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士塔》是余秋雨的一篇“文化散文”,形象地深省并揭示了酿成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作者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读来让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扼腕。文章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跟作者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密不可分。文章由小到大、由实到虚运用了五组对比,深刻地展示了近代中国由于愚昧和落后而带来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民族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词史中,宋代写"愁"的内容颇多,其表达"愁"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但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对比手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词史中,宋代写“愁”的内容颇多,其表达“愁”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但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对比手法。  相似文献   

4.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的代表作,在诗歌情境、主题内容、意象选择、角色安排、诗歌基调、诗歌背景等方面均包含了对比的手法,众多对比因素的运用使这首诗歌成为一个由多重对比交叉、重叠构成的复合体,使有限的语言素材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扩展性,从而使诗歌具有更大的艺术张力,堪称中国现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图形中的共用形手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太极图、饕餮纹等。本文通过对传统图案中的共用形现象进行梳理,对其艺术语言进行考察和分析,整理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多种方法。并且,通过对产生这种独特艺术语言的文化环境进行探讨,和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共用形手法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并非孤立的文化现象,在汉字、诗词与园林设计中也有着相似的手法,对思考中国传统艺术的整体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位当代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和艾萨克·辛格文本创作手法的对比和探讨,从心理现实主义的侧面展现犹太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分析犹太文化同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内在联系,以及由此造就出的犹太文学中特定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阐释犹太文学潜在的心理现实主义特点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如何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一直是建筑设计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宣言式的方向指引外,更需要不断总结各种具体的操作手法,使学生们务实地将其建筑观实现于作品之中。建筑类型学的手法、意匠的传承、新现代主义手法、对比均是可以借鉴的、可以实际操作的设计手法。在这里,笔者抛砖引玉,以承来者。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堪称将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成功整合的典范。作者通过不断转换叙述视角,由眼前景物生发联想以及混淆今昔等手法,将轮回转世、历史沧桑以及人生无常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巧妙地传达给了读者。  相似文献   

9.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堪称将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成功整合的典范:作者通过不断转换叙述视角、由眼前景物生发联想以及混淆今昔等手法,将轮回转世、历史沧桑以及人生无常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巧妙地传达给了读者。  相似文献   

10.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后产生了很大反响,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韩剧内容多样,贴近生活,中国观众易于接受。在艺术手法上韩剧以简单手法描述生活,其主流和卖点通常是锁定女性收视群体。  相似文献   

11.
宾恩海著作<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概括了中国现代各文体文化特征以及考察了具体文学现象.通过挖掘文学生产背后所隐藏的多重文化因素以达到把握文学的基本精神与艺术意蕴的目的.著作将文体文化特征与具体文学现象结合,着重提炼出以地域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平民文化等为背景,试图对一些文学现象作出独到的阐释.该著的独特之处是另辟蹊径,提出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即暂时离开日常习惯的文学逻辑和思路,提出"文化生命"的崭新视角.对比手法的运用在该著为表达主旨意图的论述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的创作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卓越超凡。她以写实的手法、同情的笔调展示出一个不同于以往所有西方作家笔下的中国世界。极富中国特色的物质文化、以中国婚姻制和科举制为代表的制度文化、反映中国人独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精神文化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她的目的是架构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建立一个异质文化和谐共处的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和《娥并与桑洛》同是优美动人、反封建的爱情悲剧,但悲剧人物的性格却有明显不同。从形象塑造、艺术手法、文化特色3个方面对这两部长诗进行对比解读,它们的审美差异性是植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旧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是鲁迅先生小说中两种主要的人物形象,闰土和孔乙己又是这两类人物的代表,本文就以《故乡》和《孔乙己》为例,赏析鲁迅小说的艺术手法,重点分析了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中对比手法的成功使用,以便于我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鲁迅先生的小说,并以此来指导学生在作文练习中尝试使用对比手法,取得了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屈原和贾谊的文笔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象征、对比手法相似;反差对比造成情感落差之手法相似;句式相似;咏物手法相似;其他方面相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儒道释文化直接影响了苏州园林文化的生成,同时对苏州园林设计手法、设计理念的形成和完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儒道释文化对苏州园林设计的影响本文从儒道释文化入手,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对苏州园林设计的影响,探寻隐于苏州园林设计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陕西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自1993年《白鹿原》发表以来,近二十年中,学者围绕陈忠实及其作品在文化研究、乡土与创作的联系、纵横比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从写作手法与创作模式等角度认同并反思了传统的儒家文化,从方言运用和生活经历探究陈忠实乡土创作的文化寻根历程,在陈忠实与国内外作家的作品对比中挖掘体现他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情感特性、思想题材、审美意象、创作手法受到古代道德文化的规定,其写作表现为从属于古代道德文化的本体论形态。这种本体论形态导致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主流偏重于诗歌的教化功能和功利性审美情感,并且使个人化抒写表现为异质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的四大系统 (技术—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 )入手,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差异对英译汉理解所造成的影响,并同时阐述了其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译者在英译中国民间文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把翻译看成文化交流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应按照文化翻译观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的翻译手法,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