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屏幕上的文字对观众特别是有听觉障碍的观众,准确理解节目内容有极大的帮助。然而,这种开放式字幕并非完美无缺,它不仅遮住节目中的部分内容,破坏电视画面的整体美感,而且还会使观众过分留心于字幕,而忽略更重要的内容。所以,欧美一些电视发达国家纷纷倡导并推行隐藏式字幕。隐藏式字幕是利用电视信号垂直遮没区(VBI)来传输文字信息的。观众通过控制字幕解码器的开关来决定是否收看字幕。根据电视标准的不同,这种字幕主要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NTSC制所使用第21条频带的字幕系统,以及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PAL制所使用的世界电…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直播在日常节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大型的活动、晚会以及群众参与性的节目都需要用直播的形式来实现,这样就对文艺直播中的字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奥特神笔A8字幕机作为一款成熟的字幕系统以它的稳定可靠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肯定,在各种文艺体育直播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广播直播板块节目质量的思考张家昌广播直播板块节目质量的标准,在于广播、直播、板块三者的完美结合。要接近以至达到这一标准,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如下几对关系十分重要。一、服务与引导。直播板块节目的兴起,使广播骤然“热”了起来,在引导舆论、社会沟通...  相似文献   

4.
广播引入直播机制,设立热线电话,是广播事业的一次革命。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以点歌为主的文艺类直播节目;以求医问药为内容的服务类直播节目;还有一类就是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的直播节目。常熟人民广播电台自1993年开始设立直播节目之后,文艺类直播节目和服务类直播节目,一直是热线电话非常热。而作为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类型的直播节目——《午间风》节目,刚开始则热线电话不如文艺类和服务类直播节目多。分析原因,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类型的直播节目,如果变成了主持人,嘉宾的一言堂,缺少了听众的参与,可以说节目就没有成功。那么,…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视听翻译领域在无障碍传播理念的影响下涌现出一些新形式,全球化所带来的多语言性和多文化性,也促进了视听翻译形式的多元化需求和多元化应用。文章以实时字幕、口述影像和声音字幕为例,探讨了这三种新加入到视听翻译领域的无障碍传播形式的定义、发展历程、制作过程和受众需求等。其中实时字幕不仅包括语种间字幕和同语种的听障者字幕,更多视听障碍者也在呼吁实时翻译的语种间听障者字幕的出现;口述影像作为一种新添加的叙事内容,不仅可以帮助视障观众"收听"影片和理解其内容,对更大范围的受众如老年人观影者等也很有帮助;声音字幕则是将外语电影中的对话或多语言电影中有规律出现的外语对话无障碍化,促进了视障观众的观影体验。与此同时,外语产品和多语种产品也创造出了一种无障碍传播的整合方案——口述影像+翻译+声音字幕,以期帮助视听障碍者无障碍地享受观影过程。  相似文献   

6.
顾鲲 《新闻前哨》2009,(8):58-58
2008年10月.武汉新闻综合频道推出新闻直播节目《整点播报》。这是继《武汉新闻》、《百姓连线》之后,武汉电视新闻推出的又一档以新闻直播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资讯节目。该节目正式开播后,武汉电视台每天的新闻直播节目增加到190分钟,形成了全国城市电视台直播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电视新闻链。相对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而言。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图像、声音、字幕等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广播是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媒介。特别是在人们行车的过程中,广播直播节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入互动话题讨论越来越受到广播直播节目的喜欢,但是在互动话题的选择上也要加强,避免出现为了互动而互动的情况。针对社会群体对于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的关注性程度提高,及其在广播直播节目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在节目形式丰富、节目针对性和凝聚度提升、加强和听众互动上的功能角度出发,对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选择的目的性、原则和切入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为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互动话题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升广播直播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游动字幕可以提高收视率。首先,在传递突发新闻事件中,运用游动字幕可以提高新闻时效,使电视在与报纸、网络、广播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其次,游动字幕可以适量增加节目内容,拓展屏幕资源,在有限的时问里为电视观众传达更为丰富的信息。第三,游动字幕可以提升电视的服务功能。一些天气预报、节目变更、温馨小贴士等内容可以让观众得到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一档电视新闻节目需要配上什么样的字幕,看似小事,实则是电视人是不是“以受众为中心”观念的体现。在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有更体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才能赢得受众,赢得市场。随着电视新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除了常用的解说、同期声、图像等手段以外,字幕、动漫、音乐、音响等也纷纷以各种方式融入电视新闻创作中。从节目片头、节目名称、节目标题、栏目名称、内容提示、滚动游字到同期声、以及人名、地名的标注等等都必须使用字幕。  相似文献   

10.
在广播电視节目改革的大潮中,直播形式已经被广泛运用。时至今日,广播电視界中人和广大听众观众都巳不约而同地议论起直播的质量问题。我以为直播与其重形式,更应重质量。努力提高直播的质量,力争高品位,应该是所有从事直播的仁人志士共同追求的目标,需要大家一起来探索与创新。笔者仅就经济广播电台直播节目的采编播工作实际,谈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美国城市公共图书馆协会146家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借助无障碍评估工具WAVE对这些馆的网站主页进行测评,逐一开展网站访查和内容分析,统计为残障用户提供服务的情况。调查发现,美国城市公共图书馆网站达到《康复法案》Section 508中规定的信息无障碍标准的比例只有15%,“缺少表单标签”“链接图像缺少替代文本”等是常见错误;55%的图书馆网站主页有残障用户服务信息。我国公共图书馆应重视信息无障碍建设,遵循信息无障碍标准,定期进行审查与维护,借助信息无障碍技术提供残障服务。  相似文献   

12.
江山  林黎 《视听纵横》2003,(4):107-108
从今年年初开始,江苏卫视、上海卫视等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开始不间断地“飞播”字幕新闻,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央视综合频道、国际频道在对战事进行直播时,也大量采用这种方式,之后的“抗击非典”报道中,对各地的疫情通报,防治情况等,“飞字幕”已经成为节目中重要的传播手段和信息来源。在新开播的央视新闻频道中,“飞字幕”成了节目中的一种固有形式。电视字符号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开发,现在在电视屏幕上不仅是看新闻,而且也可以读新闻。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作为保障公民平等享有文化权益的重要机构,为残障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其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文章通过文献调研,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无障碍技术与无障碍数字图书馆、法律规范五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图书馆残障群体服务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可在基础理论、服务标准、技术助力无障碍服务、多元主体合作服务和实证研究等领域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田园 《记者摇篮》2006,(3):52-52
在广播直播节目中,话题类节目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颇受听众欢迎的节目。针对目前话题节目中精品较少、一般居多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好话题节目,不断提高话题节目的质量,就成为广播工作者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作为话题节目中的主要角色——主持人.尤其应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下面就从话题节目主持人的角度,谈谈怎样提高话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无障碍建设是一项保证弱势群体平等获取信息的社会公益事业。目前,我国学者对信息无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无障碍的发展历程、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技术和标准、国内外有关信息无障碍的政策法规以及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对策探讨等,文章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学术观点进行了简单梳理和分析,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大观周刊》2010,(37):55-55
针对视频直播过程中,网络服务商部署成本过高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分发策略。通过对网站会员提供视频直播节目预约服务,统计各个时段的预约量。当预约量低于边缘服务器服务能力时,由边缘服务器直接为会员用户提供视频直播服务;当预约量高于服务器服务能力时,在P2P接入网中,通过经济手段,使部分预约节点成为合约节点辅助边缘服务器为其他会员用户提供视频直播服务。  相似文献   

17.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广播节目的"基本配置",主持人负责制、直播、互动是其主流制播方式,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直播能力直接影响着节目的传播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直播技能要点进行分析讨论,重点探讨生活服务类节目直播对主持人语言特点、处理问题、团队合作、临场准备和应急控场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16,(18)
本刊讯(记者 杜静菊)9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相关规定,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是声音和画面的结合,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字幕在专题栏目中多以标题形式出现,是电视专题节目的眼睛。首先字幕是画面的一种构成元素,能够增加画面的美感,与此同时字幕也能够对节目的内容起到解释、说明、强调的作用。字幕还能补充节目中声音信息的不足,使声音内容的表达得到强化。本文就字幕在电视专题节目制作中的作用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下,电视新闻节目的直播已经成为常态化,作为电视新闻主播如何应对新闻直播的常态化,这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直播"的理解,电视新闻主播的团队意识以及主播个人的经验和直播能力的构成,解构电视新闻主播在节目中直播能力的运用,并对此做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