解的典型。对于这一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显然有助于对《红楼梦》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认识。本文拟从贾宝玉形象社会性质与美学性质的分析中,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对贾宝玉形象的社会内涵和美学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王鹏飞 《考试周刊》2012,(53):22-23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题,通过贾、薛、史、王四大贵族家庭的兴衰史,通过细致和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封建社会复杂的矛盾斗争,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红楼梦》反映出来的爱情悲剧,既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又是作者人生中某些悲剧的缩影,还是对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统治的血泪控诉。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红楼梦》(指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书)是我国思想和艺术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古典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没有一部古典小说能与它比拟。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艺术典型。《红楼梦》的反封建倾向和艺术魅力是通过大量而优质的典型人物鲜明生动地显示出来,而主要不以故事情节取胜。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事件中表现众多人物各种各样的思想性格,反映人物与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林黛玉进贾府》集中体现了这一成就。贾府  相似文献   

9.
自从《歧路灯》半个世纪前被部分介绍给读者、近年义以全璧问世以来,这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巨制终于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但关于这部小说思想艺术价值的评价,却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近年来并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不同观点的争鸣。尊崇者或把它抬到了与《红楼梦》和《儒林外史》“鼎足而三”的地位,或认为它“只逊于《戏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更有认为它“反映后期封建社会生活面的广度远过于《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
原载《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4期 不识相是一种常见的人生状态,进一步必然导致尴尬局面的产生。《红楼梦》这部杰作写了两个不识相的奴才,一是芳官的干娘,一是王善保家的。由于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的奴才地位,弄不清楚与主子甚至与上等奴才间隔的距离,因而讨好不成反讨来了打和骂。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就是写各种人生状态的现实主义杰作。形而下看,它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相与衰亡,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形而上看,这里又有各类人生境遇各种人生状态的概括。读《红楼梦》,即可以认识那个具体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它的反封建、反孔孟之道的精神一直被地主资产阶级反动文人播下的重重迷雾所掩盖。经历了二百多年的艰难历程,《红楼梦》终于流传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今天,《红楼梦》真正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为我们认识的时候了。《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它虽然不同于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历史著作,但它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揭露和批判,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尔欺我诈、争权夺利,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歌颂了奴隶们的反抗和叛逆者的反封建斗争,是一部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阶级斗争史,是一部帮助我们认识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极好教材。我们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红楼梦》当作一部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政治历史小说来读。  相似文献   

12.
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封建社会没落史。其语言具有哲理隽永的特色,这类语言不是作者外加的,而是跟他的全部艺术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为作品的全部思想内容所证实了的。因此,它不仅是用几个哲理性语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从全书的历史性内容和艺术整体上,反映了含义隽永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史。它在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的时候,塑造了封建社会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许多典型形象。《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反面人物,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两面派的典型,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的典型。可是,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林彪及其死党,在他们的反动笔记里,却把薛宝钗封为“正面人物”,欣  相似文献   

14.
乐铄 《语文知识》2011,(2):24-28
《人间喜剧》喜写物质世界,比《人间喜剧》早了近百年的《红楼梦》也重视写"物",并且种类、数量更多更丰富,举凡衣食住行,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之物,应有尽有,完全可称《红楼梦》重于、也胜于《人间喜剧》写"物"。《红楼梦》中的"物"能反映封建末世贵族之家经济制度、富贵奢华、封建等级关系及其衰亡,并起演示人物性格的作用,与《人间喜剧》中的"物"一样,也是一种"环境",是恩格斯所述"典型环境"中的物质环境部分。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政治历史小说,有着鲜明的反孔、反儒。反理学的思想倾向。《红楼梦》通过对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的其实描写,通过所塑造的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对于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刻有力的批判。《红楼梦》主要的政治历史价值就在于:尖锐地批判了以“克己复礼”为核心的儒家  相似文献   

16.
纵观王熙凤的一生,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她恰似“红楼梦”,成为作者写作意图的一个最佳缩影。就像作者欲通过《红楼梦》反映封建社会必然衰败的立意一样,小说写王熙凤也要反映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百科全书,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这是一个关于人、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的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不管表现得多么纷繁和歧异,我们总可以从每个人性格发展轨迹中找到他隐秘的心理变化流程。众所周知,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萌芽的封建贵族的叛逆,作满怀同情地在这个悲剧主人公身上表现其对封建正统势力沉重、伤感、失望的情绪。作为一个悲剧典型,人们往往重视其性格的社会意义而忽视其自身的心理因素。其实,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封建社会至清代已进入危机四伏,摇摇欲坠的末世,尽管在清中期曾一度出现过“乾隆盛世”,但也不过是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回光反照而已。清代小说继承并发展了以往各代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现实生活,而对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作了擘肌分(月里)、穷形尽相的揭露与批判。《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就是清代乃至我国历代揭批封建社会的小说创作中最优秀的代表作。认真阅读这些小说名作,对其思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封建社会末世的基本面貌和腐朽本质。清代小说名作对我国的封建社会的揭露与批判,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封建统治阶级贪官污吏残酷剥削和欺压广大人民黑暗现实的揭露批判 早在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东南亚沿海就已产生,但强大的制建势力阻碍了它的发展。到清代,封建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不断扩大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皇室、贵族、官僚及富商都聚集了巨大财富,而广大人民则日趋贫困。社会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更使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清代小说名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尤其体现在它的百科全书式的结构上。一部《红楼梦》,于文学描写之中,绘画、建筑、饮食、服饰、医药以及民俗风物等,无一不涉及、且无一不描写精到,正因如此,才使此书“不与作者言,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中关于中医中药的描写,也同其它方面一样,写得细腻入微,且无不是为刻划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对于书中的医药描写,过去有不少人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几乎都是站在纯医学的角度上,孤立地对其病理和药理进行探讨和评价,没有对其中医药描写的深层意义进行探究。我们知道,曹氏写《红楼梦》…  相似文献   

20.
名著《红楼梦》第八回,对红楼故事有着提纲挈领的意义。《红楼梦》写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写封建社会上下尊卑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种种社会生活现象,是通过宝、钗、黛三人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具体讲是“黛死钗嫁,宝玉出走”这样一条情节贯穿线来展开和表现的。《红楼梦》第八回是书中这三个主要人物第一次集中活动,是“木石姻缘、金玉良缘”矛盾冲突和力量消长的第一次的表现,是他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对争取周围支持的不同前景的第一次显露,是他们爱情婚姻悲剧发展走向和结局的第一次暗示。因此,第八回可以说是《红楼梦》的总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