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结构抗震》课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理论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地下结构的典型震害机理、地震工程的基本知识、地下结构抗震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地下结构”和“地面建筑结构”的异同以及本科生先修专业基础课方面的不足,提出针对《地下结构抗震》课程的讲授方法,从形象化展示地下结构与地面建筑结构的区别;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调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能力;坚持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展开,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绿色发展教育教学的理念,进而以笔者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介绍了开展本硕联动的绿色建筑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从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生创新实践训练、结合建筑信息技术BIM应用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等,有效地强化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绿色建筑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筑结构抗震》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对课程教学改革的观点,并且就在教学中加强基本概念讲解、结合规范和工程实例、重视抗震概念设计、培养学生结构设计能力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高等传热学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技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后续科学研究。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工科建设的需求与行业发展的变化,通过课程教学现场调查学生学习体会,探讨高等传热学案例库模式课堂教学,为不同专业该门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特点入手,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的经验,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减少工程震害、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是土木工程建设致力解决的核心任务。在此背景下,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落实工程抗震设防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目前高职《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着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原则,结合建筑行业高层结构体系的发展,以施工一线抗震措施的识图能力、抗震措施的执行能力、标准规范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按各典型结构体系的抗震设防为主线,构建了教学内容,形成三个基本部分。对实践应用模块应用"循环式"方法进行了项目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依据本校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计,从案例教学基本需求及建设特征出发,分析了本专业研究生案例教学中案例与课程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案例设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通过分析提出并设计与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联系紧密且知识点覆盖较全的10个案例。本文为光学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案例教学设计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本地区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震害现场调查、总结地震中不同结构体系建筑物破坏特点,从建筑结构震害和防灾减灾设计来分析现有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强调抗震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提高学生结构抗震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一流学科建设研讨,纷纷把培养一流研究生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一流研究生主要为培养其一流的创新实践能力。鉴于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的特色,该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以达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工程管理的基础专业课程,建筑结构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广的覆盖面,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本文首先讨论了建筑结构知识的重要地位。其次在分析现阶段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教学模式,希望以此促进建筑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结构素养。  相似文献   

11.
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损失惨重,建筑物毁坏极多,土木建筑工程结构问题引起了很多结构工程师的关注,试从中国地震活动概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方面谈谈对建筑结构抗震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探索利用模拟地震振动台大型试验设备开展的建筑结构抗震浸入式实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包括,分别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开设动力抗震试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室接触大型实验设备,动手进行试验操作,了解抗震新技术的进展,激发创新意识,掌握抗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体验真实地震让学生感知震害,体会地震对工程结构和人类的危害,提高学生的抗震防灾减灾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情怀;进行校际和国际实验教学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推动、完善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并积极探索建立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作为提升人才水平、增强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交通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学科,其国际化视野的要求尤为迫切。研究从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与内涵分析为基础,提出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双语课程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平台搭建为依托的国际化培养体系,为该专业研究生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结构风工程》课程的特点,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目标,从教学体系、方法、内容以及考核手段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结构风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旨在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应研究性大学的教学要求,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使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和掌握结构抗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文章针对目前山东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的培养方案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各高校在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课程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结构风工程》课程的特点,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目标,从教学体系、方法、内容以及考核手段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结构风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旨在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应研究性大学的教学要求,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使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和掌握结构抗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如今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抗震成为工程研究的重要理念。本文从当下建筑的抗震性能出发,对影响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尽量解决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减缓地震对人们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为例,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促进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问题,讨论了工科研究生作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提出了坚守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的主观性,坚持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主导性,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以及提高专业技能、参与生产实践的培养方法。历届研究生学习、科研和就业情况表明,上述教学改革方法有助于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建筑装饰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课程,如何体现力学为结构服务,结构为建筑装饰工程的实际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作了如下尝试:一、调整教学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教学内容的深浅要适度,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知识面宽而不深。在教学安排上删减了与建筑装饰工程联系很少的力学内容,如剪切、扭转变形等,加强演练学时。突出实用性,增加了建筑装饰工程的实例内容,如在梁、板下进行装修设计二次增加荷载的强度复核问题。采用装饰工程案例教学,引入工程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既提高了…  相似文献   

2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关注民生、并被民生关注的重要的专业课程,传统讲授法难以揭示其丰富的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内涵和复杂的抗震设计理论。通过总结国内外案例库的建设情况,分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立教学案例库的必要性,提出了案例库建设的整体设计,设计了与本课程核心知识点对应的十个子案例库的建设内容,并提供了推广应用途径。由案例库建设驱动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窘境,也为土木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