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第11期发表了张金普、郭秀菊二位老师的《如何理解“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一文(以下简称《如文》),作者认为,由于土地兼并,使由政府控制的、有独立身份的农民变成了依附于地主的佃农,地主在经济上成为其控制范围内的统治者,这样形成了以地主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圈,全国因此被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圈所分割,这便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对此说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高度集中、地主残酷剥削的封建社会,太平天国平均分配土地制度是革命的、进步的,它不仅反映了农民渴望得到土地的根本要求,是向封建地主斗争的犀利武器,而且将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起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3.
董建石 《历史学习》2001,(10):11-12
现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多次提到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无论是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还是其他教辅材料都没有明确完整的阐释。所谓“封建领主经济”亦称“领主制经济”,它是在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农奴)的基础上,以劳役地租来剥削直接生产无偿劳动的经济形式,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一种类型。“封建地主经济”也称“地主制经济”,地主将拥有的土地分租给农民,以地租来剥削生产的经济形式。这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另一种类型。两的区别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革命前的英国社会经济十七世纪英国革命如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是资本主义结构在封建社会内发展成熟时开始的。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全国居民有四百五十万人,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住在农村。农村的土地多半属于国王、教士与贵族。英国农民在法律上虽然有了人身自由,并能独立经营农业,但他们没有土地。为了生存,农民必须租种地主的土地,为地主交纳封建地租和负担各种各样的封建义务。英国国王实行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历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变化多样,同一个朝代前期和后期也不一样。“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我国古代同时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地主的土地、自耕农的土地。在封建社会里,国有土地和地主的土地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就阶级内容而言,均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所占有,都是对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的农民进行剥削的手段;地主的土地和自耕农的土地虽然均属于土地私有制的范畴,但在性质上,两者却截然不同。地主的土地是所有者对佃农进行剥削的物质基础,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则是地主阶级及其政府掠夺、榨取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数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子方“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就靠他兼并来的田地剥削农民起家。又官僚地主张禹“多买田至四百顷,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之中。毛主席在他的光辉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曾论述道:“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 中国历代的农民,就在这种封建的经济剥削和封建的政治压迫  相似文献   

8.
“永佃权”无疑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特有的租佃制度。租,指的是对土地拥有的所有权;佃,指的是对土地拥有的耕作权,即使用权。在封建社会里,“租”与“佃”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身依附,劳役与被劳役,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封建地主及其政府,为了对农民进行随心所欲的剥削,总是想方设法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他们授予农民的佃权、官有地产、贷给农民的粮食、种籽以及耕牛,都不说明农民社会地位的提高,人身依附关系的解放,而  相似文献   

9.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效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同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  相似文献   

10.
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但当时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的贫雇农却没有耕地或只有很少的贫瘠土地,他们终日食不裹腹、忍饥挨饿。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向地主高价租种土地,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这种状况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也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是农民阶级受剥削和压迫的根源所在,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一直沿袭到近代。为了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必…  相似文献   

11.
“强有力的政府和繁重的赋税是同一个概念。”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国家,不仅强迫农民交纳赋税,而且“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统治者对农民逃行赋税徭役的剥削。这是封建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食封制度是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而封君——诸侯王和列侯是不是封区的封建地主或封建领主呢?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封建主占有(拥有)土地,又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民,并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地租。封建土地所有制表明的是生产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是封建地租剥削。首先,汉代食封制度下的封君不是封区土地的拥有者。我们知道,自从秦商鞅变法,“坏井田,开阡陌”,土地可以买卖后,土地私有制即在迅速发展,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封建地主的大土地私有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处祖国腹地的河南,地权在集中下又呈不同的态势:地主占有的土地较此前有所降减,失去土地的农民也日趋增多,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地主靠出租土地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实物地租占有极大份额;农业商品化生产虽有发展,但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显得十分微弱。农村经济呈现日趋衰退的态势。这些情况表明,只有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农民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4.
小王:李师傅,昨天晚上,我们小组的同志看了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的电影,对前几天您给我们讲的“封建地主阶级是怎样剥削农民的”体会得就更深了一些。确实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李师傅:地主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农民,农民就必然要起来跟地主斗争。一部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农民反抗地主  相似文献   

15.
有求必应     
编辑,您好! 1.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或赋税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 ①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④政府的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16.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中,封建关系占优势,农民是主要群众。在这些国家里,正确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基础。封建的土地制度对广大农民长期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正是中国被侵略、被压迫、贫困落后的根源,也是中国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革命。领导渴望土地的中国农民,从地主那里夺回自己的土…  相似文献   

17.
一、单项选择题穴每小题2分,共50分雪改革是历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历朝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特别是在“积贫积弱”的两宋时期。据此回答1~4题。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的盘剥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的负担2.王安石变法是历史上著名的封建政府进行的赋税改革,其出发点是要解决①地主与农民的矛盾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④政府财政危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①背景相同②措施相同③性…  相似文献   

18.
西晋是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奴隶制度依然严重存在。奴隶制的存在是否给西晋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与奴隶制的严重存在 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形式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一是以佃客劳动为基础和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一)、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即地主拥有的“田宅称是”,其田园“周遍天下”①;(二)、耕种地主土地的劳动者称为佃客,“客皆注家籍”②,对地主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三)、佃客主要受地主的实物地租剥削,“其佃谷皆与大家量分”③。由于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简称其为地主制封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9.
1997年 12月 ,(人教版 )高中一年级经济常识教材第 6页 ,有这样一个例子表述 :在解放前 ,农民向地主交纳的粮食 ,虽然是为别人 ,即供地主消费的 ,但无须通过交换 ,不是商品。 2 0 0 3年 6月 ,(人教版 )新编教材第 6页仍表述为 :解放前 ,农民向地主交纳的租粮 ,不是商品。笔者认为 ,此处表述 ,其结论颇值得商榷 ,不敢苟同。依照教材对商品的定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 ,构成商品的要素只有两个 :首先 ,它必须是劳动产品 ;其次 ,它要用于交换。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 ,才是商品。解放前封建制度下 ,农民交给地主的租粮是不是商品 ,与…  相似文献   

20.
答:“照旧交粮纳税”和“着佃交粮”都是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前者是国家允许地主向佃户收租,再由地主向国家完纳钱粮。后者是国家不通过地主而直接向佃户收取钱粮。“照旧交粮纳税”实际上是承认地主的存在,“着佃交粮”则是不承认地主的存在,太平天国同时实行这两种办法,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是互相补充的。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并不多,大部分农民没有土地,要佃地主的田来耕种,被称为“佃户”。佃户每年要把所收获的农产品拿出一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