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十八世纪后期,在欧洲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这便是感伤主义文学,其鼻祖为英国的作家斯泰恩。1768年他出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也叫《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一词便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理查生是18世纪家庭小说的代表人物,以其作品《帕米拉》和《克拉丽莎》最为著名.他的小说多关注平民百姓,特别是中下层女性的婚姻、家庭问题,将婚姻自主与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模式.他独特的、以描写个人生活和情感、心理变化的书信体的叙述方式,更为其作品增添了魅力.作品中充满感伤的情绪,被称为“感伤小说”,理查生也因此是最早将感伤主义文学引入美国,乃至欧洲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特点,对18世纪及后世的英国和欧洲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正>感伤主义文学思潮形成十八世纪下半期,它是对古典主义理性文学的反驳。崇尚感情,注重主观感情的抒发与人物内在感受的描写是这一文学思潮最主要的特征。感伤主义作家笔下的感情是忧伤悲哀。这种情感或者起于一种一般的人生惆怅,如爱情的失落,亲朋的早逝,对不幸者的同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或者是出于对某种消逝了的社会形态的怀念,如英国作家哥尔斯密为宗法制农村的消失而伤感,法国作家卢梭则为人类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中长篇小说作家,而且他主要是以中长篇小说的成就驰誉世界文坛的。英国《卡斯尔世界文学百科辞典》指出:“茅盾在参加了一九二六年的北伐战争后,以当年的事件为背景写成三部曲《蚀》,这部小说使他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长篇小说家。”《法国大拉鲁斯百科全书》、《东方文学大辞典》、《苏联大百科全书》、《大日本百科事典》及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百科全书》,在介绍茅盾时,都重点介绍了他的中长篇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奔流不息。欧洲大地蓬勃开展的启蒙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启蒙文学发展到十八世纪中后期,无论是哲学观点还是文艺创作,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英国文学史上的启蒙运动到此进入第三阶段,感伤主义文学(sentimentalism)逐步成长起来,占据了主导地位,一批作家充满激情地描写生活,直面现实,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作品。在感伤主义这个忧伤的文学领域里,墓园诗派又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  相似文献   

7.
一1768年,罗伦斯·斯泰恩的杰作《感伤的旅行》以一种在情感和知觉上对经验世界的独特的把握照亮了人类精神世界。这本描写约力克旅程中和他的心灵中那些不同于理查逊所表现的敏感性的小说,被斯泰恩冠以“感伤”一词恰如其份地表达出来,因而成为十八世纪这一奇特的文学现象的概括。英国感伤诗的产生大约在蒲伯之后直到十八世纪末。这一时期,英国经历了历史上伟大的巨变——工业革命,从一个拥有许多小城市和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精神、世纪末感伤主义色彩、自然主义手法的潜隐渗透上,剖析了郁达夫文学观念、美学观念的综合形成因素。同时结合作家创作实践,归纳了在自叙传体例、私小说格局、零余者形象及风景画般抒情风格的追求等几个方面所接受的影响及创作显现  相似文献   

9.
在18世纪经济迅猛发展的英国,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影响到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感伤主义思潮随之出现。感伤主义文学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作家理查生和斯特恩深受当时诸多哲学家、伦理学家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在其代表作中或树立伦理道德典范,或剖析传递伦理道德观,劝善读者,成就了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194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集中反映了存在主义文学关于"世界是荒谬的"这一哲学观点,内容新颖特别,使作者一举成为法国文坛上不可等闲视之的名人,与萨特齐名。本文正是基于阿尔贝·加缪《局外人》的这些艺术特色来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感伤主义又叫“主情主义”,它起源于英国,流传到法国,波及德、俄诸国。感伤主义的形成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的。18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如暴风骤雨席卷全国,引起了社会面貌的惊人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一对双生子在这场革命中同时诞生,随着使用机器的工厂不断出现,新的城市在兴起,自耕农遭到惨痛的破产。在这种社会关系急剧分化,进步与腐败并行、奢侈与苦难迭出的严峻的现实面前,一些出身于中下层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痛苦之中。他们既赞美资产阶级的某些进步变革,又咀咒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残暴和虚伪,深感社会贫富悬殊,个人的生活,地位难以保障,因而产生感伤哀怨的情绪,感伤主义的兴起即是这种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这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极大讶异与关注。《变形记》作为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父亲英雄儿好汉。此话不假,可是"英雄父亲"和"好汉儿子"的职业却未见得相同。父亲是鼎鼎大名的作家,儿子则可能成为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对父亲从事的文学不敢恭维。如此看来,父亲英雄儿好汉而且同在文坛成名的父子作家,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坛确实是可谓寥若晨星了。纵观欧洲文学历史,真正称得上名扬天下的父子作家恐怕只有大仲马和小仲马父子。而  相似文献   

14.
《新法兰西评论》,一九○九年由作家纪德等创作,宗旨在于使法国文学摆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另辟新的道路,并扶植新的作家。一九四四年停刊。一九五三年复刊,为当代法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文学期刊之一,但是已经不代表最新的文学趋向。《现代》,一九四六年由作家和哲学家萨特创刊,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刊物。其内容不全是文学,也发表哲学与政治论文,表现了存在主义文学干预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新文学》,一九五三年由《超现实主义文学史》的作者莫里斯·纳多创办,是不受任何政治倾向和文学流派控制的独立性的文学刊物。…  相似文献   

15.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文坛上一位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短篇小说领域成就斐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公认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堪称世界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不朽珍品。  相似文献   

16.
王薇 《考试周刊》2011,(82):38-39
德国当代作家博托.施特劳斯的短篇小说《献词》描述了一个在孤独中找寻自我、建立自我的典型的"新感伤主义"文学主人公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该篇作品,探讨德国上世纪70年代末新感伤主义文学的特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编絮语】——推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小编是有道理的它是英国儿童文学大师刘易斯·卡洛尔的代表作。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童话,它的发表给卡洛尔带来了巨大成功,从而使他扬名世界。刘易斯·卡洛尔是世界文坛中作品被翻译成其他语种最多的作家之一。这本书写了一位可爱的小姑娘爱丽丝和姐姐在河边看书时睡着了,做梦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开始了曲折而漫长的旅行。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喝一  相似文献   

18.
晚清之际以创作小说《孽海花》名世的曾朴,在上海创立真美善书店,出版《真美善》半月刊,积极倡导对域外养分的吸收,大力介绍西方文学,尤其是法国浪漫派文学,并力图从思想解放的意义上理解法国浪漫运动。曾朴本人也先后翻译了50多部法国文学作品,包括颇具影响力的《雨果戏曲全集》。作为曾朴文学和编辑活动中心的真美善书店也追慕法兰西的文化与艺术品味,试图在本土"造成一种法国式沙龙的空气"。上海现代文坛上喜爱法国文学、浪漫主义及都会情调的一大批作家,构成了曾朴沙龙里的常客。创办真美善书店时期的曾朴也达到了自己一生文学事业的第二次辉煌顶点,最终成就了"中国新旧文学交替时代的这一道大桥梁"。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的黄玉雪通过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打破了华裔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坛上集体"失声"的尴尬局面。在小说《华女阿五》中,主人公玉雪虽生存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夹缝中,饱受种族偏见和性别歧视,但她通过观察、学习、反思和顿悟,最终实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我成长,成功构建了美国华裔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20.
从18世纪30年代起的古典主义到该世纪末的感伤主义,俄罗斯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直到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的兴起,俄罗斯文学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兴起,首当其冲应该提及的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从他的作品开始,俄罗斯文坛上逐渐出现反映现实,描写现实的文学,揭露社会矛盾,洞察人性。此段时期的作品也由此拉开了俄罗斯文学史"黄金时代"的序幕。普希金最早开始揭露现实社会,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作品是《别尔金小说集》,《驿站长》是此篇散文小说集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