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分析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根据应用型本科课程培训目标和学生特点,提出改革思路,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外辅导以及与科研相结合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蒋必凤 《科技风》2023,(32):28-30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培养学生胜任造价岗位的能力,但由于存在课程内容繁杂、课程知识较难、课时少、教师缺乏造价业务经验、学生缺乏课后自主学习能力、企业较少参与课堂教学、课程教学设计存在弊端等原因,导致课程目标达成度较低,主要体现在学生与造价岗位标准差距大。本文提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评价方面强调三方主体的协调合作,突出“教”“学”“用”相结合,共同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李芬 《科教文汇》2023,(22):135-138
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在中外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中,按照“大思政课”的理念,拓展课程的温度、广度和深度,发掘专业教学和思政结合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打造了基于“大思政课”理念的完整实践案例,并总结出艺术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方面,教师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方法:重视并确立思政教学的理念,科学确定思政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建立一套与学生的信息交流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4.
“结构力学”是工科类院校多个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逻辑性强,解题方法技巧性高。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新的工程问题不断涌现,为“结构力学”课程建设提出新的挑战。“结构力学”课程建设面临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目标更新及学生学习被动等难题。如何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结构力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结构力学”课程特点及课程现状,探索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构力学”课程应紧跟科技前沿,不断更新丰富课程内容,教师可因材施教,强化课内外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元化质量评价,提升“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疫情防控期间有机化学“在线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高校化学类课程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利弊,从而为今后常态下和非正常状态下化学类及其他课程的教学理念确立、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进度与质量保障的有效实施等提供借鉴,进一步改进有机化学的现有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曹晓丽  谭萍  邢玉娟 《科教文汇》2014,(7):82-82,84
根据“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结合新型CDIO教育理念对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实验实训教学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课程思政的创新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目标,以提升学生“思政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为课程的思政目标,对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提炼,通过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扩展教学实践场域等多重手段,实现专业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专门针对课程的特点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目标,提出该课程在MIB培养中的教学设计.在《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学理念由单纯教授学生书本知识转变为重点培养综合型国际贸易人才,教学内容由以前的单纯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书本知识转变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内容组合,教学安排由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实施由单一的教师授课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教学和模拟实习三位一体的实施,最后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估方法对该课程进行评估,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量身打造适合其学习特点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职业教育中机电类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将仿真教学系统应用于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中,不仅解决了短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还提高了培训效果,增强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实现了技能培训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本文主要探讨"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教学系统"在《电工操作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采用理论教学与软件仿真相交叉、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基础学习与提升学习相区分等方法,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刘文龙  陆培榕 《科技风》2023,(34):130-132
为了满足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水利类高等教育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持续推进水资源管理与规划课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方式。鉴于此,本文以扬州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为例,针对现阶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要求,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讨论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详细剖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设计、实现途径与获得的经验教训,最后探讨了相关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相关成果以期为国内相关院校开展“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燕玲  李素梅 《科教文汇》2014,(33):207-208
本文以“大学生情绪与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以“泰勒目标模式”和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的内涵和过程,并论述了该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有效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亮  王娈 《科教文汇》2014,(19):72-72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多的边缘性课程,广泛开设于机械设计、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通过分析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将机床安全防护、操控设备平台设计、工具设备尺寸设计等实践环节与机械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相结合,能起到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能较好地促进理工类“人机工程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课程组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及持续改进三个特点的OBE教学理念,重点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创新突破,实现了课程与课程体系、全面育人及实践创新三个目标的有机衔接。实践表明,“三点三破三目标”创新模式(简称“333”模式)不仅解决了教学“痛点”问题,并且深化思政育人,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斌  庆锋 《科教文汇》2012,(5):37-38
本文将CDIO理念与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在研究飞行理论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依据CDIO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重新构建飞行技术专业理论课程授课体系,并在课程中引入设计-实现项目,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应用环境,力图构建由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组成的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嵌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实践;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重构教育教学形态的新探索。两者相融互促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趋势。通识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相融合,提高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战略推演”通识课程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实践难题和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从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考评反馈等方面探索出通识选修课程混合式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四化+四关”创新路径,实现品德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赵炎  王永乔  邱金亮 《科教文汇》2023,(17):143-147
结合当前“双碳”背景,对建筑环境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改革,将节能减排理念与建筑环境营造手段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活动和建筑室内外环境对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影响。该研究从建筑环境学的课程特点出发,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以“双碳”为教学出发点,在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中挖掘思政元素,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方式,推行多元化思政教学模式,并开展全方位思政教学评价。旨在将节能减排核心理念自然地融入建筑环境学课程,并引导学生加强对“双碳”背景下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课程。为了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基于计算思维的“多阶段、多元化”的课程考试方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文娟 《科技风》2023,(33):112-114
在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和探索的主要目标,紧跟时代步伐,以便于适应市场需求。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学设计方法为研究主体,对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理念、创新策略及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怀兴  崔佳 《科教文汇》2021,(10):114-116
专业认证是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专业评价的基本方式,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产出导向是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成效。在东北师范大学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该文以“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为样本,以“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相匹配的设计思路,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四个课程教学核心,阐述了产出导向理念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徐瑞婧 《知识窗》2024,(1):72-74
STSE教育理念与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教学需求相符,值得推广。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为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文章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例,将STSE教育理念与教学设计相融合,并在STSE教育理念的视域下合理设置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亲手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思考科技与环境的关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