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娜 《华夏文化》2009,(2):56-57
“知止”是中国儒家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礼记·大学》一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可以说是儒家对“知止”观念的经典解释。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追求真善美为目标的伦理型文化,而善是其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大学》所言“止于至善”,说明善乃儒家最高的道德理想,求善的核心价值的形成与儒学的长期浸润密切相关。当然,我们讨论中国文化中善的思想,也决不能够忽略道家。  相似文献   

3.
质疑英语全国分级统考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虽然,蔡先生的大学理念在日趋商业化的今天看来显得有些迂阔和不切实际,然而,大学毕竟不是变相的专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毕竟不能仅仅以授技为谋生之道。大学,它应有自己的理念、人文理想和独立的公共空间。为此,本刊曾在今年第1期刊发了关于“人文教育在当代大学中的位置”的一组笔谈,并引起了学界和媒体的积极反应。《教育文摘》、《南方都市报》、《生态通讯》等报刊先后作了介绍或转载。本期的“大学教育与人文精神”一组文章,可视为对第1期“笔谈”的呼应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应从一个新的高度去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局性比较容易理解 ,指人才的培养是事关全国发展的大事 ;关于先导性 ,含义深刻 ,须仔细学习研究。我们可以用这一理念去思考教育问题 ,其中含大学教育。我们估量大学的社会地位及其作用 ,如果用“中心”、“边缘”等社会学名词 ,可以看到 ,当今我国大学的地位并非边缘 ;边缘化的时代早已过去 ,它不断向社会的中心地位转移。教育先导性的提出…  相似文献   

5.
1994年5月,笔者随清华大学考察团去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志尽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等4所高等学校访问,对于日本高校的校园文化的许多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德”是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东京大学号称日本的“第一高等学府”,名古屋大学也是7所“帝国大学”之一,东  相似文献   

6.
浅谈“文化品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在成都四川联合大学召开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的闭幕式上,周远清先生提出高校文化品味问题。此后不久由教育部高教司召开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编委及主编会议上,周先生在讲话中又指出,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有三个层面:1.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7.
黄玉顺 《寻根》2010,(4):28-34
西方传人的现代大学模式作为一种学制,丧失了某种“大学精神”。这种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这种大学精神乃蕴涵在“大学之道”之中。这种大学之道就是:立德爱人。这种大学之道最初表述在作为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文本里。诚然,当我们用一个中国古有的词语“大学”去翻译西方的词语“university”并获得普遍认可的时候,这已经表明了两者之间尽管没有等同性,却毕竟存在着某种对应性;但这种对应性其实只是外在的,仅仅意味着,不论古今,所谓“大学”所指的都是教育体制当中在学龄上的最高阶段而已。换句话说,这种对应性并没有涉及大学的某种内在精神——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已进行四年,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在实践中也有一些问题需加研究讨论。我的这篇小文谓之“断想”,即片断的想法,提出供参考。一、关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主体问题四年前,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关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有简洁的说明。他认为,主要是文、史、哲学科的基本知识,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华。当然,对于大学文科学生需要加强自然科学的知识。今年六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需从整个素质教育的高度进行初步总结。在此情况下,有的教育工作者便提…  相似文献   

9.
书院师道     
许刚 《寻根》2012,(1):15-17
书院是古代极富“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机构与制度,其教育宗旨、理念、旨趣、形式、方法等均有值得今Et大学所宜思味、汲取者。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没有联邦教育部或类似的教育机构,教育事业由各省政府负责,因而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各省的教育体制和教科书也有所差异。全国有一个由十个省的教育部长组成的“加拿大教育部长理事会”,负责促进和协调各省间的教育合作。加拿大的高等院校分两类,一类是有权授予学位的大学,加入AUCC(加拿大大专院校联合会),共有82所,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阿尔伯特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等;另一类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学校,通称“社区学院”,全加有200多所,课程设置侧重于美术、工科…  相似文献   

11.
近来,“教育产业化”不光是一种时髦说法,还是一种正在雷厉风行地实施着的方略,虽说我们这个社会绝对说不上有雷厉风行的美德,虽说没见哪位“教育产业化”鼓吹解释清楚了什么叫做教育产业化。不过,从这两个月正迅速实施的高中、大学学  相似文献   

12.
据外国媒体报道,世界最大规模的女子大学近日在沙特阿拉伯问世。该大学以阿卜杜拉国王姑姑的名字命名为“沙特阿拉伯努拉公主大学”,也是沙特阿拉伯首个国立综合女子大学。大学落成典礼在首都利雅得郊外的校园举行,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出席典礼并为大学揭幕。据称,该学校最终可容纳学生约5万人学习,堪称“世界最大规模”女子大学。  相似文献   

13.
李忠东 《世界文化》2013,(12):49-51
古老校园焕发青春 阿伯丁大学1495年创立于苏格兰的阿伯丁市,系中世纪创建的四所苏格兰古大学之一,也是全英校龄第五长的大学。它的教学和研究质量举世闻名,已成为全球著名的教育和研究中心。该校拥有五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包括胰岛素的发明者。阿伯丁大学的医学尤其享有盛誉,曾经开发出胰岛素和“核磁共振”技术。英国许多社会名流曾出任校监,其中有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与综合素质教育 中外关于“大学”的定义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大学有大师之渭也”;“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是学者们(教师和学生)合作研讨学术的场所”等等。这些关于“大学”内涵的揭示都有其合理性。当我们进行深层思考,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认识,就会发现以上的定义都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亚洲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哲泰戈尔(1861~1941)于1921年12月在印度创办“国际大学”,并以梵文诗句“全世界相会在一个鸟巢里”作为校训,期冀其“国际大学”能够成为各种文明的交融之地,更希望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国文化得以于此传播。  相似文献   

16.
"辟雍"考     
王军花 《寻根》2007,(3):59-61
“辟雍”一词,亦作“鐾雍”,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而设立的大学,是“天子之学”的场地,是“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古代重视教育,把老师列于“天地君亲”之后,天子亲临太学讲学行礼,叫临雍,表示关切。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2011,(12):9-12
“恒心不移滋兰绿,滨水常流润墨香”。 这是在李恒滨先生2008年12月举办的甘肃省首场个人书法作品专场拍卖会上,我为其作的嵌名联。上联是说先生作为一名大学教育管理者的胸襟责任;下联是祝愿他的书法艺术创作如水常流,步向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大理文化》2014,(7):I0003-I0003
大理学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坚持“至诚尚行,求实创新”的校风,弘扬科学精神,培育人文情怀,推进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内涵建设、凝练素质,积淀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场弥漫着怀旧气息却又很清新的展览在北京火了一把,此即于皇城根北街中法大学旧址老式四合院内举办的《2012中国·法国:百年对话》展。该展简明扼要地将20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的集体记忆——“教育合作,留学派遣”重新展现在北京公众视野中。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中,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大学精神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只有通过对自己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的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具有自己的大学精神。本文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分析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在于着力探求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