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城保山是一座多水的城市。不仅各家各户的天井或后园、公共场所、交通要道有水井,排水用明沟,而且它的设计者还把磨坊、龙泉两河之水分作道道细流引入城内,因而保山城内布满河流:每一条街巷的两边,城市边缘至城墙之间的宽广的稻田、菜地和桑园之间都有河水流过。水多桥必多,因而过去  相似文献   

2.
保山城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养花历史的城市。明成嘉年间便有右侍郎张志谆所作的《永昌二芳记》。书中写道"茶花有三十六种,杜鹃花有二十种,皆永昌所产。"民国《保山县志》记载了保山种养的传统花种桂花、茶花、杜鹃、映山红、樱花、腊梅等270多种。  相似文献   

3.
<正>老保山人把茶馆叫茶铺儿,把到茶铺儿里喝茶说成是蹲茶铺儿。与国内许多古老的城市一样,过去的保山城内也有很多茶铺儿。它们分布在繁华的街道,或交通要道上。由于茶铺的位置不同,喝茶人也就不一样,比如南门街的茶铺儿,一般喝茶的是附近的黎民百姓,而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保山城,往往以代表性的事物或建筑来命名街巷。比如小井巷,有一水井;书院街,有永保书院。晏公巷是连接保岫东路与下巷街的一条巷道,从保岫东路看,位于现在的市工商银行与邮电公寓之间,从下巷街看,位于现在的市电信大楼西端。关于晏公巷巷名的来历,《保山市名志》写道:"明末在此建江西会馆,内供奉萧、晏二公牌位,通称萧祠。祠前街道取名萧祠街,祠后取名晏公巷。"从聂家大院出来,向西斜着走过保岫路,走过县人民银行前的广场,就进入晏公巷了。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坝子上就有许多带"屯"的村庄,是明洪武年间随傅友德、蓝玉、沐英从南京、江西等地从军垦田屯兵过来的。以"屯"命名村寨名是保山本地区的历史遗存。明代在保山实行的卫所及军屯制度,不仅构成了保山汉族移民的主源,同时缩小了保山同内地生产力的差距,极大地促进了保山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段一平 《保山学院学报》2013,32(4):2+115-F0002,F0003
保山现在依然有城里城外的说法,但这个概念已经变得很模糊,因为现在城里城外已经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过去,人们以城墙为界,把被城墙圈起来的地方叫城里,没被圈起来的地方叫城外。过去保山城的城墙,是沿着现在的环城南路、环城东路、环城北路修建的,因此,我这里所说的城里的孩子,就是生活在环城南路以北、环城东路以西、环城北路以南这个范围内的孩子,事件和场景所处的时限,是20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贫困的年代,但保山城里的孩子,却把自己的童年演绎得那么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7.
段一平 《保山学院学报》2013,(2):F0002-F0002,F0003
在《上水河、下水河》一文中,我曾提到位于保山城东南角下水河与王衙街相交处西北角上的段家碓房,那是我的家。也就是说,我祖上是开碓坊的,我是舂碓人的后代。我父亲说,我家祖籍江苏南京,家住柳树湾石板巷,明朝洪武年间,一世祖随征南将军傅友德西征来到保山。从他记事起,我家就住在下水河边上开碓坊,以经营稻米为生。方法是。到保山坝子的各个村子,各条街子上去买稻谷,驮回家,舂成米,卖米,从中获取利润。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明代中后期从中原走到保山来的。保山最早出现的书院叫正学书院,民国《保山县志》说:正学书院,"在明伦堂右,嘉靖四十二年,知府杨朗即倾圮馔堂、号舍改为之。此为永昌书院之始。"据考证,明伦堂,在今保山实验小学内。  相似文献   

9.
从云南省保山市野生羊肚菌的分布规律、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保山地区羊肚菌资源非常丰富,在不同海拔地区均有分布,春末夏初是主要生长季节,初秋时节也会发生,但产量较低;研究结果将为保山羊肚菌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保山彝族是保山主源土著民族,也是现代保山主体少数民族,但保山彝族传统文化目前呈现弱化趋势,消逝迅速.从语言文字、服装服饰、传统节日、道德习俗、民族意识主客观五个方面概述了保山彝族传统文化现状,分析指出保护意识淡薄、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项目建设薄弱、原生环境被破坏是当前保山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宏观、微观角度提出了加强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那时,保山城里麻雀很多,不像现在般的很少见到。保山城里的孩子在麻雀身上找到了无穷的乐趣。下麻雀、掏麻雀、粘麻雀、打麻雀、养麻雀、吃麻雀……下麻雀,是保山方言,这里的"下",有引诱,使之步入陷阱的意思。孩子们下麻雀,有三种方法,一是用簸箕或筛子罩,二是用实竹杆打,三是用砖打。麻雀不像其它的乌儿,在树上做巢,麻雀的巢,只做在房  相似文献   

12.
未来保山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能否选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保山在工业发展选择上必须以规避物流成本劣势约束为首要原则。保山有国际商贸枢纽地位优势,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保山未来的核心产业很可能从三产中产生。  相似文献   

13.
保山的宜人气候,是大自然对保山人的厚爱和恩赐,是保山得天独厚的宝贵人居条件;充分发挥保山气候资源优势,建设全省的最佳人居盆地示范区,是促进保山气候资源升值的有效途径,并为保山下一步的建设发展和综合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保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远离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圈,这使保山产品运输成本增加,从而使产品成本增加,导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因此,发展保山经济要回避远离经济发达圈这一不利因素,应充分发挥保山自己所特有的资源优势,保山的经济应努力发展旅游、民族文化及绿色食品三大产业.  相似文献   

15.
保山近现代永人著述之书和记载保山人事之书空前繁荣,编修进一步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备,产生了一批在地方文献史上具有集成性价值的地方文献,如《永昌府文征》、《保山县志稿》等。在保山近现代历史上,政府倾力扶持推动地方文献工程,社会崇文蔚然成风;地方文献搜罗广博,形态多样;特色突出,多所创新。保山要保护、研究和利用近现代地方文献,就必须提高对地方文献这类特殊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加强地方文献建设,把地方文献作为发展保山产业的文化依据,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的特色优长,寻找特色产业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6.
<正>保山历史上有内八景与外八景之说。内八景在城内,分别是"西山晚翠、明月太保、白昼观星、法明晓钟、铜壶滴漏、梅鹿争春、荷池观奕、龙池夜月";外八景在城外,分别是"蕉洞春光、哀牢金井、神坪赏花、梨花香雪、北津烟柳、金鸡温泉、云崖卧佛、鱼村晚钓"。"鱼村晚钓"说的便是位于保山城东五公里处的打鱼村、三家村、老鸦寨一带的村民在夕阳下泛舟湖上、撒网捕鱼的美好情景。或许有人会问,打  相似文献   

17.
本来是写《保山学院学报》的发刊词,却用了《"而立"寄语》这个标题,看似有些疑惑,用意却是简单。应该说,作为《保山学院学报》的前身——《保山师专学报》有过几任主编,《保山学院学报》今后还会有多任主编,但幸运的是我能够在学报的升级转换中得以继任,一种承前启后的自然联系必定会延续着一脉相承的精神气息。  相似文献   

18.
探寻保山文化的主要特点。认为保山文化源于多民族的史前文化、哀牢文化,后来加上南诏文化的推动,明代汉民族的文化浸透,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以多民族的史前文化、哀牢文化、南诏文化为基础并吸收东南亚、南亚和西方文化的多元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在《红土高原上的古老城邦》一文中,曾引用民国《保山县志》中的以下记载来论述保山城的创建过程:"唐开元二十六年,南诏破施浪诏,余众走永昌,皮罗阁追击之,收永昌地,置拓俞城。"拓俞城即保山城。也就是说,保山城是南诏民族创建的。那么,保山城又是怎样由一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城市演变成后来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充  相似文献   

20.
根据保山城区2005-2008年的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RIMA模型,探讨保山城区空气污染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空气质量状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