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弹性力学具有复杂性、抽象性、数学知识运用较多等特点且课时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最大限度地提高"弹性力学"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学校矿业优势学科平台建设及多年的"弹性力学"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以特色工程教育为兴趣激发点,以论文式大作业、交互式教学、鼓励式教育和多元化成绩考核等为手段,对矿业类院校工程力学专业"弹性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指出提升《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性。从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职业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动力三大理念方面阐述了《弹性力学》的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改进教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及时教学法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学校矿业优势学科平台建设及多年的塑性力学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开展了"大采矿"专业相关学科中塑性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和思考,从理清课程体系、选择和完善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新工科”和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我国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其次提出“一二三四”教学创新模式及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以及力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考察了美国工程教育成就卓著的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课程的设置与演变,发现其化工学科课程的设置是与化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其次,对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和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与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这些大学工程学科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都体现了回归工程、服务社会的工程教育理念;最后,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高素质的交叉复合型工程技术型卓越人才,以适应未来产业的发展变化,更加注重的是教改实际成效。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运用力学思想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材料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工程问题驱动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模式,从实验教学、课堂讲授、学科竞赛、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等几个层面,论证了相关的教学示范案例,培养了学生对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力学思维,有效提高了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是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三个专业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结合笔者所在院系《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分析总结其在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对课程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实际可行性的改革意见,并对多源教学资源的构建和具有良好交互性、体验感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进行探讨,结合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先导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用专业技能,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以期能对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融入CDIO理念的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能力竞赛是一项全国性的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CDIO 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在竞赛过程中融入CDIO 工程教育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整合机械学科竞赛,基于CDIO 模式构建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和竞赛平台,将课程实验与学科竞赛相融合,赛教结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对培养机械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途径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化工、材料、冶金等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发展潮流,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改革与实践的结果表明,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于以普通文理学科见长、专门职业学院卓越的老牌综合性大学,如何开展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工程教育?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以其重建十六年的创新理念与实践,作出了令人满意的回应。哈佛工学院利用全校多学科优势,为应对人类社会重大挑战和培养复合型未来领导者,提供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平台;将设计教育作为工程教育复兴重要抓手,围绕工程设计思维培养,重塑工科课程和知识体系;优先发展培养计算能力相关学科及学科群建设,为工程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整体性变革提供了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美国、英国、欧盟和亚洲等国家或地区的工程专业组织对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的期望与影响为切入点,围绕工程师的培养类型定位、毕业生的能力资质、课程的预期学习结果和课程设置等问题开展文献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工程专业组的角度考察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点在于:工程教育课程需要回归工程实践、课程需面向整体型工程实践、毕业生的非技术能力与技术能力并重。反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的问题与弊端,提出5条课程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学科基础平台课的角度分析了程序设计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问题,并为此紧密联系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教法改革,重新梳理课程定位并整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体系,对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授课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库和实验案例资源库,并根据授课对象的知识背景灵活把握教学方式,进而实现程序设计与专业问题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具备应用信息技术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模拟和求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外四种主要的工程教育教学理念,针对弹塑性力学基础课程的课程特点,结合实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从理论教学、现代设计工具与弹塑性力学教学的结合、实践环节、多媒体教学、预习与复习、科研与教学结合和转变考核机制七个方面,探讨了教改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程伦理教育对于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加强对工科类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国外工程理论教育研究已较为成熟,尤其是美国和德国;国内有关研究尚处于启蒙阶段,较多研究为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实践方法。当前国内工科类大学在工程伦理教育课程上存在:宏观上,国内工程伦理教育主要表现学科划分不恰当和缺乏系统教育体系;微观上,国内工程伦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适合国内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成果评价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是石油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蕴含着深厚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深入认识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剖析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现状,创新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方法,探索“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德育和智育深度交叉融合的新教学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石油人才,为相关理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工程观越来越为美国工程教育界所认可。大工程观要求工程教育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全美最好的两所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工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大工程观,其结构体系型和内容体系型课程设置模式,值得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7.
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程的综合化和复杂化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创新素质培养的问题以培养满足工程实践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紧紧抓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形成了一套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对独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校内实验基地与工厂实验基地相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平台与情景教育平台互相融合、产学合作、教育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是高校双创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背景,结合当前高校双创教育课程现状,就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科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展开讨论。结果认为,以科创竞赛主题为教学目标,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的先导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践证明,在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创业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其他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概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然后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子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电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包括明确培养能力的目标;强化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建立能力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2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225-228
针对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构建了网络化、共享型、开放式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平台。该平台构建了多种资源的课程教学平台,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部分;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科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从基础到实际工程实践得到系统全面的训练,为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