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弥渡山歌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晶,是历代劳动人民创作的积累,是弥渡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为了使弥渡山歌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论文主要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通过运用词语修辞和句子修辞两种修辞手法对弥渡山歌进行全面探析,意在充分挖掘弥渡山歌潜在的修辞艺术价值,从而加强人们对弥渡山歌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弥渡山歌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晶,是历代劳动人民创作的积累,是弥渡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比喻辞格是弥渡山歌中使用最普遍的辞格,通过对比喻辞格的研究,意在充分挖掘弥渡山歌潜在的修辞艺术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对弥渡山歌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语音修辞是利用语音手段以获得积极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丰富的语音修辞手段不仅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而且在词语、句式和辞格中产生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对客家山歌作语言学角度的研究 ,分别从语音、用词、用字、修辞几个角度进行。研究表明 ,客家山歌的语言有很大的存古性 ,它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汉语面貌。其中的根本原因 ,在于客家民系源自中原故土  相似文献   

5.
语音修辞是利用语音手段以获得积极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丰富的语音修辞手段不仅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而且在词语、句式和辞格中产生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音修辞、语义修辞、语法修辞等唐诗主要修辞方法在不同层面的创造性运用,顺应了不同诗体、不同诗作的格律要求和修辞目标,彰显了修辞独特而丰富的文本功能和审美价值,成就了唐诗“干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修辞特质和艺术风采.文章从语音修辞、语义修辞、语法修辞、语篇修辞、风格修辞等五个侧面勾勒唐诗修辞的概貌.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修辞格则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定文化所编制出来的语言组合的模式。修辞格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格式。修辞中的语音修辞、结构修辞、语义修辞和情理修辞对于增强语言表现力很有帮助,这在中国汉族婚礼用语中有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论英语拟声词的修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声 onomatopoeia是一种重要的语音修辞手段,它通过借助于相似的响声来模拟某种声音,以产生某种独特的修辞作用.本文对英语拟声词用于描写情景、动作、事物等方面的修辞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媒语言最常用的传统修辞手法除包括仿拟、比喻、押韵等以外,网络修辞还对传统修辞技法进行了更多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在诸多方面,我们重点分析的是语音修辞、语形修辞和语义修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绵阳市楼盘名称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语音修辞和词汇修辞两大方面.语音修辞主要通过叠音词、平仄搭配、音节节奏来实现,词汇修辞主要通过词语色彩的选择和修辞格的运用来实现,同时指出了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对楼盘美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与民俗关系密切,民歌可反映民俗,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丰富多彩的民俗又不断丰富着民歌的内涵和外延。粤西雷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极为丰富,涉及雷州半岛人民的生产习惯、精神信仰、饮食习俗、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雷州半岛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特质。试图透过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这一活动窗口,来探究雷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密切的与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直接表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它在形式或者内容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演变后的民歌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新民歌"。这一词汇曾多次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运用,虽然,新民歌的内涵与传统的民歌息息相关,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及不同的文化大背影下,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理解和文化传承使命。其中传统民歌与中华民族的各种灿烂文化的结合成了"新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栽秧薅草锣鼓歌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栽秧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人在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歌腔。栽秧薅草锣鼓歌从生产生成、内容、形式及艺术特征来看,也是土家族民歌中保留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栽秧薅草锣鼓歌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歌唱艺术,其声腔特征、表演内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多声部民歌,自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后一直受人们关注。湘西多声部苗歌同其他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一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在形成与流传、和声构成、织体形式、形态特征等问题方面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态度应该是继承与发展,而对发展中的民歌演唱风格问题则成为当前民歌演唱传承中要突出解决的问题。了解中国民歌的特征下的唱腔风格,理解民歌作品的风格与歌唱声音风格的关系,培养歌唱者能演唱多风格民歌的能力.努力做到演唱风格与歌曲风格的统一,才能做到民歌演唱风格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16.
彝族民间歌谣以三段式结构为典型特征。这些歌谣在彝族情歌、酒礼歌、丧礼歌、山歌四个主要类型中都有十分明显的代表作品。三段式结构的彝族民歌有其深层次的民族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渝西儿歌的主导思想是寓教于乐,渝西儿歌的艺术特色是童趣盎然。一些缺乏童趣的所谓儿歌,其实不是真正的儿歌,也不能真正为儿童所接受。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儿歌,是那种有别于儿童诗的,由民间创作并且主要在口头流传的儿童歌谣。儿童诗的发展方兴未艾,儿歌却和别的民间歌谣一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